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

(单选题) 户籍改革的要点是放宽对外来人口的限制。G在对待户籍改革上面临两难:一方面,政府懂得吸引外来人口对的意义;另一方面又担心人口激增的压力。在决策班子里形成了“开放”“保守”两派意见。以下各项如果为真,都只能支持上述某一派的意见,除了
  • A. 城市与农村户口分离的户籍制度,不适应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B. G市存在严重的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问题,其城市人口的合理容量有限。
  • C. G市近几年的犯罪案件增加,案犯中来自农村的打工人员比例增高。
  • D. 近年来,G市的许多工程的建设者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其子女的就学成为市教育部门面临的难题。
  • E.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的转变,近年来G市的幼儿园、小学乃至中学的班级数量和师资力量递减。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概括题干条件。
    开放:吸引外来人口;保守:限制外来人口。
    第二步,答案解析。
    D项断定,近年来,G市的许多工程的建设者多数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工。这一断定支持“开放”。D项又断定,民工子女的就学成为市教育部门面临的难题。这一断定支持“保守”。
    其余各项都只支持某一派的意见。

  • 考点

    第五章论证推理常见题型 第五章论证推理常见题型 第五章论证推理常见题型

  • 来源

    2005管理类联考逻辑试题第3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1)那些祖祖辈辈生于斯、长于斯的古老家园,在轰轰烈烈的推土机声响中,在________的中,也难逃被历史终结的命运。(2)不少地方政府________农民意愿,公然动用行政强制力量,________农民的财产收益,剥夺农民选择生活方式的权利,牺牲农民的未来生计发展空间。依次填入以上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风驰电掣 违背 攫取
  • B. 追风逐电 违背 牟取
  • C. 风驰电掣 违犯 牟取
  • D. 追风逐电 违犯 攫取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风驰电掣”形容非常迅速,像风吹电闪一样。可形容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之快,符合语境。“追风逐电”形容速度极快,多指马飞速奔驰。与“城市化进程”不搭配,故排除。故保留A项、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该空需与“意愿”搭配。A项“违背”指违反,可与“意愿”搭配,符合语境。C项“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律等),不与“意愿”搭配,故排除。答案锁定A选项。
    第三步,验证A选项第三空。“攫取”指掠夺。代入文段,“不少政府公然动用行政强制力量,攫取农民的财产收益”符合语境,且“攫取”与后文“剥夺”相呼应。
    因此,选择A选项。

  • 拓展

    牟取:谋取(名利)。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实词与成语综合考查

  • 来源

    2019年1123深圳市市属事业单位招聘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考试(应届岗)试题第20题、2019年1123深圳市市属事业单位招聘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人员考试(社会岗)试题第1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随着现代的展开,公共空间正在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领域。这些空间既包括有形的,如地铁、公交等,也包括无形的,如网络论坛、微博等。公共空间既要容纳个人权利的行使,也需要维持基本的公序良俗。若将个人权利推向极致,难免有损公共利益;过于强调公共空间的秩序,也可能压抑个人权利。如何处理好个人权利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应周密考虑与有效设计,协调个人权利与公共空间秩序的关系
  • B. 在公共空间中,个人权利的行使应该让位于维护公共空间秩序
  • C. 保障个人权利与维护公共空间秩序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 D. 随着公共空间日益扩大,维护基本的公序良俗已成为当务之急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了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公共空间包括哪些方面,然后指出公共空间与个人权利之间的矛盾关系,最后引出文段的重点。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最后一句。作者意在呼吁人们处理好个人权利和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 拓展

    B项:“应该让位”与文意相悖。C项和D项:均为无中生有。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意图判断,一般类

  • 来源

    2013年1103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3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长期以来,把乡村看作是现代的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要适时反思现代化发展中的认识误区
  • B. 重视乡村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第一步
  • C. 城乡融合是乡村现代化的新发展范式
  • D. 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顾此失彼的问题
正确答案 C
  • 解析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 来源

