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行测 > 2013年北京市考—言语中的儒家思想

2013年北京市考—言语中的儒家思想

2013-01-22 14:40  |  未知  |  责编:赵仿 点击收藏

  言语与常识两大模块,往往紧密联系,密不可分。以下所列举的许多言语题目中就带有很多的常识考点,并且都涉及儒家思想。华图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v.huatu.com)提供一种言语与常识相结合讲解的思路,帮助考生高效复习:既可以复习言语题目,又复习了常识方面有关儒家思想的考点。以下我们就一起看这些例子:

  【例1】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的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罄、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本章孔子讲君子、小人的不同的处世之道。“君子和而不同”,是指君子能够同周围的人的意见和谐一致,但这种和谐一致并非与别人的意见简单的机械的等同,更不是与别人苟同。这里面当然表现出一定的独立自主性。至于“小人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虽在一些问题上与别人的看法、意见一致,但是却很难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

  【例2】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兴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3年北京市考—言语中的儒家思想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  共2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