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招考资讯 >公务员丨郑州地铁雨水倒灌引发的思考-面对天灾宁可防空也不可破防

公务员丨郑州地铁雨水倒灌引发的思考-面对天灾宁可防空也不可破防

2021-08-04 16:06  |  华图在线  |  责编:华图小编 点击收藏

  热点概况

  据郑州地铁官方通报,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突降罕见特大暴雨,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18时许,积水冲垮出入场线挡水墙进入正线区间,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一列车在沙口路站-海滩寺站区间内迫停。12名乘客经抢救无效不幸罹难,5名乘客送院观察,生命体征稳定。

  “在暴雨来袭、地面交通拥堵之时,地铁实际上成为了缓解交通压力、以及晚高峰之时乘客的首选交通工具”,另一座城市的地铁运营人士告诉记者,“以我所在的城市为例,暴雨时也会出现雨水进入地铁轨道,但根据标准,我们安装防灾自动控制系统(BAS),一旦轨行区进水,就会自动报警。然后会根据进水量程度,安排列车停运或缓慢通过”。

  但7月20日的这场暴雨,超过了此前的预估值数倍,雨水在五龙口停车场内不断聚集上升。下午6时左右,冲破了设置于停车场与地铁正线之间的挡水墙,大量雨水瞬间冲入正线内,与一列从海滩寺站驶往沙口路站的列车相遇,据一名乘客回忆,“距离沙口路站约200米”。

  郑州地铁5号线全长约40.4km,32座车站的平均站间距约1.27km,这意味着,列车正处于进站前的降速阶段。

  工程技术人员称,郑州市整体呈现北低、南高的地理走势。“比如我们在郑州北部城区进行地铁施工时,往下打十多米就能遇到地下水,而在郑州的南四环外,要往下打100多米才能遇到地下水。”

  主流观点

  @21世纪经济报道:已颁布的多个法规或国家标准中,并未对地铁的防汛作出明确的标准规定。根据郑州在此次极端暴雨中的降雨量分析,短时的降雨量已经远远超出了50年的标准。而《防洪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则没有提及地铁的防洪标准。在地铁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每一个车站的实际情况,正是由于地铁前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而造成的防洪涝设计缺乏前瞻性,才导致国内很多地铁在建成后屡遭雨水倒灌。

  @人民日报评论:“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每一次较量,都是一次反思、修正的契机。认真从灾难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经历这场磨难之后,我们的社会一定能更加完善、更有韧劲。

  @央视新闻:台风“烟花”来了,受影响地区正全力应对。上海提前关闭景点和文娱场所,宣布暂停多条地铁线和所有到上海火车站的高铁。这会带来不便,但天灾面前,宁可“小题大做”,也不能心存侥幸;宁可防空了,也不能被破防。各地要做得多些,想得远些,因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成都商报:郑州地铁5号线排水能力差曾被要求改造,通报发布后,围绕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的严重积水;在气象部门连发多条红色预警,五龙口停车场方面的应急处理措施;以及地铁停车场选址问题的争议,仍然是公众关心的焦点。红星新闻实地探访调查发现,五龙口停车场地势比周围相对较低,整个西面只有简易铁皮搭建的临时围墙,积水漫过人行道台阶就可以直接进入停车场。除了通报中的出入场线挡水墙外,记者在现场还发现至少有两处围墙被冲倒。

  《地铁设计规范》规定,地铁基地(停车场)选址应具有良好的自然排水条件。而五龙口停车场区域十年前就是郑州市积水“重灾区”。此外,五龙口停车场对面曾有一条排水小河,后来因为修路和环境整治变成了暗渠,周围多位居民认为这也是此次泄洪不畅的原因之一。

  深度分析

  (一)关注点一:人类在面临极端情况时需敬畏

  1.河南特大暴雨给当地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心理受到严重创伤,财产损失不可估量,令人痛心。

  2.这次暴雨事件影响甚广,在全社会造成了不安情绪,影响社会正常运转,值得警醒。

  (二)关注点二:暴雨中的地铁出现严重后果原因多元

  1. 人们对天灾缺乏敬畏心,防范意识不足。灾害发生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另外真正当天灾来临时,人们对灾难的态度也是无关紧要,缺乏敬畏之心。

