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5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华图网校一周精选(8月3日-7日)

2015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华图网校一周精选(8月3日-7日)

2015-08-07 11:51  |  华图网校  |  责编:钟鸿松 点击收藏

  “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领导干部从走上岗位的第一天起,就面临着公与私的考验。在习近平同志看来,“衡量党性强弱的根本尺子是公、私二字”。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公权力,掌管着 公共资源,公私分明、秉公用权,是起码的政治道德和为政操守。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有正确的是非观、义利观、权力观、事业观。在此之上,习近 平同志给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强调,领导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这样,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 大、堂堂正正。

  我们常说,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我们党?就是因为在90多年的风雨历程 中,我们谋求的不是党的私利,不是党员干部的特殊利益,而是“把人民群众的公共利益,摆在自己的私人利益之上”。这是极其朴素的真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手中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更要时刻自省自警:热衷追逐个人利益或小集团利益,怎能兑现党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又如何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

  ■ 原典

  仲弓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便见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

  ■ 释义

   《二程集》是北宋思想家程颢、程颐兄弟一生传道讲学言论的结集。二人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故世称“二程”。上面这段话是二程对《论语•子路》的解释。 原文为:“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说的是鲁国的仲弓 做了季氏的家臣,向孔子请教怎样管理政事。孔子告诉他:“先责成手下负责具体事务的官吏,让他们各负其责,宽恕他们的小过错,选拔贤才来任职。”仲弓又 问:“怎样发现并选拔贤才呢?”孔子说:“选拔你所知道的。至于你不知道的贤才,别人难道还会埋没他们吗?”对此,二程作了如下评语:“推此义,则一心可 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二程的学说被称作“身心之学”或“心性之学”,主张“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在他们看来,当政者是否具有公 心,关乎国家兴亡。有了公心,可以使国家兴盛;没有公心,一切从私心出发,会使国家灭亡。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90多年光辉历程启示我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使我们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巨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我们创造了中国奇迹、书写了中国震撼、找到了中国道路。

   从“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打掉横亘在党和群众之间的无形之墙,增强党同人民 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履新之始就将“人民”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在“敬民”的话语坐标下,强调亲民有真感情、爱民有真措施、利民有真成 效。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总结暨第二批部署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 解读

   人民,常常被比为载舟的水,喻为种子的土地,视为枝叶的根本。对于执政者,人民的重要性如何强调也不为过。正因此,十八大部署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 育实践活动,重拾党的优良传统,重申党群血肉联系。这样一次以密切联系群众为主旨的党内教育活动,不可能把群众关在门外,习近平同志也一再要求“坚持开门 搞活动”,一再告诫“切忌自说自话、自弹自唱”。他引用的这句话,把人民比喻成可以照见治乱的水。现实中,不管是教育实践活动,还是更多其他工作,让群众 参与、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多照照群众这一面镜子,多比比群众这一把尺子,才能真正回答好“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

  ■ 原典

  汤征诸侯。葛伯不祀,汤始伐之。汤曰:“予有言: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伊尹曰:“明哉!言能听,道乃进。君国子民,为善者皆在王官。勉哉,勉哉!”汤曰:“汝不能敬命,予大罚殛之,无有攸赦。”作汤征。——﹝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第三》

  ■ 释义

   这段话出自司马迁《史记·殷本纪》。殷,即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其开国君主为成汤。公元前1620年,成汤征讨不祭祀的诸侯葛伯。他对伊尹说: “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不(fǒu):同“否”。意思是,人从水中可以看到自己的形象,从百姓精神面貌可以知道国家治理状况。简而言之,就是“以民 情为镜”。这是有据可查的最早的“镜子论”。成汤的“镜子论”表明,早在中国奴隶社会时期就已将民情状况作为衡量统治好坏的标准。此后,“以人为镜”的观 念被历代开明统治者所接受。

  《诗经·大雅》中有“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大戴礼记·保傅》曰:“明镜者,所以察形也;往古者,所以 知今也。”唐太宗李世民将“镜子论”进一步发扬光大。据《新唐书·魏征传》记载,直言敢谏的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感叹:“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 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5年国家公务员时政热点:华图网校一周精选(8月3日-7日)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