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登录

(单选题) 风筝∶
  • A. 草叶∶锯子
  • B. 响尾蛇∶导弹
  • C. 红豆∶江南
  • D. 可可∶巧克力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所发明的,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锯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根据“草叶”的形状所发明的,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导弹”是在火箭上装上控制设备以控制其飞行的武器,与“响尾蛇”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红豆”生于南方,与“江南”属于地点对应关系,排除;
    D项:“可可”豆是“巧克力”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类比推理 内涵关系,对应

  • 来源

    2019年0804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第76题、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试题(考生回忆版)第7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风筝∶
  • A. 草叶∶锯子
  • B. 响尾蛇∶导弹
  • C. 红豆∶江南
  • D. 可可∶巧克力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在成功地进行了捕捉雷电的“风筝”实验之后所发明的,二者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锯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鲁班根据“草叶”的形状所发明的,二者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B项:“导弹”是在火箭上装上控制设备以控制其飞行的武器,与“响尾蛇”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C项:“红豆”生于南方,与“江南”属于地点对应关系,排除;
    D项:“可可”豆是“巧克力”的原材料,二者属于原材料对应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类比推理 内涵关系,对应

  • 来源

    2019年0804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第76题、2019年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部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综合知识和能力素质》真题第7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现代是美国谁发明的:
  • A. 爱因斯坦
  • B. 伽利略
  • C. 富兰克林
  • D. 安培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长长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幸亏这次传下来的闪电比较弱,富兰克林没有受伤。
    因此,选择C选项。

  • 拓展

    A项:爱因斯坦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A项错误,不当选。
    B项:伽利略·伽利雷。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B项错误,不当选。
    D项:安培最主要的成就是1820~1827年对电磁作用的研究,他被麦克斯韦誉为“电学中的牛顿”。在电磁作用方面的研究成就卓著。电流的国际单位安培即以其姓氏命名。D项错误,不当选。

  • 考点

    公基常识 科技 其他(科技)

  • 来源

    2019.9.28上午河南焦作博爱县事业单位考试《公基+申论》(考生回忆版)第4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下列关于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南北朝时就已出现与避雷针工作原理相似的“避雷室”
  • B. 避雷针和它要保护的建筑是由绝缘物质隔开的
  • C. 接闪器可用铝合金、镀锌钢、不锈钢等各种材料制成
  • D. 我国现在已经放弃了“避雷针”这一叫法,而代之以“接闪杆”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避雷针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避雷针通过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与大地相连,将引来的雷电流泄入大地,使建筑物免遭雷击。如果用绝缘物质将避雷针与建筑物隔开,会使导入的雷电无法释放,进而引发危险。
    因此,选择B选项。

  • 拓展

    A项:南朝盛弘之《荆州记》中记载:“重母畏雷,为母玄石室,叫避之。”说明在我国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为防止雷击而在建筑物上安装的“避雷室”。
    C项: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和避雷带都是接闪器,用铝合金、镀锌钢和不锈钢等合金材料制作的接闪器耐腐蚀性强,并有足够的热稳定性,能够承受雷电流的热破坏作用。
    D项:“接闪杆”更能体现“引雷上身并将雷电流泄入地下”的工作原理,因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中,已经放弃使用“避雷针”这一称呼,改为“接闪杆”这种更加贴切的叫法。

  • 考点

    常识判断 科技 生活常识

  • 来源

    2016年1224河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8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判断题) 是最常见的直击防护装置。(   )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直击雷防护技术以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避雷线为主要,其中避雷针是最常见的直击雷防护装置。
    因此,本题正确。

  • 拓展

    直击雷防护是防止雷闪直接击在建筑物、构筑物、电气网络或电气装置上。直击雷防护技术主要是保护建筑物本身不受雷电损害,以及减弱雷击时巨大的雷电流沿着建筑物泄入大地的过程中对建筑物内部空间产生影响的防护技术,是防雷体系的第一部分。

