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解题技巧 > 申论大荟萃 >
2019公务员考试申论备考技巧:申论中的一些常考要素
2019-03-26 18:04  华图在线 点击: 载入中...

  申论中的一些常考要素

  在申论的学习中,常听到“四大要素”这样的说法,一般包括问题/成绩的表现、原因、影响、对策。但是这些年的考试也出现了一些新型的问法,比如:过程、变化、背景、功能、优势、特点、内涵等,很多考生一看到这些问法不是四大要素就觉得看不懂题目,不知道去找取什么样的关键词了。这样的理解是非常错误的,本篇文章将着重介绍四类已考问法的含义,帮助各位考生更清晰地理解题目意图。

  (一)争议

  申论中的争议是指对于某个议题的两种或多种不同认识或理解,争论的议题可能围绕成绩、问题、原因、影响、对策等展开。如:

  某省T县长期存在着红白喜事大操大办的习俗,各种“随礼”已经成为很多百姓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鉴此,县政府在反“四风”整治行动中,出台了一个关于办酒席的规定:只有婚、丧、寿三类酒席可办;只有70周岁及以上老人可办寿酒;升学满月等一律不办;办酒席须提前申请。此举立刻引发社会热议。有些网友表示坚决支持。有些网友认为规定太过了,老百姓爱什么时候办寿宴,办多大规模,只要不影响公共利益,自己说了算!

  该段话中主要是针对一个对策所产生的争议。T县政府的做法是办酒席只有婚、丧、寿三类酒席可办,只有70周岁及以上老人可办寿酒;升学满月等一律不办;办酒席须提前申请。针对于这样的做法,网友是存在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形成了争议。

  (二)过程

  是指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阶段。比如说一个事件,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一般过程特指随着时间的发展而经过的几个阶段。在申论中也有这样的题目,如: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发展过程。也就是问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因此,要回归资料,确定随着时间的变化,土地承包政策出现的变化,以此来确定阶段即可。如:

  1980年前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在中国广大农村推行。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等有关“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文件一层层传达下来,但沙坝村却没有变革的迹象,人们还在观望。时任大队书记的杨某回忆说:“那时候土地、山林还有各种财产都是国家(集体)的,国家的东西,哪个敢随便动!”

  到了1981年底,沙坝村把耕地按好、中、差进行了搭配,然后按人口平均发包给村民,完成“分田到户”,第一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沙坝村初步落实。从此,在土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村民对于承包地有了经营权、使用权。当时的规定是:所有承包地土地,不许出租、买卖;不许在承包地上建房、烧砖瓦等。虽然承包时大队已经确定承包期是3至5年,但是,村民中仍有人怀疑分田到户不长久,会不会“今天分下去,明天又收回来”。直到198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村民们的忧虑才初步解除。而后中央提出的“为了稳定土地承包关系,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算是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为了给农民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预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在这两段材料中,需要特别注意表示时间脉络的信息,先是1980年前后,土地承包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具体内容是“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到了1984年出现了新变化,所以“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十五年以上”“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三十年不变”应该是属于另外一个阶段;到了十九大报告上,又发生了新变化,“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则属于又一个阶段了。因此在这两段话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承包政策的阶段是三个:1980年前后,1984年,十九大。

  还有一种问法是“流程”,则更加强调时间脉络的先后顺序了。如:列出H市政府办理“市长信箱”群众来信的基本流程。就指的是在办理“市长信箱”这个事件时的先后顺序,即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三)变化

  意义为事物被另外的事物取代,近义词为变动。就是一件事情发生了什么具体的改变。如:

  比如说吧,咱这里的枇杷很有名。以前,乡亲们摘回枇杷后,要乘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城里火车站广场叫卖。那时,品质优良的枇杷也卖不上好价钱,有时连本钱都挣不回来。如今,镇里的枇杷大部分是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每到枇杷采摘季,镇里的文化广场就会成为快递员的临时收揽点,乡亲们排着队邮寄,场面好不热闹。

  这段话就体现了一个变化,以前枇杷的销售需要线下销售,还面临着路途远、卖不上价的问题。现在通过电商平台销售。所以出现的变化就是产品销售由线下走向了电商平台。

  (四)背景

  发生在事件之前,能对事物的发生、发展、变化起重要作用的客观情况。某事发生的背景,就是对这个事件发生起重要作用的情况。如:概括当前我国提出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主要背景。就是要找到让我国提出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这一发展方向的客观情况。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更多>>名师讲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