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治霾治污提速亟须大数据思维

201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治霾治污提速亟须大数据思维

2014-03-18 08:30  |  新华网  |  责编:张继云 点击收藏

  我国居民暴露在环境污染中的情况是怎样的?环保部日前发布了首个全国性的大规模研究结果,结果显示,我国有2.5亿居民的住宅区靠近重点排污企业和交通干道,2.8亿居民使用不安全饮用水。

  相较于模糊的语言表述,直观的数据显然更具传播优势。但人们对于水污染乃至整个环境状况的知情权与知情欲,显然不止于此。比如,这2.8亿人口如何分布?不安全饮用水到底有多严重?是哪些因素造成?有怎样的具体危害?这些都比一个大数字更“接地气”。而要给出这一类“数字背后的数字”,就必然要牵涉时下一个传播度颇高的概念——“大数据”。

  何谓“大数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应不同的解释。在环境监测上,我们至少可以这样理解,它包括污染的严重程度、类型、交叉程度、分布区域、危害、所波及的人数等各种具体数据,以及基于数据之上的综合分析,它能为环境治理和环境信息公开找到一条更为便捷与高效的路径。

  建立“大数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我们当前已处于传统环境风险与新型环境风险并存的时代,如果依然延续传统的治理模式,已很难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和治理需求。雾霾等现代型环境风险的出现,也自然为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不采用“大数据”分析,建立立体的治理框架和信息公开机制,环境危机的应对就难免力不从心和低效。

  我们对于无处不在的污染和危害究竟知多少?前段时间纷争一时的雾霾危害,至今也难见权威结论,就可见其中的信息匮乏程度之严重。可以说,无有效的“大数据”支撑,就不能使环境危害的程度被彻底的认识,也就更难兑现为有力的环境治理。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4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治霾治污提速亟须大数据思维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  共2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