  • 考点

    公基常识 科技 生活常识,其他(生活常识)

  • 来源

    2022年1月23日辽宁省阜新市社会保险服务中心公开招聘考试(考生回忆版)第9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某教会建造一座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的一位工程师为其设计,工程师说:“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保护,安装是多余的”。主教说:“请先生装,这是上帝的旨意。”主教的观点体现了( )。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B. 近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C.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 D.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正确答案 D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客观唯心主义。D项正确,题干中“这是上帝的旨意”,可知主教认为工程师来装避雷针这种客观联系是由外在于人的客观精神也就是上帝所决定的,因此意识决定物质,同时这种意识是外在于人的精神,由此可以推出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A、B项错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或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没有近代朴素唯物主义。C项错误,主观唯心论,其提出某主体的心灵,如其感觉、经验、意识、观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故本题选D。

  • 考点

    非法律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概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派别

  • 来源

    2019年德州临邑教师招聘考试(无误)第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某教会建造一座尖顶的教堂,主教请当地的一位工程师为其设计,工程师说:“教堂是天国驻人间的大使馆,有上帝保护,安装是多余的”。主教说:“请先生装,这是上帝的旨意。”主教的观点体现了( )。
  • A.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B. 近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
  • C.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 D.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正确答案 D
  •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客观唯心主义。D项正确,题干中“这是上帝的旨意”,可知主教认为工程师来装避雷针这种客观联系是由外在于人的客观精神也就是上帝所决定的,因此意识决定物质,同时这种意识是外在于人的精神,由此可以推出这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A、B项错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试图在某些具体的有形物体中或某些特殊的东西中,寻找具有无限多样性的自然现象的统一。没有近代朴素唯物主义。C项错误,主观唯心论,其提出某主体的心灵,如其感觉、经验、意识、观念和或意志等是世界中事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与基础,而外部世界中的一切事物则是由这些主观精神所派生的,这些主观精神的显现。故本题选D。

  • 考点

    非法律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概论,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派别

  • 来源

    2019年6月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教师招聘考试公基真题(无误)第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 )发明了,并最早提出了电荷守恒定律。
  • A. 开普勒
  • B. 富兰克林
  • C. 康德
  • D. 牛顿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物理化学知识。
    第二步,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1月17日—1790年4月17日),美国政治家、科学家、印刷商和出版商、作家、发明家,以及外交官,美国开国元勋之一。富兰克林不仅是美国大陆会议的代表及《独立宣言》起草和签署人之一,还是美国制宪会议代表及《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签署人之一。此外,他在科学研究方面也有杰出贡献:富兰克林曾进行多项关于电的实验,发明避雷针,并最早提出电荷守恒定律,在研究大气电方面作出贡献。
    因此,选择B选项。

  • 拓展

    A项:约翰尼斯·开普勒,德国天文学家、数学家与占星家。开普勒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分别是轨道定律、面积定律和周期定律。这三大定律可分别描述为:所有行星分别是在大小不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在同样的时间里行星向径在轨道平面上所扫过的面积相等;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它同太阳距离的立方成正比。这三大定律最终使他赢得了“天空立法者”的美名。同时他对光学、数学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是现代实验光学的奠基人。A项错误。
    C项:伊曼努尔·康德,德国哲学家、作家,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其学说深深影响近代西方哲学,并开启了德国古典哲学和康德主义等诸多流派。康德是启蒙运动时期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是德国思想界的代表人物。他调和了勒内·笛卡儿的理性主义与弗朗西斯·培根的经验主义,被认为是继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后,西方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C项错误。
    D项: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与莱布尼茨共同发明微积分;发明反射式望远镜和光的色散原理;被誉为“近代物理学之父”。D项错误。

  • 考点

    公基常识 科技 其他(科技)

  • 来源

    2022年7月5日山西省晋城市榆次区2022年公开招聘研究生到村工作考试(考生回忆版)第48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通过风筝实验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发明的科学家是( )。
  • A. 法拉第
  • B. 伽利略
  • C. 爱因斯坦
  • D. 富兰克林
正确答案 D
  • 解析

