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政法干警考试文化综合之历史考情分析
2012年基层政法干警考试历史科目题量保持不变,客观题依然是12道题,主观题是2道。但从考查的侧重点来说,与之前几次的考试略有不同。
一、重中国史轻世界史
此次考试,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从卷面上来说,直观的感受就是世界史的所占比例很小,只在客观选择题里面看见其身影,12道选择中只有3道题涉及到了世界史的范围,而两道大题分别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总体上来看,考题的难度不大,大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近代史战争条约的内容、淝水之战交战双方、“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等。
【真题链接】下列不平等条约中,首次规定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的是( )
A.《中法新约》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解析】B《天津条约》。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几次战争之后被迫签定条约的内容。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战争:《中法新约》;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先后强迫请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内容之一是外国公使进驻北京。A选项《中法新约》19世纪80年代中法两国在越南战争后的和约。中国丧志了对越南的领主权,西南门户大开。C选项的《马关条约》1894年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的条约,中国割让台湾给日本,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D选项的《辛丑条约》是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后的产物,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二、以材料题形式来考查大题
自2009年以来,基层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历史科目的考查形式都是以简答题的形式来提问,材料大题形式向来只是在文化综合的考试大纲中出现,但还未在实际考试中出现,此次两道大题皆是以材料带出设问,给考生一段材料,要求考生在阅读完材料后根据设问回答问题,反映了基层政法干警考试考查形式的灵活性和多变性。
【2010年36题】简述唐朝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
【2012年37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在同治年间,大多数中国官员承认中国所面临的巨大难题,并把其注意力集中于十分重要的改革上来。他们没有想到他们正在对传统永恒的有关良好政府的原则进行改革,他们寻求的只是调整他们的方法……镇压起义和稳定对外关系是两个当务之急。然而,长远解决这两个难题比掌握外交技巧和近代武器装备要费力得多。
——(美)芮玛丽:《同治中兴》
(1)根据材料,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4分)
(2)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7分)
(3)简要评价洋务运动。(4分)
【解析】本道题考查的是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内容,涉及洋务运动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如何解决内忧外患的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他们在和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提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旗号。
(2)前期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其中比较重要的有曾国藩创设的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成立的江南制造总局,左宗棠创办的福州船政局和满洲贵族崇厚经营的天津机器制造局。其中李鸿章的江南制造总局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
后期民用工业:洋务运动后期,为了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洋务派打出了“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近代民用工业。规模较大的有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张之洞设立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创办海军:19世纪70年代中期,洋务派开始筹备海防,船只除向法德购买外,其余由福州船政局和江南制造总局建造。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只海军。清政府成立了海军衙门。
创办新式教育:后期为了适应洋务运动需要,洋务派先后创办了三十多所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科技人才,还选派了几批留学生出国深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