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动态 >  基层公务员的年轻人看不到未来,走是迟早的事?(2)

基层公务员的年轻人看不到未来,走是迟早的事?(2)

A+ A- 2014-10-27 08:52  |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  责编:田志英 评论 点击收藏
0

  他随即想到,自己来计生办这么久,看见书记的机会“用一只手就数得过来”,更别说让书记看到自己的工作能力,“难道我真的要在计生办呆一辈子?”

  与江星不同,姚云是“干得好不如分得好”理论的追随者。当初,县里对公务员分配的去向公布时,这个湖南女孩“幸运地”成为唯一一个留在党政办的年轻人。看着同批考来的年轻人投来羡慕的眼神,她打起了小算盘:“努力做,争取30岁之前升到正科级。”

  “太天真了。”在贵州某乡镇担任团委书记近5年的曾莹,摇摇头向记者分析,乡镇政府一般30~40个人,“要是上面领导走得快,机会还多点。要是上面领导走不了,我们想都别想,这不碰运气吗?”

  她已在成为科级储备干部的队伍里,但组织口、宣传口、党政办的人,都在她前面,“真是太恼火了”。

  在基层,年轻公务员升职究竟有多难?河北某地级市机关副局长梁文再清楚不过。去年,他下乡到基层,正巧碰上一个副镇长被调往县里的开发区工作,不过是升半个职级的事情,这个副镇长却在他面前“高兴到语无伦次”。

  “基层晋升通道堵塞的情况,太严重了。”正县级干部梁文举了个例子,局长退了,上面很有可能直接调一个来,那么副局长就上不去。副局长上不去,科长也上不去。“你看看县委书记和县长,都很少从本地升上来,这不能说明问题吗?”

  江星的爸爸最近“活动失败”了,江星还得留在计生办。这个昔日的“三好学生”跟自己的女友慨叹:“原来进了基层,真的很难再出去啊。”

  “年轻人看不到未来,走是迟早的事”

  常月是女孩,她对“仕途”并不是太在意。让她难过的,是基层让年轻人感到“心寒”的待遇—缺乏晋升通道,也没有足够的福利补贴。

  目前,她和江星两人的月工资,都只有1500元左右,有时碰上亲戚朋友办喜事,几百元的随礼多送几次,“剩的工资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常月很无奈,如今的工资和自己的教育投入,完全不成正比。

  “这点钱,我俩怎么结婚,怎么买房呢?”常月不时冒出这样的困惑。

  别看在基层党政办工作,常月自称“压力绝对不小”。上对县里,下对村书记和老百姓,干得最多风险也最大,“一出问题纪委马上过来查我们”。很多个晚上,她和镇政府其他几个年轻公务员聊起来,大家都有着类似的迷惘。“没人知道,我们用这1000多元的工资,什么时候付得起房子的首付?”

  江星还想读在职研究生,但很少跟常月聊到这个。两人的深夜通话内容,往往是自己工作中的趣事,就是不聊工资。“钱钱钱,全是钱。不敢说这个,一说就要冷场。”常月说。

  作为男生,江星坦言“压力更大”。他决定“主动出击”,他拜托同学给他下载论文、找资料,一逮着空,就开始做当地文化节的方案,反反复复地修改。“假如,我是说假如某一天,县委组织部能看到,我会不会就有晋升的可能了啊?”沉默良久,江星试探性地问。

  “年轻人看不到未来,走是迟早的事情。”曾莹说,基层的工作压力非常大,还有严格的排队晋升制度,很容易让年轻人“在等待中消磨了所有的热情”。

  曾莹自己也是活生生的例子。这个贵州女孩最忙的时候,被领导塞了团委、人事、档案等9类工作,“想要干出新意太难了,能应付就不错了”。那段时间,领导一来电,她握着电话的手就发抖。

  也是那段时间,她下定决心“逃离基层”。她和50多个乡镇公务员报名参加了县里的遴选考试,“基本符合报名条件的都参加了”。

  123  共3页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