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考面试:什么是结构化小组面试?
2020国考面试:什么是结构化小组面试?
第一节 基本流程
结构化小组面试,也称小组结构化面试,它结合了传统结构化面试和无领导面试的优点于一身,是一种创新的面试考察形式。一般要求一组3-5人的考生,在规定时间按照前后顺序轮流作答题目,并互相点评、回应。
相对于传统的一般结构化,结构化小组的面试形式方式更加灵活,考察更加全面,难度也有一定的提升。考生在一般结构化面试中,只需要面对考官进行作答,考虑如何理清思路、组织语言。而在结构化小组面试中,考生不仅仅需要考虑自己的答题,还要应对其他考生对自己的点评,并进行回应;此外,也要对其他考生的作答展开点评。这种面试形式对考生的抗压能力、应变能力、观察能力,乃至情绪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我们要提前熟悉结构化小组面试的基本流程和要求,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这一全新的面试形式。不同地区、岗位的结构化小组面试在组织流程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别,我们以最常见的3人一组为例,为大家讲解结构化小组面试的基本流程。如下图所示:
第一步 抽签
所有进入面试的考生一起来到考场报到、抽签。一般由电脑随机抽签,大屏幕显示分组情况,根据抽签顺序确定分组,每组三人。即1号、2号、3号为一组,其余依次排列。
同一岗位的考生会分在不同的组别,但会确保同一岗位的考生都在同一个考场,由同一组考官评分,以保证公平性。
第二步 候考
开考前,每组有15-20分钟左右的候考时间,候考室内提供题签,题签上会写明题目、作答要求和作答顺序,同时也会提供签字笔和草稿纸。候考时间到,引导员将考生统一领进考场,考生做记录的草稿纸可带入考场中,考场内有题本,有签字笔,有钟表,无草稿纸。
第三步 答题
每道题目均由三名考生共同作答,假设三名考生分别为:A、B、C。
第一题作答顺序为:A→B→C;
第二题作答顺序为:B→C→A;
第三题作答顺序为:C→A→B;
每人每道题目作答时间为2分钟,超过2分钟会有提示。答题环节总时间为18分钟。
第四步 点评
答题结束后,三名考生展开互相点评,顺序为:
A依次点评B和C,点评结束后,B和C依次回应A的点评;
B依次点评C和A,点评结束后,C和A依次回应B的点评;
C依次点评A和B,点评结束后,A和B依次回应C的点评。
每人点评和回应的发言时间均为2分钟,超过2分钟会有提示。互评环节总时间为18分钟。
我们可以用一张图片为大家简要介绍结构化小组面试的基本流程。
第五步 离场
考试结束后,考生在工作人员引导下统一离场,当场不公布成绩,后期统一查询或通知。
一般来说,结构化小组有两人组、三人组、四人组、五人组等多种形式。以上内容以最常用的三人组形式为例,其他分组形式均以此作为参考。
第二节 测评要素
面试测评要素就是公务员面试到底考些什么,要求具备哪些素质,如何让考生从考题中体现出相关素质。主要包括:求职动机与职位匹配性;沟通协调意识与能力;服务意识与技巧;策划执行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应急应变处理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情绪控制能力。
一、求职动机与拟任职位的匹配性
求职动机是指在一定需求的刺激下,直接推动个体进行求职活动以达到求职目的的内部心理活动;个人的求职目的与拟任职位所能提供的条件相一致时,胜任该职位工作并稳定地从事该工作的可能性较大。
◆ 现实需要(解决生活、住房、户口迁移等)与岗位情况
◆ 个人兴趣与岗位情况
◆ 个人价值(自我提高、自我实现,服务他人的需要,得到锻炼等)与岗位情况
◆ 对组织文化的认同
二、沟通协调意识与能力
建立和维持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有目的、与工作相关的,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以及组织中的服从、合作、协调、指导、监督活动。
◆ 人际合作的主动性
◆ 对组织中权属关系的意识(权限、服从、纪律)
◆ 人际间的适应
◆ 有效沟通
◆ 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
● 因为结构化小组面试中,除了考生自己答题,也需要考生点评其他考生的答题情况,并回应其他考生对自己答题情况的点评,所以此时也能体现出考生的沟通协调意识与能力。提醒考生要注意点评和回应时不可太过强势,也不能唯唯诺诺,要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三、服务意识与技巧
