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4年公考时政热点:全国两会如何发布新闻?

2014年公考时政热点:全国两会如何发布新闻?

2014-03-03 11:16  |  半月谈  |  责编:郭磊 点击收藏

  3月2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将对外发布大会议程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也意味着今年全国两会的新闻发布正式拉开帷幕。

  全国两会都会有哪些类型的新闻发布会?历年两会期间发布过哪些重磅新闻?哪些媒体获得了在新闻发布会上的提问机会?两会新闻发布的技术手段经历了哪些演变?我们通过对历年全国两会新闻发布会的梳理,力图揭秘全国两会的新闻发布规律。

  两会新闻发布会有哪些?

  在每年的全国两会上,各种类型的新闻发布会成为发布新闻、传递政治信号的重要方式。

  每年的全国政协、全国人大会议开幕之前,通常会提前一天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分别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大会新闻发言人就会议议程和人大、政协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会议新闻发言人一般会由一名副秘书长担任,今年的人大、政协新闻发言人和去年一样,分别由傅莹、吕新华这两名前外交官担任。

  在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会正式对外公布大会的会期、议程。而在答记者问环节,新闻发言人除了对人大、政协自身相关的问题回答记者提问外,往往还会面对内政、外交、经济等多个方面的提问。如2012年“王立军闯馆事件”正好发生在两会开幕前不久,时任政协新闻发言人赵启正对路透社记者就该问题的提问作出回应。

  每年两会闭幕后的总理记者招待会则是另一个重头新闻发布渠道,国内外记者在招待会上就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向总理发问,而总理的回答也往往被认为是对外发出的重要政策信号。

  会议期间,人大还会围绕公众关心的问题举行若干部长记者会,如邀请外交部部长介绍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邀请发改委、商务部、卫计委等部委负责人分别介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等方面的问题,还会邀请全国人大机关有关负责人介绍立法工作,邀请部分代表谈谈履职方面的情况等。

  其中,各部委负责人的记者会往往引来外界关注。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近年在两会上的发布会都会受到“热捧”,他在发布会上的发言也往往会被各方充分解读,以图找到关于央行货币政策等方面动向的蛛丝马迹。

  在大会期间,政协一般会举行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领导人记者会,此外还会邀请部分全国政协委员就某一主题举行记者会,如去年的记者会主题为“推动科学发展”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等。

  除了人大和政协组织的各类新闻发布会外,各代表团的开放日是新闻发布的另外一个重要看点。各省份主要领导一般会在开放日上就本省份的热点问题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

  此外,还有一些受社会关注的全国人大代表或者政协委员会以个人名义举行新闻发布会,如全国政协委员、篮球巨星姚明就曾在驻地酒店举行个人新闻发布会,畅谈担任新委员的感受与对中国体育的期待。

  两会发布会记者问些什么?

  两会的新闻发布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观察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变化的窗口,而记者提问的焦点也往往集中在公众关注的话题上。

  以近三年人大、政协在开幕前共计六场新闻发布会为例,共有67名记者向新闻发言人提问。记者梳理提问的内容发现,对外关系、改革、民生、人大政协本身的制度建设和敏感事件占据了提问的多数。对外关系方面,中日关系是近年提问的热点,共有三次被问到;在改革方面,政治体制改革最受关注,两次被问到,而反腐、官员财产公开、选举也是记者提问的关注点;在民生方面,空气质量等环境问题最受关注;在人大、政协制度建设方面,代表产生、专题询问制度等问题被问到次数最多。而在敏感事件方面,王立军事件、赴港生子、藏区自焚等问题均有涉及。

  近年,军费支出和国防费预算开始成为外界关注的热点。从2005年到2013年的这九年全国人大首场新闻发布会上,这一问题无一例外都被问到,而发问者也无一例外都是外国记者,姜恩柱、李肇星、傅莹等历任新闻发言人也均以各自的方式就这一敏感问题进行回应。

  通过梳理过去十年的“两会”新闻发布会问题的变化可以看出,记者问题更加尖锐,新闻发言人回答问题也更加开放。如2004年的记者会上,记者提问的问题更多体现在人大、政协的本职工作上,如立法重点、人大监督、议案提案工作等。而到了近两年,过去被视为禁区的政治体制改革等敏感问题也屡在“两会”新闻发布会上出现。

  每年一次的总理发布会,由于直面总理的机会难得,中外媒体基本都会关注热点问题。比如在2009年,经历金融危机之后的总理记者会上,12家媒体中有6家问及跟金融危机有关的问题,从GDP目标能否实现、投资政策如何变化、人民币是否贬值到就业形势如何应对。

  从朱镕基总理到温家宝总理,记者招待会的时长从一个半小时延长到两个半小时,2005年,在发布会进行了75分钟后,温家宝又为记者延长了20分钟,而此后他又多次延长发布会时间。2012年,温家宝“认真没有敷衍”地回答了三个小时的问题。

  不仅发布会时间延长,总理们也更加主动要求回答问题,面对媒体的态度也更开放。2008年,奥运会召开前夕,对西藏问题的提问特别多,13家获得提问机会的媒体中,美国有线新闻网等5家媒体的记者都提到了西藏问题。当年路透社还提了一个有关人权的问题。2012年,法新社更直接提出关于藏人自焚的问题。央媒的问题也更切中敏感问题,2013年中国日报提问就涉及劳教制度改革。

  两会发布会谁最有可能提问?

  1991年,时任总理李鹏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举行首次总理记者招待会,在场记者不过二三百人,内地、港澳、台湾和外媒各有一次提问机会。

  1998年开始,参与两会报道的记者上升到4位数,出席招待会的记者也超过600人。根据记者统计,从1998年至2013年,16年间总理记者招待会共产生193个提问机会,平均每年12个,而参会记者却从600名扩张至三四千名,三百分之一的稀缺提问机会最终被谁拿到呢?

  通过梳理历次总理记者会发现,近半的提问机会都给了外媒。比如在1999年朱镕基总理的招待会上,8个提问机会中外媒得到5个,而在温家宝两届任期内的10次总理记者招待会中,每年都有6到7家外媒获得提问机会。外媒中,美国媒体获得的提问机会最多,共有28次,英国媒体则获得17次。日本媒体每年几乎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提问机会,16年间共获得11次提问机会。

  在过去16年的总理记者招待会上,中央电视台每年都会获得一个固定的提问机会,在2002年、2003年、2004年还曾是第一个提问的媒体。新华社以16年间获得13次提问机会在这项排行中位列第二,而《人民日报》以12次屈居第三,名列第四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有8次提问机会。

  而在获得提问次数最多的外国媒体方面,英国的《金融时报》以9次提问列榜首,美国的《华尔街日报》、CNN及英国的路透社同样以7次位列次席。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4年公考时政热点:全国两会如何发布新闻?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  共2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