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

复合题

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农村文化是农村发展的软实力,农村文化建设是解决我国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有效路径。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环境的影响,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旧比较薄弱。当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各种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经济、文化的长远发展。
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城乡发展二元经济模式。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使城市文化成为强势和主流文化,农村文化发展与城市文化发展相脱节。农村现存的文化样式不断受到城市文化的冲击,逐渐被边缘化。政协委员H说,一方面,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常年在城市生活,他们慢慢习惯了城市的各种文化潮流,但自身缺乏对城市文化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在农村,传统农业文化影响根深蒂固,小农意识依然存在,新生代农民工已不习惯传统农的思维方式、生活习俗和道德标准等,对本土文化失去了回归属感,进而使农村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既失去了自身文化特色,又找不到新的文化根基。
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L教授认为,我国农民群体中知识份子较少,有农村孩子考取大学,也只以此为跳板流向城市,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这成了农村文化持续发展的瓶颈。一方面,农村蕴藏着许多原生态文化财富,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有些已流失,有些已后继无人,缺少专业人才挖掘和保护原生态文化;另一方面,目前缺少针对城乡二元化结构下农村新文化体系建设的专业人才。
 
2.近年来,A县农村文化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与新时代乡村振兴规划还有一定差距,还存在许多问题。下面是“新观察”栏目记者对该县农村文化建设调查采访的一些情况反映。
分管农村工作的刘副县长告诉记者,全县28个乡镇,目前尚有16个未建成乡镇级文化站。有的乡镇名义上设有文化站,但形同虚设,缺乏适当的活动场所和必要的器材,乡镇的文化设施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现象突出。农村文艺人才的培训工作一直“撂荒”,一些乡镇、村的文化工作几乎处于无人组织、无人辅导的瘫痪状态,而行政村一级的文化活动场地就更为奇缺。全县原有农民文艺团队(村社戏班子)125个,现在正常活动的农民文艺团队不到10个。
南港镇副镇长说,镇文化站编制少、人员少,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部分村虽然开展了一些文艺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农民在农闲时间的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上网,就是玩牌、打麻将,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大桥乡曾经被称为“龙灯之乡”,如今大多数青壮年农民长期在外务工,不少村庄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有的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临时组织开展玩龙灯,跳广场舞,唱山歌等一些简单地文化活动。去年乡里组织了一次广场舞比赛,虽然进行了广泛动员,还专门从县文化馆聘请评委,但效果不理想,有些村跳广场舞的人数不够,根本无法组织参赛队伍,及时勉强报名参赛的,水平普遍不高。
记者发现,A县文化站的管理由过去以条管理变为以块管理后,对农村文化工作开展十分不利。乡镇文化干部只注重办好镇里交办的工作,文化部门布置的文化工作被束之高阁,从而形成农村文化工作管理上的错位,党的文化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难以落实到基层。中央和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文化经济政策,并要求地方政府对当地文化事业的投入幅度应高于当地经济增长的幅度,但不少乡镇并不能很好、全面地落实相关的文化经济政策,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很少,与经济增长的幅度相比,严重失衡;文化建设不能与经济建设同步。
 
3.近日,G县纪委通报了该县新田镇茂化村村干部套取私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的典型问题。
经查,2017年10月,新田镇茂化村获得了财政下拨的2016年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5600元。除去该村2016年春节运动员参加新田镇篮球赛和拔河赛等开支1100元外,该款还剩余4500元。
2018年1月,村委会主任韦某提出将剩余的4500元文化经费作为“福利”,村支书黄某、村副主任陈某均表示同意。最后,韦某、黄某、陈某各分得1500元。
2018年5月,韦某、黄某、陈某等3人分别被给予开除党籍和停职处分,违规发放资金已全部被追缴。
G县纪委负责人表示,今后对于挪用侵占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违法乱纪行为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问责一起,让顶风违法乱纪者付出沉重代价。
 
4.近年来,S市以“五星达标,3A争创”为总抓手、总载体,突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实施《S市乡村富裕、美丽、和谐、文明全面振兴计划》,全市农村呈现出蓬勃向上、日新月异的生动局面。
东王村曾经是有名的后进村,村委会主任王某告诉记者,作为采茶戏诞生地,东王村过去没有一个像样的舞台,建设古戏台成为全村百姓几十年来的夙愿。2017年8月,在市政府的关心和全体村民的努力下,东王村新建成了一个占地面积850平方米、高13米的仿古戏台。新戏台古色古香,颇具典雅韵味,成为全体村民赞不绝口的标志性建筑。此外,2017年,东王村还实施了主要道路“白改黑”、弱电线路“上改下”、景观“绿改彩”、香火堂布展等工程,联动打出治水、拆违、整治系列组合拳,以精品村建设为目标,争创AAA级景区。如今的东王村以全新的姿态完成蝶变,从一个破败落后的后进村,一跃成为一个昂扬向上、景美人美的新东王。
 
5.D市赣剧院、民族乐团、戏剧学院等单位近日与郊区M镇的多个行政村签订结对共建协议,让“文化下乡”变成“文化在乡”,在乡村振兴中推进乡村文化再兴。
自建立结对共建的长效合作关系之后,乡村学校、“草根”社团等还与专业剧团进行“文化联姻”,分别成立了赣剧、黄梅戏、京剧传习基地,一批艺术名家来现场讲课、演出,通过戏曲的“传艺、传神、传德”,将戏曲文化的种子播撒到乡村、校园。
D市文化部门负责人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文化再兴是重要一环。从以往的“文化下乡”到“文化扎根在乡”,这一变化将进一步弘扬传统交化,繁荣群众文艺,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长足发展。

