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

(单选题) 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把增强能力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_______力量和优势资源,在前沿领域加快突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驱动发展战略,能力大幅_______,成为塑造发展优势的有力保障。然而,个别地方在实施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认知上的偏差,需要从理论层面进一步厘清。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弥合 增强
  • B. 聚合 下降
  • C. 整合 提升
  • D. 汇总 增加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后文可知,该空所填词语应与力量和资源进行搭配。A项“弥合”意思是使愈合,与力量和资源搭配不当,排除A项。B项“聚合”指分散的聚集到一起,文段没有将分散的事物聚集的意思,排除B项。C项“整合”指通过整顿、协调重新组合,与力量和资源都可进行搭配,保留C项。D项“汇总”意思是把各种材料或情况汇集到一起,与力量搭配不当,排除D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将“提升”带入第二空,“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搭配恰当。
    因此,选择C选项。

  • 拓展

    出处:光明网《扫清创新驱动发展实践中的思想障碍》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实词辨析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牵住这个“牛鼻子”,走好这步“________”,才能在产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因此,要以推动产业,特别是以颠覆性术和前沿术催生产业、模式、动能,塑造更多依靠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从而不断形成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长远棋
  • B. 先手棋
  • C. 制胜棋
  • D. 组合棋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分析语境。根据“牵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好科技创新这步‘________’,才能在产业革命中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可知,横线处搭配“科技创新”,照应“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先发优势”以及“引领”,文中表达的意思是要通过科技创新抢占先机。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长远棋”指为远景目标的实现而制定的规划和布局,侧重于长远,而文段强调要通过科技创新先人一步去发展,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
    B项“先手棋”指为实现某一目标而提前制定的规划和布局,置于文段可体现通过科技创新抢占先机之意,符合文意,保留。
    C项“制胜棋”指为取得目标的最终实现而制定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规划和措施,置于文段无法体现通过科技创新抢占先机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
    D项“组合棋”指为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或实施的一整套步骤,文段仅论述了科技创新这一种措施,不符合文意,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实词或成语辨析,语境分析,对应词句,话题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驱动( )战略纲要》提出到2020年进入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强国“三步走”目标。
  • A. 改革
  • B. 发展
  • C. 稳定
  • D. 科技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
    第二步,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B项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B选项。

  • 考点

    政治 时事政治 时事热点

  • 来源

    2016.7.2安徽省黄山市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第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依靠,但是机器人、无人机等人工智能产业与农村农业的结合,需要更多财政资金倾斜与支持。这表明依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
  • A. 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 B. 更好地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 C. 借助财政收入与支出来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平衡
  • D. 加大针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财政收入征收力度
正确答案 B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
    第二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这就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解决乡村科技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以要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政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 拓展

    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国民收入在再分配,为干扰项。A项错误。
    C项:材料中未体现借助财政实现农产品的供求平衡,为干扰项。C项错误。
    D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出,也就是说需要政府对农村进行财政投入而不是增加征收力度。D项错误。

  • 考点

    经济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政策

  • 来源

    2019.9.28河南省许昌市禹州市部分市直事业单位招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第2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多选题)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将放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是( )。
  • A. 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
  • B. 适应能源转型升级的需要
  • C. 实现公司战略目标的需要
  • D. 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需要
正确答案 A,B,C
  • 解析

    空。

  • 考点

    能源互联网 能源互联网 多选题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多选题) 2016年5月30日,全国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我国事业发展的目标是:
  • A. 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 B. 到203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 C. 到2050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D. 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正确答案 A,B,D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知识。
    第二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于2016年5月30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大会由李克强主持。习近平指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030年时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使我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因此,选择ABD选项。

  • 拓展

    C项: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中国梦的现实基础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谈到,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党历来强调远大理想要与现实工作结合起来,“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际就是中国梦在现时代的具象化。习近平总书记并没有对中国梦做出具体时间安排。C项错误。

  • 考点

    常识判断 政治 时政

  • 来源

    2016年0924广东省下半年联考笔试(综合岗)试题第1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催生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驱动的( )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术。
  • A. 内涵
  • B. 跨越
  • C. 集约
  • D. 科技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
    第二步,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来催生新发展的动能。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因此,选择选项A。

  • 考点

    常识判断 政治 时政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催生发展动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实现依靠驱动的( )型增长。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术。
  • A. 内涵
  • B. 跨越
  • C. 集约
  • D. 科技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热点知识。
    第二步,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习总书记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来催生新发展的动能。要实现高质量的发展,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因此,选择选项A。

