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解题技巧 > 申论大荟萃 >
2019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技巧:把握四个关键技巧 窥透申论命题意图
2019-03-26 18:04  华图在线 点击: 载入中...

  把握四个关键技巧 窥透申论命题意图

  在申论考试中,审题是关键。但是,很多同学在审题这一环节往往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对题干和要求的关键信息把握不到位,读题获取的信息不全面等,最终导致答题没有针对性,自然分数就不会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教会同学们如何准确高效地把握申论题目。

  一、明确基本任务

  所谓明确作答任务就是说要明白这一题的命题意图到底是什么,要我们完成的基本任务是什么。一般来说,申论考试中的基本任务大致包含:概括或者归纳问题、影响、原因和对策,理解词语、关键句、特定的观点,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和提出对策建议,写一篇应用文或者文章等。所以,我们做题的第一步应该就是要发现这些基本任务,例如:

  例题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10分)要求:(1)分条归纳概括;(2)表述准确、完整;(3)不超过150字。

  例题二:“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

  例题三:“给定资料4”介绍了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依据“给定资料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20分)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例题四: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在上面四个例题中:第一题的的基本任务就是概括措施,第二题就是理解一句话的内涵,第三题的任务是拟定理由和措施,第四题则是写一篇文章。这些都是答题的基本方向,比如第一题让你概括措施,而你答的是问题就是答非所问;第二题要求理解一句话的内涵,如果不了解什么是内涵,或者答的不是内涵,自然分数就不会高。所以,明确基本任务是我们作答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中的关键。

  二、明确限定条件

  所谓限定条件是指对于答题基本任务的限制。比如说让你概括问题是什么问题、谁的问题,分析经验是哪方面的经验、谁的经验等,这些都是对于基本任务的限制。如果不清楚这些限制条件往往答出来的要点也是不准确的,同样得分不高。一般来说对于作答任务的限定条件有两个主要方面:(1)主体或对象的限定;(2)作答身份的限定。再以上面四个例题为例:

  例题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10分)要求:(1)分条归纳概括;(2)表述准确、完整;(3)不超过150字。

  例题二:“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

  例题三:“给定资料4”介绍了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依据“给定资料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20分)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例题四: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在这四个例子中,每个作答任务都有明确的限定条件。在第一题中基本任务是“概括措施”,那么就需要搞清楚是谁的措施、哪方面的措施。而题干中明确提到是“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的措施,所以在这一题的答案中必须要满足三个要求:必须是措施,必须是S市的措施,必须是S市在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方面的措施,如果题干中提到了其他市或者其他方面的措施同学们就要注意甄别。第二题,要求理解一句话,是哪句话,让理解的是这句话的定义,还是这句话所反映的问题等必须要弄清楚。题干指出:“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所以这道题所谓的“理解”,其实就是要理解这句话的内涵。所以同学们针对其内涵作答即可。(注:具体知识点另外行文。)

  在例题三中,基本任务是答理由和措施,所以在作答中一定要搞清楚是谁的理由和措施,而题干中明确指出是“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所以,梳理材料时就要围绕这些方面来展开。同时本题还有一个重要的身份限制,就是你是“G市人大代表”,这里我们就需要明白,反映情况、建言献策是人大代表的基本职责,而且人大代表给出的建议往往更强调看待事实问题的客观性,对策措施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行性。所以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对这一身份的考量。

  例题四中,基本的任务是写一篇文章。写什么文章,文章围绕什么来展开是首先要思考的问题。一般来说申论文章用议论文的文体基本可以覆盖所有题目。写议论文之前关键就是要搞清楚本题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一般来说题干都会对于申论文章的中心论点做出限制。就本题来说让以“以水为师”为题写一篇文章,这就是一种限制。以水为师,师什么?为什么要以水为师都应该是本题的核心论点,如果超出这些方面就是跑题。所以说在文章写作中,对于论点的限制就是最主要的考量因素。

  补充说明一点,在有些对策类题目中,有的让你以一名“基层工作人员”的身份来提措施或对策,很多同学上来就立法!同学们一定要认真思考一下,给你限定的身份能够立法吗?

