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北京“副中心”应“实”符其“副”
2014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北京“副中心”应“实”符其“副”
北京的“副中心”应主要考虑疏解、分流主城区现有的存量功能、产业,而非添加新的功能与产业,追求“副中心”功能的“大而全”。
最近一段时期,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特别是北京要建“副中心”的传闻,引起了舆论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有关地方的模糊表态、一些城市楼市的借机炒作,不仅让社会民众莫衷一是,更让问题的实质发生了飘移:北京应建什么样的“副中心”?
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环境问题十分严重,北京已患上了令人揪心的“城市病”,治理迫在眉睫。借鉴国外超大城市治理的成功经验,对北京建“副中心”或卫星城进行研究、规划,在城市规划和功能布局中形成“一主多副”或“一城多卫”的格局应是势使必然。
北京的“副中心”应该是个什么样?综观纽约、巴黎或伦敦,“副中心”或卫星城的普遍特点,环境优美、公共服务(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完善是最基本的,核心则是功能定位、产业构成特色化、个性化,有较充分的就业机会。如果北京的副中心不疏解、分流主城区现有的存量功能、产业,反而添加新的功能与产业,追求“副中心”功能的“大而全”甚至“完备”,那最终可能只是借势造新城、“摊大饼”,打造出新的“睡城”甚至“空城”。不仅会事与愿违,还会进一步加剧首都的“城市病”。因此,“副中心”应“副”出特色与个性。
“副中心”应为北京疏解什么?是京津冀一体化要解决的核心课题。从总体方向上而言,主要关乎功能的“保”与“放”。北京市行政区域内的,主要应聚焦于“四大功能”,特别是政治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做功课;津冀区域内的,主要是承担非核心功能的疏解,甚至包括北京文化、科技创新的部分功能。当然,有些功能也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遵循比较优势、市场规律原则自主分流。
其实,在北京的功能疏解方面,无论是在京的高校、医疗、科研机关,还是全国性的行业服务机构;无论是行政性的央企总部,区域性的批发、物流基地,还是计划经济时期打下的重化工业基础,都有很多的想象和工作空间。2008年之前,为了奥运会的蓝天,首钢被平稳地迁出了北京;现在,为了首都的未来,北京的重化工业项目调整都可以作为一个选项。
当然,不能把北京功能疏解的过程简单地理解为“把绿色留在首都、把污染输出外地”。因为,北京需要调整的远远不止产业结构,何况即令是重化工业本身,也一如首钢一样,会在区域腾挪中完成自我提升、自我转型。
治理“城市病”是啃硬骨头!北京建“副中心”是为了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要跳出北京看北京,放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去考虑;也要加强京津冀之间的协调与合作,加强顶层设计,把握整体节奏。特别是要严防个别地方政府打自己的“小算盘”、开发商为一己之私利,大兴土木、炒作房地产,从而影响京津冀一体化的大局。
种种不公平已成发展进步障碍
公平不仅体现在结果上,很多时候更体现在程序和制度上;公平不仅是分到多少蛋糕,也是怎么分蛋糕
同样是挂号就医,“关系户”可以批条子加塞;同样是参加招聘,性别、身高的歧视将人分级分类;同样是市场主体,民营企业在一些领域却难以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社会生活中的这些“不平事”,未必普遍,却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公平感受。
今天,追求公平已是时代的最大潮声,呵护公平则是社会的基础共识。我们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公平的高考制度,家庭贫困的孩子何以通过寒窗苦读成为大学生?如果没有公平的市场规则,小职员怎能凭借辛苦打拼变身大老板?著名作家肖洛霍夫曾说,人是为了自己的希望才活着的。公平,就是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