    2023人民银行行测笔试估分第24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随着现代的展开,公共空间正在成为人们的主要生活领域。这些空间既包括有形的,如地铁、公交等,也包括无形的,如网络论坛、微博等。公共空间既要容纳个人权利的行使,也需要维持基本的公序良俗。若将个人权利推向极致,难免有损公共利益;过于强调公共空间的秩序,也可能压抑个人权利。如何处理好个人权利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人们深思的问题。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应周密考虑与有效设计,协调个人权利与公共空间秩序的关系
  • B. 在公共空间中,个人权利的行使应该让位于维护公共空间秩序
  • C. 保障个人权利与维护公共空间秩序之间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
  • D. 随着公共空间日益扩大,维护基本的公序良俗已成为当务之急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了公共空间的重要性,接着介绍了公共空间包括哪些方面,然后指出公共空间与个人权利之间的矛盾关系,最后引出文段的重点。文段为“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最后一句。作者意在呼吁人们处理好个人权利和公共空间之间的关系。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A选项。

  • 拓展

    B项:“应该让位”与文意相悖。C项和D项:均为无中生有。

  • 考点

    岗位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 阅读理解,意图判断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收入达到世界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同时,快速发展中积聚的问题集中爆发,造成贫富分加剧、产升级艰难、受阻等问题。而有些专家认为,目前中国只有通过大力发展鼓励创新,才能真正的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如果以下选项为真,最能加强专家观点的是:
  • A. 创新是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 B. 国家一直都很支持科技创新
  • C. 西方国家也是通过创新而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
  • D. 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正确答案 A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加强”,确定为加强论证。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中国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和鼓励创新,才能真正的跨过中等收入陷阱。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补充前提。题干说到“不能顺利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导致新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内生动力不足,经济长期停滞不前”,说明不能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会导致中等收入陷阱,而选项说到“创新是实现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建立了创新和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之间的联系,具有加强作用。
    B项:不明确项。国家支持创新,到底能否确保我国越过中等收入陷阱不明确,不具有加强作用。
    C项:不明确项。西方国家通过创新而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那么中国是否也要使用这种方法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不清楚,没有说明西方国家和中国的可比较的基础,不具有加强作用。
    D项:无关选项。该项等价于“有的国家无法成功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能否通过创新跨过中等收入陷阱无关,论题不一致,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加强论证

  • 来源

    2017.12.23甘肃省国税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测验》试题第82题、2019.7.27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事业单位试题第51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水资源短缺一直是我国在人口增长、中所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趋势性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专家认为,海水淡是沿海及临海地区最经济、最实用、最灵活的水危机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步,海水淡的成本将逐步降低,最终将达到与成本正逐步上升的自来水竞争的度,从而得以大规模推广。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 A. 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B. 海水淡化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 C.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危机
  • D. 解决沿海地区水危机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了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随后指出海水淡化是最经济、最实用、最灵活的水危机解决方案,强调的是海水淡化的必要性。结尾介绍海水淡化的成本将逐渐降低,从而得以大规模推广,此处强调的是可行性。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最后两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 拓展

    B项:“经济性和实用性”只是海水淡化的可行性表现,且没有体现海水淡化的“必要性”。C项:文段问题的描述,非重点。D项:表述宽泛,没有体现“海水淡化”这一具体措施。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 来源

    2016年2月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库尔勒市事业单位考试《行测》试题第33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水资源短缺一直是我国在人口增长、中所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趋势性的问题,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专家认为,海水淡是沿海及临海地区最经济、最实用、最灵活的水危机解决方案。随着技术的步,海水淡的成本将逐步降低,最终将达到与成本正逐步上升的自来水竞争的度,从而得以大规模推广。这段文字主要强调的是:
  • A. 海水淡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B. 海水淡化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 C. 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水危机
  • D. 解决沿海地区水危机的有效措施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提出了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随后指出海水淡化是最经济、最实用、最灵活的水危机解决方案,强调的是海水淡化的必要性。结尾介绍海水淡化的成本将逐渐降低,从而得以大规模推广,此处强调的是可行性。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分—总”结构,主旨句为最后两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 拓展