    本题考查著名科学家。1752年夏天,富兰克林作了一次天电传蓄试验,就是世界闻名的费城电风筝试验。闪电时,富兰克林发现线的尾端,麻绳纤维相互排斥地耸立起来,他立刻伸手去碰钥匙,受到强烈电震。富兰克林由此得出云中充满了电的结论,并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故本题选D。

  • 拓展

    A项:法拉第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A项排除。
    B项: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伽利略被称为“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方法之父”“现代科学之父 ”。B项排除。
    C项: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C项排除。

  • 考点

    常识判断 科技 科技成就

  • 来源

    2021年4月11日陕西省 (中小幼)事业单位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第2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判断题) 由于头是尖的,所以静电感应时,导体底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   )
  • A. 正确
  • B. 错误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其它知识。
    第二步,在雷雨天气时,避雷针和高楼顶部都会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所以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当云层上电荷较多时,避雷针与云层之间的空气就很容易被击穿,成为导体。带电云层与避雷针形成通路,而避雷针又是接地的,避雷针就可以把云层上的电荷导入大地。本题中,应将“导体底端”改为“导体尖端”。
    因此,本题错误。

  • 考点

    常识判断 科技 其他(科技)

  • 来源

    2022年7月17日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县事业单位考试(考生回忆版)第130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是用来保护建筑物免遭到击的装置,其发明者是:
  • A. 伽利略
  • B. 富兰克林
  • C. 牛顿
  • D. 哥白尼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史知识。
    第二步,避雷针,又名防雷针,是用来保护建筑物、高大树木等避免雷击的装置。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避雷针的发明是早期电学研究中的第一个有重大应用价值的技术成果。
    因此,选择B选项。

  • 拓展

    A项:伽利略,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不符合题意。A项错误。
    C项:牛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
    D项:哥白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等。哥白尼的“日心说”更正了人们的宇宙观。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不符合题意。D项错误。

  • 考点

    公基常识 科技 其他(科技)

  • 来源

    2015年河南省信阳市新县事业单位考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第20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通过风筝实验把天电与地电统一起来,发明的科学家是( )。
  • A. 法拉第
  • B. 伽利略
  • C. 爱因斯坦
  • D. 富兰克林
正确答案 D
  • 解析

    本题考查著名科学家。1752年夏天,富兰克林作了一次天电传蓄试验,就是世界闻名的费城电风筝试验。闪电时,富兰克林发现线的尾端,麻绳纤维相互排斥地耸立起来,他立刻伸手去碰钥匙,受到强烈电震。富兰克林由此得出云中充满了电的结论,并由此发明了避雷针。故本题选D。

  • 拓展

    A项:法拉第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A项排除。
    B项:伽利略是意大利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创始人。伽利略被称为“观测天文学之父”“现代物理学之父”“科学方法之父”“现代科学之父 ”。B项排除。
    C项: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C项排除。

  • 考点

    常识判断 科技 科技成就

  • 来源

    2021年4月11日陕西省 (中小幼)事业单位D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第22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是用来保护建筑物免遭到击的装置,其发明者是:
  • A. 伽利略
  • B. 富兰克林
  • C. 牛顿
  • D. 哥白尼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成就知识。
    第二步,现代避雷针是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富兰克林认为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在1752年7月的一个雷雨天,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一个系着金属导线的风筝放飞进雷雨云中,在金属线末端拴了一串银钥匙。当雷电发生时,富兰克林手接近钥匙,钥匙上迸出一串电火花,手上还有麻木感。B项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B选项。

  • 拓展

    A项:伽利略,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了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A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C项:牛顿,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C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项:哥白尼,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时,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D项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 考点

