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行测 > 2014年公务员备考进行时:细节之中有魔鬼

2014年公务员备考进行时:细节之中有魔鬼

2014-06-09 09:59  |  华图教育  |  责编:邢华 点击收藏

  细节推断题,顾名思义,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文段乃至文章的某一细节信息或作出合理推断,考查的是考生在短时间内筛选信息、合理推断的能力。细节推断题的提问形式包括:“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不准确的是”、“与这段文字文意(不)相符的是”、“通过这段话,可以知道”、“根据这段话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等等。

  一般而言,细节推断题的出题思路是在某一细节处设置陷阱,也就是说,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有其惯用的“骗人伎俩”,引诱一部分粗心的考生犯错,从而达到区分考生水平的目的,我们常说“细节之中有魔鬼”,这句话用在细节推断题上最恰当不过。对于刚上路的新手来说,实在是很有必要知己知彼,熟悉这些“陷阱”,认清“魔鬼”的真面目,本文用意正在于此。

  陷阱一:偷换概念

  在片段阅读的文段中会出现大量的概念,正确理解文意,需要准确把握每个概念。为了达到迷惑考生的目的,命题者常常会偷换概念。

  【例1】周庄旅游收入已经连续多年超亿元大关。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当地的一位老人说,上世纪70年代陈逸飞画了这里的双桥,此画在美国展出时获奖并被石油大亨哈默斥巨资收藏。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哈默将此画赠给他,并说这是中国上海附近的一个小镇。如今,游览江南古镇,周庄已成为首选。

  对这段文字理解最准确的是:( )。(2009年国家第58题)

  A.文化交流是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 B.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C.旅游是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 D.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

  【分析】文段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了周庄旅游发展情况,第二部分分析了出现前述现象的原因:陈逸飞的画向世界宣传了周庄。综合两部分,可以得出结论:文化传播可以成为城镇发展的重要契机。故选D。

  需要注意的是,在其他三个选项中,B选项的干扰最大。初看起来,似乎“文化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成立的。但仔细阅读文段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文化传播”而非“文化”本身。“在苏南,与周庄媲美的文化古镇虽不在少数,但旅游收入却只能望周庄而兴叹”,并非因为其他文化古镇没有文化,而是因为其他文化古镇的文化没有传播开来。在命制这道题时,命题者有意将“文化传播”与“文化”的概念进行偷换,对此考生应该高度注意。

  上例中,偷换的是普通的概念。除了偷换普通概念,命题者还经常偷换一些特殊概念,如可能性与确定性概念,见下例。

  【例2】最近科学考察结果表明,北冰洋历史上曾经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物种非常丰富。此外,根据对海底沉积岩层的取样分析认为,北冰洋海底也许是一个巨大的石油储藏地。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围绕北冰洋周边,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北端到欧洲北部的大陆架,都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储藏。

  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 )。(2006年国家二卷第19题)

  A.北冰洋是否有石油储藏目前还没有确定

  B.科学家对北冰洋的历史状况进行了深入分析

  C.研究表明,欧洲北部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储藏

  D.北冰洋可能会成为其周边国家关注能源的一个热点地区

  【分析】文段指出“从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北端到欧洲北部的大陆架,都可能有丰富的石油储藏”,表述的是可能性,而选项C“欧洲北部大陆架有丰富的石油储藏”表述的是确定性,与原文不符,故选C。在本题中,C选项错误的原因就在于偷换了可能与确定的概念。

  除了上述例题中的偷换普通概念和偷换可能确定概念之外,偷换概念还包括:偷换时间概念(“已经”、“将要”等),偷换数量概念(“少数”、“多数”、“许多”、“一部分”、“大部分”等),需要考生注意。

  陷阱二:无中生有

  细节推断题需要考生对整个文段的细节都有所关注,为了考查这一点,命题者常常在错误选项中给出一些文段中没有的信息,以迷惑考生。因此,考生在判断选项信息正确与否时,应当紧扣原文,去伪存真。

  【例3】苏轼认为,贾谊才学虽高,但不能审时度势,以致郁郁而死,未尽其才。他还说:“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从贾谊的际遇看,苏轼说的是实情;但是,导致贾谊悲剧的原因主要是当朝统治者的错误。

  下列陈述,不符合文意的是( )。(2003年国家A类第96题)

  A.苏轼认为,识见不足是阻遏贾谊才智发挥的重要原因

  B.苏轼没有着眼社会环境来分析造成贾谊悲剧的本源

  C.苏轼经历坎坷,所以与未尽其才的贾谊同病相怜

  D.苏轼肯定了贾谊的才学,同时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

  【分析】文段先后叙述了两个评论,第一个是苏轼对贾谊的评论,第二个是文段作者对苏轼上述评论的评论。两个评论都没有论及苏轼自身的情况,也没有体现出苏轼对贾谊的“同病相怜”,因而C选项属于无中生有,故选C。

  为了避免被无中生有的信息所迷惑,考生在做细节推断时,首先应该对整个文段有个较全面的了解,然后判断每个选项所给的信息是否属实。如果没有把握,则需要将选项所给信息与原文比较,仔细加以鉴别。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4年公务员备考进行时:细节之中有魔鬼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3  共3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