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考人生 > 社会新闻 >
“公招”背后的“权力世袭”绝不能任其张狂
2012-05-21 09:11  现代快报 点击: 载入中...

   专家指出,社会公众之所以如此高度关注有政府背景招考中出现的类似事件,是就业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就业机会长期以来不均等的现实反映,这种现象折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引发人们对包括“权力世袭”在内的公权力腐败的指责并不断蔓延。

  对于公职招聘中的种种不公正,耳熟能详的例子我们能列出一大串。

  2009年下半年,南京下关区劳动就业管理中心实行内部招聘,招聘信息仅在下关区劳动局系统内部发布,报考对象限定为区劳动局系统职工子女或配偶。最终聘用的4人中有3人为区人事局、劳动局领导的子女。2010年9月,此事经快报等媒体曝光后,下关区委、区政府决定该招聘结果无效,有关招聘责任人受处分。

  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其结果还比较阳光的一个实例。

  但并不是所有的曝光都有这般“美妙”。

  昨日,新华社记者就“涟源市公务员选拔招聘,录取结果多为领导亲戚”曝光网帖,采访湖南涟源市有关方面时,当地政府仍坚称招考“没有违规”。尽管新华社记者已经证实,“虽然举报人在参考人员与地方官员的具体亲属关系确认上有出入,但这些参考人员确与涟源市的官员有着牵连”。

  新华社记者用语很是谨慎,用了“牵连”这样中性的词。其实,通过新华社的报道,我们基本可以确认,在涟源市的这次公务员选拔招聘中,“权力世袭”现象无法遮盖。

  以往,新闻报道这类招聘不公时,多以“萝卜招聘”比喻。为某些个特定的对象量身定制招聘条件,或者通过不正当考录手段偷梁换柱,是“萝卜招聘”的主要特征。但这类招聘腐败还见不得光,所以常常暗地里进行,一旦曝光暴露,“萝卜”被从坑里拔出来不说,栽“萝卜”的人还要跟着倒霉。

  不过,令人忧虑的是,随着“公职世袭”、“权力世袭”的竞相上演,公招“潜规则”已经有进化到“打开天窗说亮话”的趋势,即像湖南涟源市有关方面说的那样,“不存在猫腻”、“完全符合程序”。权力操纵公招的合法性进入制度层面,使得“领导打招呼”、“拼爹拼家境”这样的作弊行为规行矩步、有恃无恐。在“破格提拔”、“交叉安排”、“提前内定”、“面试优先”、“关系巧合”、“人才引进”、“集体决定”等种种障眼法的掩护下,大量官员子女通过“公招”进入政府机关等公权力资源丰厚的地方,下层百姓子弟的上升通道越加逼仄。

  湖南冷水江市人事局一把手局长为其儿子安排一份公务员工作时,其子尚未大学毕业。舆情哗然。该局一位副局长对公众的质疑回应称,冷水江市“常委开会时确实有这么一个决定,就是照顾(各单位)一把手亲属子女工作”,并称“如果这个事你们查还多的是”。

  “常委会决定”看似一个讽刺,其实道出了“权力世袭”的公开化。正是在所谓“程序正当、符合规定”这样的挡箭牌下,权力“关系户”已经普遍浸润于各个层面、各种类型的公共部门,盘根错节,以致法难责众。

  涟源市委有关负责人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网帖反映问题后,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和市人事局近几天来还对最终入选的15名考生的社会关系进行了初步排查,这15人均不是涟源市现任的30余名市级领导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新华社记者一针见血地指出,“这里显然存在一个偷换概念的问题:这15人虽然不是‘30余名市级领导’的亲属,但不少确实与涟源市其他级别的领导有各种亲属关系;虽然不是‘三代以内的直系亲属’,但并没有排除有人与‘市级领导’有着别的亲属关系。”

  两个记者都能够查出的“公招弊端”,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和市人事局三大权威部门竟然灯下黑,发现不了问题?显然,“权力世袭”得到了官官相护、利益均沾的制度游戏庇荫。不打破人事制度上的这张“人情”罗网,“领导打招呼”就无法阻止。

  世袭在本质上是政治权力及衍生资源(如地位、福利)的私授代传,这种现象是封建专制的产物,早就应该扫进历史的垃圾堆。我们共产党人岂能在私欲的诱惑中丧失原则和道德?我们以人为本为己任的监管部门岂能对此熟视无睹?

  专家指出,社会公众之所以如此高度关注有政府背景招考中出现的类似事件,是就业资源的日益紧张和就业机会长期以来不均等的现实反映,这种现象折射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引发人们对包括“权力世袭”在内的公权力腐败的指责并不断蔓延。(见新华社报道)

  有违公平公正的招聘造成了社会阶层的隔阂,也阻碍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选拔,阻碍了行政的效率与国家发展,绝不能任其张狂。对“涟源招聘”这样的事件,必须查个水落石出,问个明明白白才行!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