    常识判断 科技 科技成就

  • 来源

    2015年河北省张家口市事业单位考试《公基》试题(考生回忆版)第27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雨天,不要走高压电杆、铁塔、的接地导线周围( )米内。
  • A. 10
  • B. 20
  • C. 30
  • D. 40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活常识。
    第二步,在雷雨天,不要走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当遇到高压线断落时,周围10米之内,禁止人员进入;若已经在10米范围之内,应单足或并足跳出危险区。不要走,跨步会形成电压差,被击倒。
    因此,选择B选项。

  • 拓展

    遇到雷雨天气时,千万不要惊慌失措。一般来说,应掌握两条原则,一是要远离可能遭雷击的物体和场所;二是在室外时设法使自己及其随身携带的物品不要成为雷击的“爱物”。

  • 考点

    公基常识 科技 生活常识,其他(生活常识)

  • 来源

    2018.12.16河北省公安厅高速交警总队招聘考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第87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效应: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把这根金属棒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及金属的导电性,使云层所带的电被大地带的电直接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击。效应告诉我们善疏则通,能导必安。根据上述定义,以下哪项体现了效应?
  • A. 世界500强的某企业设置总经理邮箱,员工可以直接向总经理反映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总经理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员工的工作情况
  • B. 某民营企业要求员工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C. 某木材厂员工发现库房中的木材出现发霉的现象,报告部门经理后,部门经理认为情况不严重便置之不理
  • D. 某酒店要求员工必须统一着装,顾客进出酒店门时必须微笑致意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设置总经理邮箱反映出该企业能够保障员工与领导之间沟通畅通无阻,符合;
    B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反映的是竞争意识,排除;
    C项:部门经理没有将情况反映至上层,没有体现出善疏则通,排除;
    D项:强调的是员工的服务意识,与避雷针效应无关,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定义判断 单定义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效应是指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击,其寓意可引申为“善疏则通,能导必安”。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体现了效应的是:
  • A. 精卫填海
  • B. 大禹治水
  • C. 守株待兔
  • D. 掩耳盗铃
正确答案 B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
    ②寓意可引申为“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精卫填海讲的是精卫不慎溺水身亡,如此与大海结下仇恨,化身为鸟终身进行填海的复仇事业,没有体现“善疏则通,能导必安”,不符合定义;
    B项:大禹治水讲的是,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治水策略,采用了疏导的方法,即通过疏通河道,引导洪水流向大海,体现出“善疏则通,能导必安”,符合定义;
    C项:守株待兔比喻死守经验,不知变通,不符合“善疏则通,能导必安”,不符合定义;
    D项:掩耳盗铃指的是掩住自己的耳朵去偷铃铛,比喻自欺欺人,没有体现“善疏则通,能导必安”,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定义判断 单定义

  • 来源

    2021年10月10日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考试(考生回忆版)第38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效应指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装上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击。根据以上定义,下列现象不符合效应的是:
  • A. 保持心情畅快有利于身体健康
  • B. 善疏则通,能导必安
  • C. 社会上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政府应该及时公开信息
  • D. 孩子的某些负面情绪应及时疏导
正确答案 A
  • 解析

    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在高大的建筑物顶端装上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一块金属板连接起来,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使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从而保护建筑物等避免雷击。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保持心情畅快有利于身体健康,不符合“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即疏导的过程,不符合定义;
    B项:善疏则通,能导必安,意思是善于疏导就能通畅 能够引导就一定能安宁,符合“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即疏导的过程,符合定义;
    C项:社会上发生重大危机事件,政府应该及时公开信息,符合“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即疏导的过程,符合定义;
    D项:孩子的某些负面情绪应及时疏导,符合“利用金属棒的尖端放电”即疏导的过程,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定义判断 单定义