  2.气象预警缺乏应对极端天气能力,预见性不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科技作用。

  3.相关法律规范存在漏洞。已颁布的多个法规或国家标准中,并未对地铁的防汛作出明确的标准规定,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而造成的防洪涝设计缺乏前瞻性。

  4.当地政府在设计基建时考虑欠缺,在管控时有失规范。当地政府官员缺乏作实作细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在基建设计选址等方面考虑不周,没有严格按照《地铁设计规范》进行施工。在灾难真正来临时也抱有侥幸心理,缺乏监管和运行管控。

  (三)关注点三:面对天灾宁可防空也不可破防

  1.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具有特殊战略意义,需要我们深刻认识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和气象灾害自身演变规律,增强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扛起大国责任,发挥气象作为,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2.政府部门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不能只“瞻前”不“顾后”。尤其是重要基建在设计和选址时要严守相关规范,不可唯利是图,疏忽大意,否则会得不偿失。另外要加强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处理能力,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和值守能力。

  3.每个人都当葆有一份应急意识、底线思维。重大灾难面前,我们应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工作,提高防范意识,人类无法和自然进行抗衡,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4.应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不能出现制度漏洞。关于地铁的防洪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我们应吸取经验教训,补充有关方面的法律规范,落实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不可破防。

  面试模拟 7月20日,河南省郑州市突降罕见特大暴雨,造成郑州地铁5号线五龙口停车场及其周边区域发生严重积水现象。由于地铁正常运行,导致多名乘客不幸罹难。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河南特大暴雨给当地人民造成了重大损失,影响甚广。人民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心理受到严重创伤,财产损失不可估量,值得警醒。

  人类与自然灾害的每一次较量,都是一次反思、修正的契机,暴雨中的地铁出现严重后果的原因多元:

  第一,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降水事件频发,进一步加剧了内涝问题;另外我国的城镇化加剧了下垫面的变化,导致了不透水面率的提高,城市雨水管网系统不健全,加大了内涝发生的概率。

  第二,当地政府在设计地铁等重要基建时考虑欠缺,在管控时有失规范。当地政府官员缺乏作实作细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意识,在基建设计选址等方面考虑不周,没有严格按照《地铁设计规范》进行施工。在灾难真正来临时也抱有侥幸心理,缺乏监管和运行管控。

  第三,气象预警缺乏应对极端天气能力。预见性和及时性不强,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科技作用。

  第四,相关法律规范存在漏洞。已颁布的多个法规或国家标准中,并未对地铁的防汛作出明确的标准规定,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而造成的防洪涝设计缺乏前瞻性。

  这次事故值得反思,需要我们做出相应的完善,充分吸取雨水倒灌的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一,政府部门要落实责任,加强管控。重点排查地势低洼的轨交车站,加强排水能力建设。面对新情况,一方面要提升预报预警的能力和水平,也可以先对重要的基础设施进行梳理评估,分级分类、有系统地提升这些设施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另一方面,重要基建在设计和选址时要严守相关规范,不可唯利是图,疏忽大意。要加强公共安全预警机制处理能力,加强风险识别能力和值守能力。

  第二,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要充分发挥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的“消息树”作用,提高预见性,打好提前量,下好“先手棋”,气象预报要逐步从传统的天气气候预报预测向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延伸拓展。提升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畅通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努力实现第一时间、权威发布。

  第三,要坚持属地为主、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完善气象防灾减灾体系,融入基层网格化社会治理体系,纳入基层基本公共服务清单,实现气象信息进村入户到人;完善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间共建共享和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协同组织、共同防御以有效应对。

  第四,应完善相应法律法规,不能出现制度漏洞。关于地铁的防洪标准没有明确规定,我们应吸取经验教训,补充有关方面的法律规范,落实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不可破防。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在应对突发灾害冲击的时候,能够保持其基本功能结构正常作用,要抗得住压力,确保城市发展安全。

  极端天气早已不按常理出牌,我们就更要制度化、系统化地应对,只有这样才能把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认真从灾难中总结经验和教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经历这场磨难之后,我们的社会一定能更加完善、更有韧劲。

标签: 国家公务员    公务员    国考    

咨询优惠

扫码下载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