2009年春季福建省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解析及真题答案(4)
第二部分 言语理解与表达
36. C[解析] A项应为“量体裁衣”,指按照身材裁剪衣服,比喻按照实际情况办事。B项应为“落花流水”,原形容暮春景色衰败,后常用来比喻被打得大败。D项应为“礼义廉耻”, 古人认为礼定贵贱尊卑,义为行动准绳,廉为廉洁方正,耻为有知耻之心,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只有C项中没有错别字。
37. B[解析] 汗牛充栋:书运输时牛累得出汗,存放时可堆至屋顶。形容藏书非常多。它用在A项句子中显然不恰当。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谈话详尽透彻,也指暴露得很彻底。因此B项中成语使用恰当。洗心革面: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它用在C项中不符合句意。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用在D项中不正确。故本题答案为B。
38. D[解析] 2006年4月21日,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美国耶鲁大学并发表重要演讲,自豪地说:“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中断,指暂时断开,还可以继续;终断,指停止、结束。由此排除B、C项。与“新篇章”搭配的应是“揭开”,强调新的开始。“珍稀”强调的是稀少;“珍贵”强调的是贵重;“珍奇”强调的是新奇。句子中形容“一级保护动物”应用“珍稀”。综上可知本题答案为D。
39. C[解析] “转变”指由一种情况变到另一种情况。“转向”指转变方向;比喻改变政治立场。由此可知,与“政府职能”搭配的应该是“转变”。“手段”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具体方法。“手法”指(艺术品或文学作品的)技巧、手段。句中想要表达的是管理的具体方法,应用“手段”。“中心”指事物的主要部分,在不同场合中表现突出或起主导作用的事物。“核心”指事物或事情的最重要、赖以支持其存在的那一部分。显然,在公共管理体系中政府并不是“主要部分”,而是“最重要的、赖以支持其存在的”的部分。故本题答案为C。
40. D[解析] “承载”义为“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而“装载”是“用运输工具装”的意思,第一空填“承载”较妥;“徜徉”义为“闲游、安闲自在的步行”,与句意矛盾,故只能用“徘徊”;“割爱”指“放弃心爱的东西”,与原句中“什么都”不够吻合。故本题答案为D。
41. B[解析] 第一分句与第二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它们与第三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即在“懂得”、“知道”后,才能进一步“做到”,第三空应填“而且”,排除A、D。第四分句“当精神文明建设形势比较好”与前面构成转折关系,最后一空“往往就”是固定搭配。故本题答案为B。
42. A[解析] 首先,由第一分句中“经常被……很少被……”可知第一空应该用表示转折关系的词,用“却”最为恰当。其次,由“他也同时被视为”可知,后两句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应该用“虽然……但”。故本题答案为A。
43. C[解析] “构建”指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建设。“构想”侧重于思维活动;“建造”指建筑、修建;“建构”指构建、建立;“构成”指构造,组合,一般用法是“由……构成”。因此本题中能替代“构建”的只有C项“建构”。
44. D[解析] “五湖四海”指全国各地。“来自五湖四海”强调的是来自许多不同的地方。“四通八达”用来形容交通十分便利。“神州大地”指祖国各地,但并没有强调各地的不同。“全国各地”语义平平,不能反映出“五湖四海”想要表达的感情色彩。“四面八方”替换原句中的“五湖四海”最恰当。
45. C[解析] “鼓动”指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使有所行动,有唆使的意味。原句中鼓舞的主体是航天精神,因此用“鼓动”不妥。“鼓励”指激发、勉励,主体多为人,因此用在此处不恰当。“激励”指激发鼓励,主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某种精神,用在该句中最恰当。“激发”为动词,指刺激使奋发,一般与“积极性”“潜力”等搭配。
46. D[解析] “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二者意义、用法相似,原句可用“迥然不同”替换。“截然相反”与“南辕北辙”是完全相悖、互相矛盾的意思,显然翻译不可能与原意完全相悖,排除B、C;“面目全非”形容事物改变得不成样子,而原句是在比较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本题答案为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