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申论 > 201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埋儿奉母"公益广告引争议

201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埋儿奉母"公益广告引争议

2015-02-27 10:54  |  华图网校  |  责编:赵仿 点击收藏

  参考解析

  “百善孝为先”是中国流传千年的古训,近日在安徽六安市街头,二十四孝被做成街边护栏上的公益广告,将二十四孝之一“埋儿奉母”图文并茂地展示却引发争议。专家和民众普遍认为这样的“愚孝”与时代脱轨,传统文化应在扬弃中继承。

  对于这样一种弘扬孝道的行为,一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当地政府为弘扬孝道而做出的努力。诚然,古代孝道的很多内容已与现时代脱节,有些更是不符合新社会的新要求,但对于这样的广告牌,我们还是应多些理性解读,不必反应过度。应该说,“二十四孝”作为一个自成体系的孝道文化整体,早已深入人心。尽管尽孝内容和形式与当下行孝大有不同,但两者体现的孝道核心内容却是一脉相承的,并没有改变,因而不该随意割裂和对立。如果因为其中某些内容不合时宜就刻意回避,甚至可以阉割,反而破坏了古代孝道文化的完整性,让人有突兀之感。六安市政府对于二十四孝的宣传也能使人们了解孝道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与此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政府作为主管部门,应该肩负起为宣传正能量,传递孝道的任务,从而引导整个社会积极向上,筑建家庭和谐的围墙。从这个方面来说,其行为值得肯定。

  但是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古代的教益已是不合时宜,在现在看来,虽然故事的出发点是为了弘扬孝心,但故事本身也即郭巨的所为是违法的。这不仅是说,用杀害一条人命去保全另一条人命,为古今中外所有的法律所不允,即便从家庭伦理而言,也是不合情理的。因此这个广告引起巨大的争议,我们从这个事件中也应该看到,尚有部分政府行为的公益广告,不仅停留在传播信息和教化层面,而且“公益指数”严重不达标,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文案和台词更是粗制滥造得可怕。

  对于以上的情况,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工作:

  首先,从政府执政角度看,公益广告作为地方政 绩的窗口,有些政府不加思考,懒于政事。横竖得任内容填充,而传统孝道似乎成了顺手拈来、永远正确的东西,这种不假思索的照搬正是懒政和形式主义的产物。关键是,现代民众变得不再容忍那些看似道德正确、实际跌落法律与人性底线的“传统”了。

  真正好的公益广告,应该理念鲜明、有文化、不低俗、幽默有趣、容易理解,起到传播理念改变行为的作用,从而点燃公众心中的公益热情。可是,像“埋儿奉母”这样的公益广告,完全没有达到效果,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这样的公益广告离“文明”,离“城市形象”只能是愈走愈远。

  其次,倡导由重视伦理纲常和愚忠的“孝”转向关注父母内心需求、强调和谐与沟通的“孝”。新标准包括:经常带着爱人、子女回家,每周给父母打个电话,仔细聆听父母的往事,教会父母上网,支持单身父母再婚,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带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动,和父母一起锻炼身体,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现代气息,透露出对“精神赡养”的重视。

  “埋儿奉母是强调讲孝道,而不是真的把儿子活埋”,长期关注传统文化教育的学者普遍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必须分清精华和糟粕,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弘扬。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内在地包含了人类文化进步和可传承的因素,当下中国处于转型期,我们具有历史责任感和面对转型期的紧迫感,一方面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精华,另一方面要把握时代精神,在扬弃中继承传统文化。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5年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埋儿奉母"公益广告引争议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  共2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