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意识到他人的潜在需求。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推进和改善工作,愿意并能够以合适的方式为他人提供更为周到的服务。
◆ 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和敏感性
◆ 体现较强的服务意识
◆ 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四、策划执行能力
能够根据目标对自己、他人、部门的活动做出计划,调配资源,并对冲突各方进行有效协调。
◆ 依据部门目标,预见未来的要求、机会和不利因素,并做出计划
◆ 看清相互依赖的冲突各方之间的关系
◆ 根据现实需要和长远利益做出恰当选择
◆ 及时做出决策
◆ 调配、安置人、财、物等有关资源
五、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对信息怀有强烈的意向和愿望,能从多种渠道获取所需信息的能力。
◆ 根据任务全面准确界定所要获取的信息
◆ 明确获取的途径
◆ 确立获取信息的方式方法
◆ 有意识地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加工和处理
● 结构化小组面试中,除了考生自己的答题环节,点评和回应时也能体现出考生的信息获取能力。提醒考生要精准把握其他考生的说话内容,做到有的放矢。
六、应急应变处置能力
在有压力的情境下,思考、解决问题时能够迅速而灵巧地转换角色、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 情绪稳定
◆ 思维反应敏捷
◆ 考虑问题全面周到
七、综合分析能力
能够通过归纳、演绎等推理过程,准确解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以解决问题。
◆ 认识事物之间的联系
◆ 透过现象看清事情本质
◆ 正确看待事物
八、语言表达能力
针对不同的听众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以言语的方式明白无误地表达出来,以便于听众接受,要求用词准确,表达流畅,有感染力、说服力。
◆ 理解他人的意思
◆ 口齿清晰,表达流畅
◆ 内容有条理,富于逻辑性
◆ 用词准确、恰当、有分寸
九、自我情绪控制能力
在受到较强刺激或处于不利的情境中时,能保持自己情绪的稳定,并约束自己行为反应的能力(主要是根据面试当时考生对一定问题的反应预测考生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 在较强刺激环境中,表现和言语要自然
◆ 在受到有意识挑衅甚至侮辱的场合,能保持冷静
◆ 为了长远或更高目标,抑制自己当前的欲望
● 结构化小组面试中,除了考生自己的答题环节,点评和回应时也能体现出考生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尤其是在其他考生点评自己答题情况比较强势、言辞犀利时,切不可气急败坏、恶语相向,提醒考生要保持冷静,礼貌、得体地进行处理。
以上测评要素是考官评价考生的参考依据,同时也是考生在答题过程中要始终抓住的一条主线和灵魂,我们只有知道考官想听什么,才知道在答题时需要表现出什么,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第三节 题型介绍
对于面试真题而言,具体将分为三种能力的考察:人际能力、执行能力与认知能力。
人际能力是指能够迅速与他人交往沟通,及时了解他人心理,完成双向沟通和实施公共关系的能力。具体的提问方式会问考生“你怎么办”“你怎么沟通”等。
执行能力是指能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其考察包括对于事件的计划、 监控、指导、资源分配、时间进程控制和管理等维度。具体的提问方式会问考生“怎么办”“怎么做”等。
认知能力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自身、岗位和社会各领域中的社会问题、热点事件等的认识及分析能力。需要考生具备正确的价值观,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自身及岗位,善于从政治层面去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做到是非分明。具体的提问方式会问考生“你怎么看”“你怎么理解” 等。
(一)人际能力
【例1】 你跟小王一起工作,由于你的工作能力很强,领导经常安排你职责之外的工作, 耽误了你们的工作进程,小王因此不高兴,你怎么办?