(主观题) 一、根据材料2,概括A县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10)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不超过150字。
  • 解析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数量少且形同虚设,缺乏活动场所与器材,设施闲置、挤占、挪用、变卖现象严重。
    2.人才建设不足。编制少、人员少,缺乏专业人才;人才培训撂荒,团队数量骤减,文化工作瘫痪。
    3.开展文艺活动效果不佳。活动形式单一,缺乏集体文娱活动。
    4.管理错位。管理模式由条到块,方针政策难落实;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失衡。

  • 考点

  • 来源

    2018年江西省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客观题部分)第41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主观题) 二、根据所给材料,假如你是一名“三支一扶”工作人员,请你设计一份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25)要求:1.遵循先易后难、先人后事的原则,逐层设计编写调查问题。2.调查问卷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调查专项问题和被调查者参与性问题。3.调查问题的表述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 解析

    作答任务:本题作答任务是设计一份关于当前农村文化建设情况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又称调查表或询问表,是以问题的形式系统地记载调查内容的一种印件。问题包含两种,一种是封闭性问题,即选择题;另一种是开放性问题,即简答题,一般情况下,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开放性问题为辅。每份问卷都有一个调查主题,问题大都围绕这个主题展开。对于本题而言,主题就是农村文件建设情况。本题给出的作答身份是“一名三支一扶工作人员”。调查问卷的格式方面,有标题即可。
    作答要求:“遵循先易后难、先人后事的原则,逐层设计编写调查问题”即设计问题时,顺序要合理。提问顺序安排的合理,有助于被调查者回答问题。通常情况下把简单的、一般性的、容易回答的问题放在前面,专业性的、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放在后面,把跟人有关的基本信息放前面,跟事有关的复杂问题放后面。“调查问卷要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调查专项问题和被调查者参与性问题”是指该调查问卷的正文部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年龄、性别、学历、职称、职务等。第二个方面是专项问题,既与农村文化建设内容紧密结合的问题。第三个方面是被调查者参与性问题,即关于农村文化活动参与情况的问题,或对未来农村文化建设的建议、意见等主观性问题。“调查问题的表述要简洁明了,通俗易懂”是指问题要简短,问句要浅显,让被调查者一看就明白;问句要短不要长,让被调查者能一眼看完。由于调查者往往都有一定的专业背景,设计问题时常会忽略被调查者是否具有同样的专业背景。因此,问题设计时必须要使所提的问题十分清楚,尽量让调查对象一看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不要过于生涩难懂。

  • 考点

  • 来源

    2018年江西省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客观题部分)第4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主观题) 三、请根据你对材料5划线部的理解,结合所给材料,但又不拘泥于材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35)要求:观点鲜鲜明,思想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语言流畅,700-900字。
  • 解析

    乡村振兴 文化先行
    “一个没有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而华夏民族的来路就是几千年的农耕文化,在乡村起根发苗,在乡村发展壮大。乡村,刻写着我们文化的记忆和想象,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根,而乡村文化是乡村的根脉。在人们的乡愁中,不仅有乡村的绿水青山,更有乡土社会中邻里互助的社会关系、祖先崇拜的仪式和庙会、乡村戏剧的热闹,都为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新时代的浪潮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文化再兴推动乡村振兴,势在必行。
    农村落后归因于农村文化建设的滞后。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令人堪忧,一方面,由于城乡发展二元经济模式的存在,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市文化成为强势和主流文化,使农村传统文化的生存价值逐渐被边缘化;另一方面,文化基础设施十分落后,文化公共产品提供不足,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孤单和枯燥,给农村消极文化现象的产生、发展留下了极多的时间和极大的空间。各种低俗和消极文化也乘虚而入,侵蚀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更有甚者,扭曲了农民的价值观念。要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农村文化建设的引领。
    以人才推动乡村文化再兴是必经之路。教育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学子走出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村,来到熙熙攘攘的热闹都市并深深为之吸引,以至于农民群体中知识分子极少。不仅如此,农村基层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不懂农村文化,业务素质滞后,无法满足农村文化建设需求,进而人才缺乏成为农村文化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乡村文化再兴,最急缺的不是投资,不是搞美化工程,而是实施人才“回乡”战略,并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惟其如此,农村蕴藏的原生态文化财富,才能得到传承和发扬,乡村文化再兴才有希望。
    创新乡村文化投入模式,提高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基层政府考虑的还是公路交通、房屋建设等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在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上的投入则很少被顾及。因此,要进一步加大乡村文化建设专项投入,各地各级政府要提高文化事业投入的比例,实现“送文化”与农民需求有效对接,把资金用再农民最渴望、最需要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上。真正达到“文化下乡”到“文化在乡”的转变。  
    乡村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脉,只有守住乡村的人才,才能让乡村文化焕发活力;只有守住乡村的文化,才能让乡村发展绽放魅力,因此,乡村振兴,文化先行,此为良策。

  • 考点

  • 来源

    2018年江西省三支一扶考试试题(客观题部分)第43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解析反馈
0/160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