  • 来源

    2021年9月25日新疆第七师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第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金属板连接起来,通过金属棒尖端放电,让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以保护建筑物免遭击。这种现象用于管理界被称为效应,指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引领事态积极发展,即善疏则通,能导必安的管理方法。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做法与效应无关的是:
  • A. 某市推行“全民城管精准找茬”工作破解城管盲区漏点,市民怨气少了满意多了
  • B. 某地实行“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法,解决大量群众关心的事,化解了社会矛盾
  • C. 某公司将召开员工发展问题研讨会,要求部门主管会前要调查掌握员工发展需求
  • D. 某小区改建车库,物业方广泛地征求了业主的意见,并形成共识,使该工程顺利推进
正确答案 C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引导事态积极发展。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全民城管精准找茬,符合“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市民怨气少了满意多了,符合“引导事态积极发展”,符合定义;
    B项:协商议事,化解矛盾体现了“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符合定义;
    C项:调查掌握员工发展需求,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发展,并不是防止出现问题,没有体现“防患于未然”,也没有体现出结果是“引导事态积极发展”,不符合定义;
    D项:物业方改建车库,征求业主意见,体现了“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该工程顺利推进,符合“引导事态积极发展”,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定义判断 单定义

  • 来源

    2020年0725天津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71题、2020年0725湖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85题、2020年0725福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76题、2020年0725陕西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7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根金属棒,并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金属板连接起来,通过金属棒尖端放电。让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以保护建筑物免遭击。这种做法应用于管理界时被称为效应,指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引领事态积极发展,即善疏则通,能导必安的管理方法。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做法与效应无关的是:
  • A. 某市推行“全民参与精准找茬”工作破解城市治理盲区漏点,市民怨气少了满意多了
  • B. 某小区改建车库,物业方广泛地征求了业主的意见,并形成共识,使该工程顺利推进
  • C. 某地实行“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法,解决大量群众关心的事,化解了社会矛盾
  • D. 某公司将召开员工发展问题研讨会,要求部门主管会前要调查掌握员工发展需求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引导事态积极发展。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全民城管精准找茬,符合“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市民怨气少了满意多了,符合“引导事态积极发展”,符合定义,排除。
    B项:物业方改建车库,征求业主意见,符合“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该工程顺利推进,符合“引导事态积极发展”,符合定义,排除。
    C项:协商议事,化解矛盾,符合“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符合定义,排除。
    D项:调查掌握员工发展需求,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发展,并不是防止出现问题,不符合“防患于未然”,也没有体现出结果是“引导事态积极发展”,不符合定义,当选。
    因此,选择D选项。

  • 考点

    判断推理 定义判断 单定义

  • 来源

    2022年3月6日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法院派遣制司法辅助人员招聘笔试考试(考生回忆版)第71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在高大建筑物顶端安装一个金属棒,用金属线与埋在地下的金属板连接起来,通过金属棒尖端放电,让云层所带的电和地上的电逐渐中和,以保护建筑物免遭击。这种现象用于管理界被称为效应,指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引领事态积极发展,即善疏则通,能导必安的管理方法。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做法与效应无关的是( )。
  • A. 某市推行“全民城管精准找茬”工作破解城管盲区漏点,市民怨气少了满意多了
  • B. 某地实行“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工作法,解决大量群众关心的事,化解了社会矛盾
  • C. 某公司将召开员工发展问题研讨会,要求部门主管会前要调查掌握员工发展需求
  • D. 某小区改建车库,物业方广泛地征求了业主的意见,并形成共识,使该工程顺利推进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根据提问方式,确定为选非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引导事态积极发展。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全民城管精准找茬,符合“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市民怨气少了满意多了,符合“引导事态积极发展”,符合定义;
    B项:协商议事,化解矛盾体现了“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符合定义;
    C项:调查掌握员工发展需求,是为了帮助员工更好地发展,并不是防止出现问题,没有体现“防患于未然”,也没有体现出结果是“引导事态积极发展”,不符合定义;
    D项:物业方改建车库,征求业主意见,体现了“事先疏导,防患于未然”,该工程顺利推进,符合“引导事态积极发展”,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C选项。

  • 考点

    岗位能力 判断推理 定义判断,其他定义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解析反馈
0/160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