【例2】 微博出现一则消息,称有一所敬老院的老人,生病了却得不到及时医治。结果调查发现:该老人是因为糖尿病并发症发作导致残疾,其所在敬老院之前曾多次带老人进行治疗。假设你是民政局的新闻发言人,现要召开关于此事的新闻发布会,你会怎么说?请现场模拟。
这类题目的设问情景通常是日常工作中涉及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问题、突发状况等,要求考生能够及时采用合理有效的措施去化解矛盾,解决问题。如果题目中出现的矛盾冲突是人与人之间的,那么考察的重点就是考生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为了让考生在考场上有更真实的表现,人际关系题目在近几年出现了新的考察形式, 就是用 “现场模拟”的方法答题。该类题目在国家公务员面试、各省(市、 区)公务员面试中都是常考题型。
(二)执行能力
【例1】 社区举办活动,要求以幸福家庭为主题,请你想两个创意活动,并就其中一个具体开展。
【例2】 你是小张,你准备在小区创业,现有三个备选方案:
(1)开个拉面馆;
(2)开个报刊亭兼彩票站;
(3)宠物美容店。
为了更好地分析三种方案可行性,你会如何获取有效信息,怎么做好调研?
这类题目是执行能力中的“规划事件处理”。要求考生回答日常工作中某个具体的活动, 比如会议、比赛、宣传、调研等应该如何组织,或者回答整个活动的重难点、某个阶段的策划执行。通过考生的回答,来评判考生做事情的能力,具体包括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统筹、落实等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大多数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流程有现成的规律可循, 所以回答这类题目时容易模板化、套路化、程式化,提醒广大考生,特别是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考生,在备考中一定要多查阅资料、多学习、多积累,争取在答题时能有新意和亮点。这类题目在国家和各省(市、 区)公务员面试中,也属于常考题型,特别是调研类活动、专项整治类活动,是近几年各类考试中的重点。
【例3】 村民误解了发电厂的环保报告,集体上访,请问你怎么处理?
【例4】 网上有人发布你们单位同事穿制服打人的视频,给你们单位造成了不好的影响,领导让你来处理,请问你怎么办?
这类题目是执行能力中的“突发事件处理”。执法受阻、舆情应对、信访处理等突发事件需要我们处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等突发状况需要我们及时应对。 这类题型主要考察我们的就是应急应变处置能力、沟通协调意识与能力、 服务意识与技巧。
(三)认知能力
【例1】 北京动物园两个老虎吃人事件,社会反应谴责大于同情,对这件事你怎么看?
【例2】 习总书记针对大学生求职问题发表寄语:高情商在群众工作和实际解决问题方面尤为重要。你认为高情商中最重要的两种素质是什么?请具体阐述你对这两种素质的看法。
“现象认知”“观点认知”类题目是结构化小组面试中的重点和难点,主要是让考生针对某一社会现象谈看法,或是针对某一种观点谈认识,考察考生判断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我们常说的综合分析能力。这种题型几乎在国家公务员面试、各省(市、 区)公务员面试中都会考到。
【例1】 请你作一个自我介绍,并谈谈为什么报考这个岗位。
【例2】 习近平总书记说,对待网信工作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你认为要成为网信人才,最重要的两种能力是什么?并具体说明。
这类题目属于“人岗认知”,多是围绕和考生自身的性格、兴趣、经历、价值观等相关的一些内容,一方面考察考生对自己是否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考生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价值观念是否与拟任岗位的需求相匹配。
(四)拓展能力
【例1】 根据漫画拟定两个以上的标题,并结合具体社会现象对其中一个标题进行详述。
【例2】 小赵在西安工作,过年期间他需要安排以下几件事情:
(1) 国外的大学同学要来西安,只能在国内待几天,这同学曾经对小赵有很大的帮助;
(2)在北京的父母让小赵回家吃年夜晚,小赵和妻子两年没回家了;
(3)大年初一领导让小赵陪同他下基层慰问;
(4)初四单位安排小赵值班;
(5)初五小赵的初中同学在北京结婚,他是最晚结婚的同学,希望大家都参加婚宴;
(6)妻子给小赵准备了惊喜,订了机票去三亚游玩,准备去五天,打算初二出发。
如果你是小赵,你会如何安排?
拓展能力即是一些创新题型,是在常规题型上的一种变化。出题方式比较新颖,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能力。漫画、排序、演讲、选择等均属于此类题目,希望考生能对此有所关注,灵活应对这类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