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务员通用 > 行测辅导 > 言语理解 >
国家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细节判断题常见陷阱(2)
2010-08-12 11:37  华图网校 点击: 载入中...

  真题2: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将委托专业金融机构对中国女足发展基金进行管理和运作,其收益部分用于资助中国女子足球队改善生活和训练条件,开展交流与合作,培养选拔后备力量。

  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是( ) [200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87]

  A.国女足发展基金,将解决中国女足所面临的问题

  B.广泛开展交流合作,是培养和选拔女足后备力量的保证

  C.中国女足的活动,由受委托的专业金融机构管理和运作

  D.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已确定了管理机制和运作规则

  解析:C。这是一道典型的细节判断题。按照细节判断题的做题顺序,拿着选项一一对照原文,B项偷换了逻辑关系——第二行三个分句不偏不重,选项中变成了条件关系;C项偷换概念-将原文的“中国女足发展基金”偷换成了“中国女足活动”;D项偷换时态-将原文未然的时态“将”偷换成了已然时态“已”;A项表述符合原文意思,所以选择A选项。

  错误选项3:偷换逻辑关系

  偷换逻辑关系分为两种情况,第一,句子内部的偷换,如原本一个句子中的两个分句是因果关系,到了选项当中却变成了条件关系,改变了句子原有的逻辑关系。第二,句子之间的偷换,如两个独立的句子,原本是并列的关系,不偏不重,到了选项中变成了一个是导致另一个的原因,显然也是对逻辑关系的偷换。因此,在读题,读选项的过程中一定要细心,理清文章所表述的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到底是怎样的,选项有没有对它进行偷换。

  真题3: 避讳是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必须避免直接说出他们的名字而采用别的方式加以表达。它是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又是家天下和尊祖敬宗的体现。它起源于西周,完备于秦汉,盛行于唐宋,到清代的雍正、乾隆年间发展到极致。避讳作为封建社会特有的禁忌制度目前已经消亡了,但是,不许犯忌和害怕犯忌的双向心理并没有消除,避讳已演变为某些趋吉避凶的习俗,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依然存在。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35]

  A. 趋吉避凶的心理使人们进行各种避讳

  B. 在当今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避讳现象

  C. 避讳由统治者运用国家权力强令实行

  D. 封建社会的发展使得避讳愈来愈严格

  解析:B。A 项,原文说明的是人们“为了表示对封建君主和尊者的敬畏”而使用了避讳,所以A项不正确。C项,原文并没有表明实施的办法。D项中“使得”表明因果,说明封建社会是避讳发展的原因,从原文中看不出来,是对原文逻辑关系的偷换,所以不正确。B项中,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避讳现象是发生变化之后的现象,与传统的概念有所区别,符合原文的意思。

  错误选项4:偷换数量范围

  分为两种情况,:扩大范围或缩小范围。当选项或原文出现表示数量的词时,我们要注意原文与选项表述的是否一致,是否对范围进行了扩大或缩小。

  真题4:人们以为芳香剂能净化空气,其实不然,而且实验表明,大多数芳香剂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少数还可导致造血系统损害,对皮肤粘膜有刺激作用等。对一般人来说,偶尔使用芳香剂,不至于造成危害,但家中有呼吸系统疾病等症状者,最好少用或不用。

  对这段文字,理解不准确的是( ) [200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31]

  A.有些芳香剂对空气没有污染

  B.使用芳香剂都会伤害身体

  C.家里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不要用芳香剂

  D.家里没病人,也只偶尔使用芳香剂

  解析:B。B项表述过于绝对,原文段中“大多数芳香剂都会对神经系统有毒害作用”并不等于“所有的芳香剂都有害”,这里是对范围进行了扩大,将原文的大多数偷换成了所有。所以B项错误。

  以上就是细节判断经常出现的四种错误选项的标志,在备考和考试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选项有没有犯以上的错误,细心对比原文跟选项,看是否对原文意思进行了偷换,只要我们头脑中有清晰的解题技巧,加之细心对待,相信一定能攻克细节判断这类题型。

看过本篇的网友还看过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一周资讯排行
本月资讯排行

更多>>名师讲座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