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申论 > 2012国考申论热点:防止公务员"德门槛"被异化

2012国考申论热点:防止公务员"德门槛"被异化

2011-10-09 15:26  |  华图网校  |  责编:htjyjd 点击收藏

  公考重“德”不如破权力“堰塞湖”

  对新考录公务员加强“德”的考察固然必要,但是,如果缺乏有效措施解决公务员队伍的“堰塞湖”效应,则此举意义大打折扣。

  公务员队伍的“堰塞湖”效应,主要是因权力部门机构臃肿、监督不力和出口不畅三方面因素造成的。机构臃肿,势必导致人浮于事、滥竽充数,降低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监督不力,则一些在品德和能力方面有严重欠缺的公务员也难以被及时发现;出口不畅,使得一些即使已暴露出严重问题的公务员也不能被及时清除出去。如此一来,公务员队伍中的“不合格品”不仅得以长期存在,而且他们本身会形成“帕金森”效应。

  管理学上的“帕金森”效应,即一个不合格的管理者会倾向于招徕更多比自己差的人来帮助自己。这就会导致更多不合格公务员留任。公务员队伍不能及时排污净化,势必会成为大染缸。

  由此,纵然严把公务员进口关,加强“德”的考察,保持源头活水,也难改“堰塞湖”污染。一些原本品德纯正的公务员蜕化变质,成为新的“污染源”。更何况,“德”的考察本身缺乏明确具体的标准。

  资料显示,从1996年实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以来,到2003年共有19374名公务员被辞退,平均每年不到2500人,辞退比例仅为0.05%,远小于企业员工5%到15%的淘汰率。这说明,公务员队伍的“出口不畅”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对一些失职渎职官员的处理往往难以到位、有的严重失职渎职官员往往很快就“神奇复出”,使得公务员队伍“堰塞湖”效应更显突出。

  只有深化制度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强化监督力度和“清淤”力度,畅通公务员队伍的“出口”,使不合格的公务员难以滥竽充数,才能破除“堰塞湖”效应,使得公务员队伍本身成为一个能够让人在公共服务过程中净化心灵、提高自我品德修养的场所,真正做到所谓“公门里面好修行”,那么,纵然公务员的“进口”宽些,人们也不必过于担忧,这反而更有利于广纳人才,提高公共服务整体水平。(广州日报 邓清波)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2国考申论热点:防止公务员"德门槛"被异化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3  共3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