    B项:“经济性和实用性”只是海水淡化的可行性表现,且没有体现海水淡化的“必要性”。C项:文段问题的描述,非重点。D项:表述宽泛,没有体现“海水淡化”这一具体措施。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 来源

    2013年0413云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四川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宁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54题、2013年0413江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海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湖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贵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辽宁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2013年0413黑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1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是第一次通过电视媒体展现的竞选,电视辩论凸显了尼克松的劣势,让肯尼迪成功翻盘。而在美国逆向(即郊区)中,充满惶恐的中产阶层人阶层希望国家发生改变,这种思变心理也让肯尼迪成为受益者。大选的结果促使民权运动入高潮,延缓了美国保守右翼主导政治议,使由政府资助的尖端科学、公共设施社会福利事得以延续了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易用的个人计算机、互联网等革命性的新科技等副产品。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A. 媒体在美国大选中的决定性作用
  • B. 民众心理对美国大选的重要影响
  • C. 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速发展的原因
  • D. 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深远意义
正确答案 D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前半部分介绍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肯尼迪成功当选的原因,一方面是电视媒体凸显了肯尼迪的优势,另一方面是美国中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思变心理也让肯尼迪成为受益者。后半部分论述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意义——促使民权运动进入高潮;使由政府资助的尖端科学、公共设施和社会福利事业得以延续高速发展;带来革命性新科技等副产品。所以文段重点围绕的核心话题是“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 拓展

    A项、B项和C项:均偏离核心话题“1960年美国总统大选”。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 来源

    2018年0414广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4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人类经历过农社会社会两个历史阶段,现在已经启动了后,走向后社会是历史的必然。相应地,我们已经看到,农社会的统治型政府不适应于社会的治理要求。同样,管理型政府也仅仅属于社会这个历史阶段,在人类后的过中,管理型政府所发挥的也将是阻碍人类步的作用。相反,如果我们自觉地建构起服务型政府,并用服务型政府取代管理型政府的话,就能够引领人类走上后之路。从这段文字不能推出的结论是:
  • A. 政府运作模式要与人类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
  • B. 服务型政府是人类社会治理的最终模式
  • C. 建构服务型政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 D. 在成熟的后工业社会,服务型政府是主要的存在模式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符合原文,对应“我们已经看到,农业社会的统治型政府不适应于工业社会的治理要求。同样,管理型政府也仅仅属于工业社会这个历史阶段,在人类后工业化的过程中,管理型政府所发挥的也将是阻碍人类进步的作用”“如果我们自觉地建构起服务型政府,并用服务型政府取代管理型政府的话,就能够引领人类走上后工业化之路”,可知,不同的历史阶段对应不同的政府运作模式,排除A项。B项不符合原文,“最终模式”无中生有。C项和D项符合原文,均对应“如果我们自觉地建构起服务型政府,并用服务型政府取代管理型政府的话,就能够引领人类走上后工业化之路”,排除C项和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细节理解

  • 来源

    2016年11月19日福建省事业单位第四次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第36题、2016年11月福建厦门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试题第36题、2017年0222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扶贫招考《职测》试题第6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中国的展到目前的阶段,已经从上一代人故土难离而又难留的无奈抉择,转换成自然而然的观念,“打”这个词已不再能入90后的语系。在喜欢的作,就像“大学生毕后找一家公司作”一样自然。无论有无户口住房,这些人已经是真正的人,再也回不去他们出生的乡村或者小县了。在迅速变的中国,这些观念的演变才是真正深刻的改变。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A. 90后的城镇化是一个不自觉的过程
  • B. 户口和住房已经不再是城市化的必然需求
  • C. 观念的演变是城市化发展到新阶段的标志
  • D. “打工”一词将逐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退出历史舞台
正确答案 C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开篇指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展到目前的阶段,出现了一些变化,包括从上一代人故土难离而又难留的无奈抉择,转换成“90后”留在城市是自然而然的观念;在喜欢的城市工作非常自然;无论有无户口和住房,这些人已经是真正的城市人,再也回不去他们出生的乡村或者小县城了。尾句通过代词“这”总结前文,为文段的主旨句,“在迅速变化的中国,这些观念的演变才是真正深刻的改变”。即文段重点强调,城市化进程中观念的演变才是最为深刻的变化。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C选项。

