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公务员考试今日热点:河长制背后的“立体治理”学问
一、 热点概况
2016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明确提出在2018年底全面建立河长制。2017年元旦,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年贺词中发出“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的号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安排部署,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多措并举、协同推进,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担当尽责,真抓实干,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2018年6月底前全部建立河长制,比中央要求的时间节点提前了半年。
2018年,我国在河湖管理方面实现新突破。全国共明确省市县乡四级河长30多万名、四级湖长2.4万名,设立村级河长93万多名、村级湖长3.3万名,河长制湖长制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初步形成,河湖健康有了守护人。
水利部部长鄂竟平2019年1月15日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表示,当前我国治水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群众对除水害兴水利的需求与水利工程能力不足的矛盾,转变为人民群众对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需求与水利行业监管能力不足的矛盾。今后要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
二、各方观点
新华网:河长制的秘诀在于,让河长成为撬动源头治理的支点,充分发挥其追根溯源、找准病根的关键作用。河长制建起来后,能发挥好作用,关键还在于“河长治”——让河长真正参与到经济社会治理中来。“不光要眼里有河,更得要心里有河”。
人民日报:全面推行河长制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破解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大制度创新。一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河长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提前半年实现全面建立河长制目标,河湖管理保护进入新阶段。
中国江苏网:“九龙治水”的难题,通过河长制拧成一股绳加以解决。各级河长办对河长巡河发现的问题和群众反映的问题,集中开展问题交办、督办查办,逐一解决销号。
三、深度分析
(一)河长制当前取得的成绩。
1.全面实现“见河长”。截至目前,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工作方案全部印发实施,河长体系全面建立;
2.各级河长积极“见行动”。各地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主动将河湖“老大难”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田,既挂帅又出征,带动各级河长履行巡河、管河、护河、治河职责。
3.河湖治理初步“见成效”。通过集中清理整治,一些河湖水域岸线逐步恢复,一些河湖基本消除黑臭脏现象,一些河湖水质明显提升,河畅、水清、岸绿的景象开始显现。
(二)当前河湖管理存在的问题。
河湖生态环境总体上尚未发生根本改观,侵占河道、围垦湖泊、非法采砂、超标排放等违法违规行为仍然禁而未绝。有了河长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让河长制充分发挥作用、切实维护河湖健康,还需要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
(三)下一阶段落实河湖长制的对策。
1.压实河长责任。要将河长体系覆盖到老百姓认为的每一条河流,明确河长职责,压紧压实总河长对辖区内河湖管理保护的第一责任,盯住盯牢其他各级河长对相应河湖管理保护的直接责任,健全河湖管理队伍,形成党政牵头、部门协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强化督导检查。督导检查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要综合采用飞行检查、交叉检查、联合督查等方式,坚持明察暗访相结合、以暗访为主,及时深入了解各级河长履职和河湖管理保护的真实情况。对发现的突出问题,采取约谈、通报、在媒体公开曝光等方式,督促问题整改到位,推动各级河长把责任抓牢抓实。
3.严格考核问责。要针对不同考核对象研究制定差异化考核办法,明确考核主体,量化考核指标,规范考核方式,强化考核结果应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地方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重要依据。要建立健全责任追究制度,对于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履职不力,存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肃问责。
4.引导公众参与。要将河湖面貌改善、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实效的唯一标准,建立河湖管理保护信息发布平台,发动新闻媒体、社会公众等参与监督河长制工作。持续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让河湖管理保护意识深入人心,营造全社会关爱河湖、珍惜河湖、保护河湖的浓厚氛围。
四、参考文章
河长制背后的“立体治理”学问
疏浚生态航道,引来发展之船,治水也能治出“黄金河”。治水可以带来经济发展,河长制书写的是发展大文章。要写好这篇大文章,需要的不仅仅是政府发文、建章立制、设立机构、看河巡查,更要有一种“立体治理”的思维。
立体治理是一种治理思路和治理方法的体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巡河为例,人在岸上走、无人机在天上飞、测量船在水面游。用无人机多角度动态俯瞰河面,用测量船检测河体健康情况,而河长在常规巡查时兼顾河道这个盛水的“盆”,也关注河水这个盆里的“水”……“三双眼睛”盯河塘,相辅相成、互相补充。而在智慧城管信息系统后台,屏幕上还能清晰监控河道,犹如“第四双眼睛”。河长治水,已然是个全方位的“立体治理”。
更重要的是,河长制还带动了全民参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河湖的期盼是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间河长”丁一艳的丈夫章小海是一名村级河长,在章小海的影响下,丁一艳通过公众护水平台参与治水,并带动同事一起领任务、获积分,兑成绿币后还能换商品;以前,水面保洁员把垃圾捞上岸、岸上清洁员把垃圾扫入河,如今“一把扫帚扫到底”,水岸同治。“行政河长”“民间河长”“企业家河长”……人人都是河长,才有人人共享的“生态文明”。
兼顾富与美,是河长制的首要原则。走进浙江省下渚湖,可以看到的“不一样”的青虾养殖,更让人思考“立体治理”的学问。淡水养殖有污染,有些地方会选择“关”“停”“搬”“转”。结果,河水变清了,老百姓的口袋却空了。然而在下渚湖,虾农根据水域条件优化养殖空间,经过沉淀、过滤、生物净化等技术环节,实现尾水循环利用。干净水养出品质虾,这样的“水精灵”在上海、杭州等城市备受追捧。让美丽与富裕并行不悖,就要做好水景观、水生态、水经济的“融合文章”。
巡河联动“水陆空”、护河动员千万户、治河兼顾美与富,形成了河长背后的“立体治理”学问。这也启示更多地方,河长制不是“单兵突击”,而是携手并进;要实现的不是“水至清则无鱼”,而是“水清鱼肥人富足”。说到底,治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单靠某位河长、某项措施是不行的。突出问题导向,赋予河长牵头统筹的职权,让好想法真正变成好办法、好做法,才能实现河湖的立体治理。
水是生命体,如同人一样会感冒发烧。未来河湖治理,为每条河建立“健康档案”,无论是“生病”“健康”还是“亚健康”,都有细化标准,都会详细记录。有了这样一份体检表、档案册,相信河长治河会更有办法,也会更有底气。
(来源:人民日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