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北京 > 公务员 > 综合辅导 >
2006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12-01-11 13:59  qzzn论坛 点击:

  二、“十一五”时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十一五”时期,是我们抓住机遇,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增强历史责任感,充分利用好各种有利条件,正确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高综合实力和“四个服务”水平,把首都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指导方针和奋斗目标。

  《纲要(草案)》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我们编制的第一个中长期规划。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今后五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全力办好2008年奥运会这个重要机遇,全面落实国务院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努力走出一条经济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

  未来五年,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首都的发展转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为此,《纲要(草案)》提出了以下基本原则,即:坚持“首都经济”发展战略,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发展定位,努力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坚持以创新为动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市;坚持统筹兼顾,努力促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努力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坚持奥运带动战略,努力提升首都工作水平。这六条原则既是对我们工作经验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在北京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

  《纲要(草案)》根据首都现代化建设“新三步走”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提出今后五年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建设创新、和谐、宜居新北京,办好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民生活品质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水平显著提升,奠定现代国际城市的基本构架。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到2010年实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6%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分别降低15%和20%。确定这些指标,综合考虑了首都发展的现实基础、支撑条件、发展趋势等因素,既体现一定的速度与质量要求,又适当留有余地,经过努力是可以实现的。

  (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走高端产业发展之路。

  从提高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提高规模和集聚效应、提高资源节约水平和利用效率入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优化首都金融发展环境,积极支持金融机构推进产品和服务创新,着力推动产权交易和风险资本市场发展。制定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地方法规和优惠政策,打破行业垄断,鼓励资源重组,强化资金扶持,重点发展六大文化创意产业。抓住奥运契机,打造世界一流旅游城市和国际会展之都。以“稳步发展、优化结构、稳定价格”为目标,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改造提升商业等传统服务业,加快物流业发展。积极发展各类社会中介服务。2010年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2%左右。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整体产业竞争力为核心,支持关键技术、关键产品和重大技术标准的研发和产业化,重点发展软件、研发、电子信息、生物产业,积极培育数字电视、汽车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潜力产业。抓好软件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等专业园建设,形成产业集聚发展。

  适度发展现代制造业。围绕核心技术、名牌产品和骨干企业,完善产业链条,提高现代制造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汽车、装备制造、石化新材料、医药等产业。培育名优品牌,积极发展都市型工业。通过技术进步、优化结构,提升建筑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与布局,全面拓展农业的生产、生态和生活功能,重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观光休闲农业。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和规模化发展,着力创造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的产品,深度开发特色农产品的国内外市场。

  引导产业合理布局。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差别化的区域导向政策和分类评价体系,合理配置重大项目,落实好空间发展战略和区县功能定位。促进重点产业和新建项目集中发展,重点建设好中关村科技园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临空经济区、商务中心区、奥林匹克中心区、金融街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支持区县发展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聚区。下大力气推动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附加值产业逐步退出,严格控制并逐步淘汰资源开采型产业,抓好首钢搬迁及新项目建设,关闭、改造城市中心区小商品集散交易市场。

  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首批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城市,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资源节约和再生利用为突破口,加快循环生产、绿色消费和综合保障三大体系建设。实施产业项目综合评价,完善项目筛选的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严把项目准入关。建立健全资源消耗管理制度,加强重点行业的资源消耗管理。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强化对冶金、化工、建材、电力等行业重点企业的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重点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节能环保型汽车、节电照明设备、节水生活用品和无害化农产品。抓好再生资源利用试点,完善回收利用体系,促进各种废旧资源再利用和产业化。加强循环经济政策法规建设,搞好循环经济示范项目,探索建立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统计核算制度。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2北京公务员考试课程
华图网校命中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