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申论 > 2014年事业单位申论热点:透视东莞丐帮现象

2014年事业单位申论热点:透视东莞丐帮现象

2014-04-30 17:04  |  华图网校  |  责编:赵仿 点击收藏

  【有效措施】

  因公共管理缺位,才使得犯罪团伙如此凶残、嗜血且肆无忌惮。东莞“丐帮”黑幕已被揭开一角,我们希望扫除“丐帮”的罪恶就像东莞“扫黄”一样,除恶务尽。事实上不只是东莞,也不只是“丐帮”,应消除全国范围内所有像“丐帮”这样的公共管理死角,让所有超越现代文明社会底限的罪恶没有存在的土壤。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也是承认自上而下单向度的政府治理的局限性,强调充分发挥政府、市场主体、NGO等社会组织以及公民的积极作用,形成多中心治理的多元共治、互动合作局面以弥补“政府失灵”。犯罪集团“丐帮”是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自然也需要通过社会治理模式的更新转型来加以解决,从而消除社会肌体上出现的毒瘤。而就根本和长远而言,还在于推进户籍改革,打破城乡壁垒,促进新移民对城市社会的融入,构建起一体化、全覆盖的法治社会,不留“三不管”的“断裂带”,最大限度消除游民的产生及其活动空间,从而釜底抽薪,降低“丐帮”犯罪这般极端事件的发生几率。

  公安机关应该据此对全国的乞讨者进行排查。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打击非法组织乞讨行为的长效机制,一是釜底抽薪,在乞讨组织者的聚集区、来源区加强普法宣传,明示法律底线。对一些重点嫌疑对象重点监督,及时发现制止查处违法犯罪行为;二是加强对乞讨者的巡查走访,及时发现涉嫌犯罪的线索;三是积极鼓励社会举报,拓宽监督渠道。我们必须要尽快想办法把那些苦苦挣扎的乞讨者解救出来,这应该是一种最好的施舍,也是我们的责任。

  如果说不作为以及权力寻租只是执法层面的不给力,那么上溯到立法层面,《刑法》对于拐卖儿童的打击力度同样远远不够。拐卖儿童三人以上才可能处以死刑,拿拐卖儿童和贩毒做比较,贩毒50克应当“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而拐卖儿童一到两人只是5年到10年有期徒刑,严重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公民人身不可出卖,而或买或租乃至偷、骗、抢来儿童,故意弄残,逼其乞讨,以为牟利工具,不仅危及受害者本人,家属也得承受散尽家财的寻人成本、生不如死的精神折磨,不啻毁人、毁家的严重犯罪。

  与此同时,类似“东莞丐帮”的犯罪集团的存在也提示着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型更新,政府应建立健全打击非法组织乞讨行为的长效机制。相关学者更是指出还应修改和完善相关立法。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还需要相关主管部门推进户籍改革,打破城乡壁垒,促进新移民对城市社会的融入,构建起一体化、全覆盖的法治社会,不留“三不管”的“断裂带”,最大限度消除城市游民的产生及其活动空间。

  据媒体报道,目前东莞市民政局已经和东莞公安、城管等部门初步制定方案,将多方联动加大对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加大对逼人乞讨等犯罪行为的巡查和查处力度。在东莞丐帮黑幕已被媒体揭开了一角,那些充满爱心施舍穷人的人们的同情心值得珍惜,不应被那些职业乞丐们欺骗性地消费。而如何让文明的阳光照进全国各地的“丐帮”的江湖,消除散步在各地城市的角落里的这道伤疤,也应该成为各地政府深思的重要课题。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4年事业单位申论热点:透视东莞丐帮现象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  共2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