  • 拓展

    A项、B项和D项:“90后”“户口和住房”“打工”均为尾句之前的内容,偏离重点且表述片面。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意图判断,一般类

  • 来源

    2018年0421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3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部分运河由于大运河的开通而直接完成了自身“”的,从默默无闻的农村或普通镇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或中心意义的大,有些更因交通枢纽地位产生的集聚效应促了经济的繁荣规模的快速扩张,例如临清,随着运河的开通从一个叫“鳌头矶”的水州迅速崛起为重要的运输与物流中心,其功能、政治地位、社会结构经济发展模式都发生了巨大转变。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大运河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规模扩张,经济繁荣
  • B. 部分沿岸农村因大运河开通而加速“城市化”
  • C.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部分沿岸地区的发展
  • D. 大运河使部分沿岸城市变得更开放、更多元化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部分运河城市由于大运河的开通完成了城市化进程,也有部分城市因大运河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后面以临清为例,对前面的观点进行解释说明。文段为“总—分”结构,“例如”之前是主旨句。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C选项。

  • 拓展

    A项和B项:“促进了沿岸城市的规模扩张,经济繁荣”“农村”,均表述片面。D项:“更开放、更多元化”,无中生有。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 来源

    2019年0720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事业单位招聘《行测》试题第22题、2019年江苏省宜兴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行政职业能力测试》(精选)第1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多选题) 垃圾处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填埋焚烧两种形式上,随着的不断加快,在周边越来越难以找到垃圾填埋场了,不是没有合适的地方,而是周围的百姓大多反对建垃圾填埋场,焚烧的方式也不是不行,为了避免产生二噁英,焚烧的成本就降不下来,也就是说,传统的垃圾焚烧可以减量,但在经济成本上不可持续。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无法推出的有:
  • A. 创新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灵魂
  • B. 传统的垃圾处理成本比较高
  • C. 焚烧垃圾的成本主要用于避免产生二噁英
  • D. 在城市周边现在已经难以找到适合掩埋垃圾的填埋场
正确答案 B,C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需要从全文推出,文段首先说“垃圾处理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填埋和焚烧两种形式上”,一方面是因为“在城市周边越来越难以找到垃圾填埋场了”,另一方面是“焚烧的成本就降不下来”,所以传统方法不能解决垃圾问题,那么就需要创新方法,能从文段推出,排除A项。B项对应“焚烧的成本就降不下来”可知,文段只讲焚烧垃圾的成本很高,并没有说填埋垃圾的成本也很高,与原文不符。C项对应“为了避免产生二噁英,焚烧的成本就降不下来”可知,“避免产生二噁英”和“焚烧的成本高”是因果关系,选项颠倒因果,与原文不符。D项对应“在城市周边越来越难以找到垃圾填埋场了”,与原文相符,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和C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细节理解

  • 来源

    2018年0526贵州省事业单位考试《公基》试题第6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在闽江及其支流上存在着大量的传统村镇与古厝,如琴江满族村、闽安古镇、林浦村的“泰山行宫”、大埕村“九条金带”等。它们在类型内涵上都有相似之处,虽然得到了一定度的保护,但开发利用力度仍普遍不够,导致一些历史记忆有湮灭的危险。随着的加速及旧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村镇与古厝必然会面临如何被有效保护的问题。接下来作者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 A. 传统村镇和古厝的招商引资
  • B. 传统村镇和古厝的文物保护
  • C. 传统村镇和古厝的开发与保护
  • D. 传统村镇和古厝的文化内涵
正确答案 C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描述了“古厝间的相似性”后通过转折关系引出“现在开发和利用力度不够,有湮灭的危险”,在最后尾句围绕“传统村镇和古厝必然会面临如何保护”这个话题讨论。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C项与此话题一致。
    因此,选择C选项。