  • 考点

    政治 时事政治 时事热点

  • 来源

    2021年7月4日江西省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招募考试试卷第2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近年来,________全球经济持续低迷,________领域仍不断出现多点突破,形成了一批前沿。各主要国家的投入持续增加,国家体系________变革,形成了许多战略。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虽然 但 巨大
  • B. 即使 可 深入
  • C. 尽管 但 深刻
  • D. 纵然 但 彻底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二空。根据“全球经济持续低迷”“科技领域仍不断出现多点突破”可知,前后句子语义为转折关系,两空应填入转折关联词。A项“虽然……但”和C项“尽管……但”课构成转折关系,符合文意。B项“即使……可”和D项“纵然……但”表假设关系,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三空。根据“形成了许多新战略”可知,国家创新体系的变革是根本性的、彻底的,强调创新体系内部深入的变革。A项“巨大”指(规模、数量等)很大,侧重大,文段侧重深入,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C项“深刻”指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体现深入的意思,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 拓展

    深入:①透过外部,达到事物内部或中心;②深刻,透彻。彻底:一直到底,深入透彻,无所遗留。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实词与虚词综合考查

  • 来源

    2017年8月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第41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依靠,但是机器人、无人机等人工智能产业与农村农业的结合,需要更多财政资金倾斜与支持。这表明依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
  • A. 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 B. 更好地发挥财政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 C. 借助财政收入与支出来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平衡
  • D. 加大针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财政收入征收力度
正确答案 B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
    第二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引进,这就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的资金,解决乡村科技资源不足的问题。所以要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政策,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 拓展

    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国民收入在再分配,为干扰项。A项错误。
    C项:材料中未体现借助财政实现农产品的供求平衡,为干扰项。C项错误。
    D项:材料中强调的是加大对三农的财政支出,也就是说需要政府对农村进行财政投入而不是增加征收力度。D项错误。

  • 考点

    经济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政策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2020A1/A2】关于,习近平说的4个面向是面向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
  • A. 人民生命健康
  • B. 民生改善
  • C. 医疗技术
  • D. 医学发展
正确答案 A
  • 解析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提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

  • 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 人文科技 国情省情,国情

  • 来源

    2020山东德州乐陵市直医院事业单位试题第1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规划》,强调坚持是引导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以( )为核心的全面
  • A. 科技创新
  • B. 文化创新
  • C. 制度创新
  • D. 管理创新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时事政治知识。
    第二步,2016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规划强调,坚持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确保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因此,选择A选项。

  • 考点

    政治 时事政治 其他(时事政治)

  • 来源

    2016.11.26山西省晋城市直《公共基础知识》笔试试题第10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与市场应用紧密结合,提升研成果转化效率,坚持以为引擎,增添经济发展动能。这表明( )。
  • A.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 B.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C. 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就永无止境
  • D.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正确答案 D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科技和生产力的关系。D项正确,科技创新与市场应用紧密结合,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效率,使生产力得到快速发展,为经济增长增添新动能。A项错误,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强调人类思维变革,而不是社会发展,人类思维变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古代模糊的直观思维—近代形而上学思维—现代辩证思维。B项错误,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多方面的创新,题干强调是科技创新,而不是理论创新。C项错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先实践后创新。故本题选D。

  • 考点

    非法律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 来源

    2019年河北省石家庄市市直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公基学科笔试试题(无误)第24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大力推进与市场应用紧密结合,提升研成果转化效率,坚持以为引,增添经济发展动能。这表明:
  • A.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 B. 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C. 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就永无止境
  • D. 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
    第二步,题干中,将科技创新与市场应用结合,为经济发展增添动能,体现了创新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即创新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D项符合题意,因此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 拓展

    A项: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体现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发展。题干没有涉及思维方式。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B项: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题干主要涉及创新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没有涉及到社会发展和变革。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创新要立足实践,创新永无止境,实践就永无止境。C项本身说法没有问题,但题干没有涉及到创新与实践的关系。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 考点

    政治 时事政治 党政专题

  • 来源

    2019.4.27河北省石家庄市市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第24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李克强总理指出,要“顶天立地”。“顶天”就是力争在关键环节取得原始成果;“立地”就是要促进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解决与经济“两张皮”问题。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①“立地”是“顶天”的目的和归宿②“顶天”蕴含的造性思维是“立地”的源泉③不能直接为“立地”服务的“顶天”是没有价值的④“顶天”与“立地”的对立统一是的重要动力
  • A. ①②
  • B. ①④
  • C. ②③
  • D. ③④
正确答案 B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
    第二步,①项:通过题干分析发现,“立地”是指实践,“顶天”是指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因此“立地”是“顶天”的目的和归宿,要用科技关键环节取得原始创新成果来指导实践,推动现实生产力的发展。①项正确。
    ④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因此“顶天”与“立地”的对立统一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④项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 拓展