  由此可见,如果不明白答题任务的限定条件,所作答的内容肯定是偏离题意的,因此必须要围绕限定条件来作答。

  三、明确材料范围

  我们知道了要答什么之后,就要按照作答任务去梳理材料,寻找要点。在这里要强调一点,对于材料阅读范围的限定也是需要考生注意的一个方面。如果对材料定位不准确,所形成的答案自然不准确:要么读了不该读的材料,浪费时间;要么没有找到要读的材料,缺少要点。所以说要想答好申论题目,一定要明确材料范围,而且很多题目都直接指定了材料范围,例如:

  例题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10分)要求:(1)分条归纳概括;(2)表述准确、完整;(3)不超过150字。

  例题二:“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

  例题三:“给定资料4”介绍了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依据“给定资料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20分)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例题四: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一般而言,所有的题目都有对应的材料参考范围,这个范围内的材料就是答案的来源。在申论考试中对于材料范围的要求一般又分为四种情况:(1)紧扣、根据、依据指定材料作答;(2)某个词或者某句话的出处材料与出处材料外的其他材料;(3)全篇材料;(4)结合自身知识,其中,95%的题目都是有严格的对应材料作为依据的。比如例题一、二、三都是。但是也有些例外情况,比如说,2013年国考省部级第一题,题干信息是“‘给定资料2’中的文章作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比长城,故宫还要重要的财富。’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一说法的见解。”那这一题虽然出现了“给定资料2”这一看似确定的材料范围,但其实“给定资料2”只是题干中提到的这句话的出处,真正在作答时,依据的范围则应是全篇材料。还有些题目要求“结合自身知识”“不拘泥于材料”的,这些主要是文章写作的要求,比如例题四就是这种情况。

  四、明确作答要求

  除了题干给出的一些限制外,还有一部分就是要求的限制:

  例题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S市为建设美丽水系、打造优美环境实施了哪些主要措施?(10分)

  要求:(1)分条归纳概括;(2)表述准确、完整;(3)不超过150字。

  例题二:“给定资料3”中划线句子写道“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这句话内涵丰富。请你根据“给定资料3”,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1)准确、全面、逻辑清晰;(2)不超过300字。

  例题三:“给定资料4”介绍了G市某些区县在实施“水生态+扶贫”模式过程中取得的成效等内容。假如你是G市人大代表,准备提交一份“关于在全市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建议”。请依据“给定资料4”,拟定提出推广“水生态+扶贫”模式的理由和可推广的相关措施。(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具体;(2)理由充分,措施明确;(3)层次分明,有逻辑性;(4)不超过500字。

  例题四: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见解明确、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以上标注的便是对于作答任务的核心要求,总体来说,这部分的限制比较复杂,一般可以将其分为两个方面:(1)篇幅限制。也就是对于作答字数的要求,这一部分比较好理解,可以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不超过xx字”,一般出现在概括类的题目比较多,主要要求考生用简洁的语言表达核心的内容;第二种是“在xx字之间”,一般在应用文写作和文章写作类题目中出现的比较多,主要是对于篇幅的限制;第三种是“不少于xx字”,一般出现在文章写作类题目中。(2)内容和形式限制。这一块非常复杂,笔者将陆续从不同题型的不同要求作出详细分析。但是大体上可以根据题型归纳为几个方面:概括归纳类题目的基本要求有准确、全面、简洁、有条理或者条理清晰等;综合分析类题目稍微复杂一点,一般有分析透彻、全面、合理,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等;解决问题类题目的要求一般有针对性强、具体可行等;应用文写作题的要求一般有内容全面、结构合理、语言得体等;文章写作类一般有观点明确、深刻,论证有力,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等。具体的要求解读和实现要求的方法将在后续深入行文论述。

  总之,在答题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搞清命题意图,明白题目让我们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两个方面,只有把这两个方面搞清楚我们才能梳理出高质量的答案。本文所述的需要明确的四个方面就是契合命题意图的最好方法,所以同学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只有这样答案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准确全面,从而考得高分。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更多>>名师讲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