  • 拓展

    A项:“招商引资”与尾句话题不一致。B项:“文物保护”,文段尾句的话题应该是“传统村镇和古厝的保护”,话题不一致。D项:“文化内涵”与尾句话题不一致。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下文推断

  • 来源

    2020年0725内蒙古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公安)第50题、2020年0725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30题、2020年0725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19题、2020年0725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51题、2020年0725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41题、2020年0725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4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中国古代家训家教家风大多涉及“生活之道,待人之道,交友之道,读书之道”,具有“修齐治平”的特点。伴随着的不断推,现代家庭结构日益原子,人们作生活由原来的熟人社会入生人社会。因此,我们在传承中华传统家训家教家风时,要对其中有关重农抑商、亲熟远生、封闭保守、轻视法治等内容行创造性转,以适应现代人生产生活方式开放社会的需要。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 传统家训家教家风具有“修齐治平”特点。
  • B. 传承传统家训家教家风需要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
  • C. 城市化导致家庭结构原子化、社会环境陌生化。
  • D. 传统家训家教家风不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和开放社会的需要。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中国古代家训家教家风的话题,然后指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现代家庭结构和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之后用“因此”总结前文,提出对策,即“在传承中华传统家训家教家风时,要对……内容进行创造性转化”。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 拓展

    A项、C项是主旨句之前的内容。D项与原文不符,无中生有。

  • 考点

    岗位能力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主旨概括

  • 来源

    2023年2月19日2023年军队文职人员公开招聘考试《公共科目》(考生回忆版)第67题、2023年2月19日军队文职笔试公共科目估分(考生回忆版)第67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对我国而言,确保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底线。在不断深的背景下,我国的粮食供需矛盾日益凸显。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5789吨,比较2017年减产371万吨,下降0.6%,为了解决粮食供需矛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 )。①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规模②创新土地资源调控手段,确保耕地红线不动摇③积极拓展国际场,取消粮食出口关税④优种植结构,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
  • A. ①②
  • B. ①④
  • C. ②③
  • D. ③④
正确答案 A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宏观调控。A项正确,B、C、D项错误,①选项观点符合题干,通过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发展规模化农业,有利于增加粮食产量,从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入选。②选项观点符合题干,创新土地资源调控手段,确保耕地红线不动摇,保证粮食的产量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需要,入选。③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并不能依赖粮食进口,排除。④选项观点与题干不符,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利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排除。故本题选A。

  • 考点

    非法律部分 经济 宏观经济,宏观调控概述

  • 来源

    2019年8月河南省安阳市龙安区招教公基试题(无误)第1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农村用地被________为用地。与此同时,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理论上分析,该制度的建立充分考虑了土地对农民的________保障两大职能,解决了失地农民入法定退休年龄之后的基本生活。对促社会谐稳定具有积极的意义。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征用 生存
  • B. 占用 升值
  • C. 征用 升值
  • D. 占用 生存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越来越多农村用地被________为城市用地”可知,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用地被转化为城市用地,这是国家行为。A项和C项“征用”指政府依法使用个人或集体的土地、房产等,符合文意。B项和D项“占用”指占有并使用,不能体现出“国家行为”,不符合语境信息,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对农民的________和保障两大职能”“基本生活”可知,该制度考虑的是土地的最基本的功能。A项“生存”指保存生命,能体现土地对解决农民温饱的基础作用,符合文意。C项“升值”指价值提高,不符合文意,排除C项。
    因此,选择A选项。

  • 拓展

    升值:①本国单位货币的含金量或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币的比价,叫做升值;②价值提高。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实词辨析