    ②项:由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所以选项中的内容说反了,应该是“立地”是“顶天”蕴含的创造性思维的源泉。②项错误。
    ③项: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

  • 考点

    政治 马克思主义哲学 认识论

  • 来源

    2019.9.7河南省三门峡市市直部分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题第88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近年来,中国快速发展,面临的伦理挑战也日益增多。由于我国伦理问题治理起步较晚,体制机制还不健全,制度体系尚不完善,领域发展仍不均衡,无法适应我国快速发展的需要。特别是目前,中国一些领域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国际前沿,部分工作已经到了“无人区”探索发展的阶段,存在很多未知领域。这段文字接下来最有可能讨论的是:
  • A. 如何进一步认识科技伦理问题治理的重要意义
  • B. 如何步出“无人区”,引领国际科技发展
  • C. 如何更好地引导科技向善,规范科技创新行为
  • D. 如何群策群力,深度回应科技发展的现实需求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下文推断知识点。
    第二步,快速浏览文段,判断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首句指出了快速发展的中国科技面临的伦理挑战不断增多,第二句详细介绍了我国科技伦理存在的问题,尾句通过“特别是”引出了“中国部分前沿的科技工作需要在未知领域中探索发展”这一话题。文段话题落在尾句,接下来应围绕“中国科技创新该如何应对‘未知领域’“”科技伦理”这一话题论述。对比选项。C项与文段话题落脚点一致,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 拓展

    A项“科技伦理的意义”、B项“引领国际科技发展”和D项“回应科技反战的现实需求”均与文段话题落脚点不一致。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下文推断,尾句类

  • 来源

    2022年1217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A类)(考生回忆)第22题、2022年1217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B类)(考生回忆)第23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到( )年进入型国家行列。2030年跻身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强国“三步走”目标。
  • A. 2020
  • B. 2021
  • C. 2025
  • D. 2018
正确答案 A
  • 解析

    本题考查时政知识。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第一步,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基本建成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第二步,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发展驱动力实现根本转换,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为建成经济强国和共同富裕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第三步,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为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支撑。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 考点

    非法 政治 时事政治,党政专题

  • 来源

    2016年0107辽东农商行招聘笔试试题-公基第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________________。”人是最关键的因素,的事业呼唤的人才。尊重人才,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填入横线中最合适的一项是:
  • A.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 B.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 C.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
  • D. 尚贤者,政之本也
正确答案 C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的下文语境。横线在开头,属于援引的一句话,需引出下文话题。下文围绕“创新与人才的关系”进行论述,因此,横线处内容是关于“创新与人才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意为有异乎寻常的事业,一定要依靠不同一般的人才能完成,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 拓展

    A项:“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未提及“创新与人才的关系”。B项:“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意思是聪明的人根据形势发展灵活应对,睿智的人随着世道变化制定措施,与下文话题无关。D项“尚贤者,政之本也”意为崇尚贤能的人,是为政的根本,与下文话题无关。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填空

  • 来源

    2019.3.17湖北省武汉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A类)》试题第38题、2019.3.17湖北省武汉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试题第40题、2019.3.17湖北省武汉市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C类)》试题第35题、2023年1月15日湖南省湘西花垣县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行测》第10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近年来,我国体制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从“天眼”探空到“蛟龙”探海,从神舟飞天到高铁奔驰,一系列重大成果彰显了改革带来的蓬勃活力。这表明
  • A. 是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
  • B. 决定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
  • C. 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 D.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正确答案 D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常识。
    第二步,题干强调的是创新在推动国家全面发展,因此可以体现是创新在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选择D选项。

  • 拓展

    A项: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项:创新能够推动人类思维的变革,而题干指出在创新推动下,我国研发了天眼、蛟龙,这不是思维。
    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题干中没有体现。

  • 考点

    常识判断 政治 哲学

  • 来源

    2019年0420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乙卷)第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判断题) 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党政专题知识。
    第二步,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因此,本题错误。

  • 拓展

    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我国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这个经济大个头的不足之处。

  • 考点

    政治 时事政治 党政专题

  • 来源

    2020年12月19日山西省临汾市永和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第50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解析反馈
0/160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