  • 来源

    2017年0506湖北省黄石市事业单位笔试试卷第1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 A. 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 B. 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 C. 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 D. 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正确答案 A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本题给出的时间段是“一五”计划时期,这个时期中国的重工业迅速发展。一五计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工业化,因此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全部拖后,这是时代特点的体现,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说法错误,过度发展重工业是不利于国民经济结构平衡的;C选项说法片面,基本建设包括很多方面,材料仅仅说的是其中一方面;D选项没有抓住材料的主要含义,材料并没有强调城市化的发展。
    中国的“一五”计划是仿照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的,两个国家在这一点上也有着相似的举措,也反映出一些共同的问题。重工业都是两个国家发展的首要目标,而过度重视往往会造成经济结构的不平衡。苏联的问题就是农业出现问题,中国就是轻工业出现问题。这两个国家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相似的阻碍。中国通过改革开放解决了问题,而苏联经历赫鲁晓夫、勃日列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也没有取得相应的成效,结果最后苏联解体。

  • 考点

    中国共产党党史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改革户籍制度已经成为某当前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要点就是放宽对外来人口的限制。但决策者却面临两难,一方面他们懂得吸引外来人口对加快该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又担心人口激增会带来许多压力。因此在决策班子里形成了“开放”“保守”两种意见。下列各项如果是真的,都只能支持上述某种意见,除了:
  • A. “二元化”的户籍制,已经严重不适应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 B.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转变,该市近年来幼儿园和中小学数量递减
  • C. 该市现有的交通、教育等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其城市人口扩容的需要
  • D. 据该市公安部门统计,近年来该市犯罪案件增加,案犯中来自流动人口的比例提高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只能支持……,除了”,确定为加强论证选非题。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关于户籍制度改革有两种意见,“开放”意见是吸引外来人口有助于加快该市城市化进程;“保守”意见是人口激增会带来许多压力。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该项说的是“二元化”户籍制度有弊端,言外之意就是要吸引外来人口,支持了“开放”意见,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该项说的是学校数量的变化,不支持任何一种意见,论题不一致,排除。
    C项:增加论据。该项说的是出城市目前的状况不能满足人口扩张的需求,支持了“保守”意见,具有加强作用。
    D项:增加论据。该项说的是出外来人口激增会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支持了“保守”意见,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加强论证

  • 来源

    2015年云南省丽江地区宁蒗彝族自治县事业单位考试《职测》试题(部分)第94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改革户籍制度已经成为某当前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要点就是放宽对外来人口的限制。但决策者却面临两难,一方面他们懂得吸引外来人口对加快该有着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又担心人口激增会带来许多压力。因此在决策班子里形成了“开放”“保守”两种意见。下列各项如果是真的,都只能支持上述某种意见,除了:
  • A. “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已经严重不适应目前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 B. 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生育观念的转变,该市近年来幼儿园和中小学数量递减
  • C. 该市现有的交通、教育等基础条件和服务设施,不能满足其城市人口扩容的需要
  • D. 据该市公安部门统计,近年来该市犯罪案件增加,案犯中来自流动人口的比例提高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提问方式中的“只能支持……,除了”,确定为加强论证选非题。
    第二步,找论点和论据。
    论点:关于户籍制度改革有两种意见,“开放”意见是吸引外来人口有助于加快该市城市化进程;“保守”意见是人口激增会带来许多压力。
    论据:无。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二元化”户籍制度有弊端,言外之意就是要吸引外来人口,支持了“开放”意见,具有加强作用。
    B项:无关选项。该项指出学校数量的变化,不支持任何一种意见。
    C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城市目前的状况不能满足人口扩张的需求,支持了“保守”意见,具有加强作用。
    D项:增加论据。该项指出外来人口激增会导致社会治安问题,支持了“保守”意见,具有加强作用。
    因此,选择B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逻辑判断 加强论证

  • 来源

    2011年0410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11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解析反馈
0/160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