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5年时政热点:启东抛荒的耕地就这样被“托管”起来

2015年时政热点:启东抛荒的耕地就这样被“托管”起来

2015-05-20 10:17  |  半月谈  |  责编:钟鸿松 点击收藏

  随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打工,农村抛荒、半抛荒的土地也越来越多,深深刺痛了朱锦荣的心。“农村抛荒地很多,即使不种,农民也得交农业税,所以很多人愿意把土地交给我种,我帮他们交税。”朱锦荣说,国家取消农业税之前,他耕种的土地超过1000亩,“那时候也就5台手扶拖拉机,每亩年收益能有四五百元。”

  经过20多年积累,他接管的土地逐步连块成片,范围不断扩大,自己忙不过来,只能请周边的农机手帮忙。但农忙时节农机手难请,部分农田因此失收。

  求人不如求己。2011年,朱锦荣发起成立锦荣农机专业合作社,陆续购进多台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手扶拖拉机、烘干机以及植保机、开沟机等,全村20多个种田大户成了农机合作社社员。朱锦荣把库房分割成配件间、维修间、仓库、油库、机库,常年有5个人专门负责耕种和维修农机。因为农机用油量大,去年油价低迷时,朱锦荣一下子购进5吨柴油,储藏在自己的油库,后来油价上涨了近20%,让他得意了很久。

  朱锦荣接管的土地最多时超过3200亩,后来自己算不清了,就请曹家镇村两位退休村支书帮他管账。“他这个人啊,农民托管给他8分地,他算一亩,算来算去,自己也糊涂了。”65岁的印耀辉说。从去年10月份开始,他和63岁的陈建平,就帮着朱锦荣到地头核实面积、分清每块地的种植种类,建立台账、发放租金。一直忙到春节,终于把土地全部重核了一遍,125万元的租金也全部发完。

  “现在向农户交租金,每亩每年要五六百元,能挣三四百元。”见记者不解,朱锦荣说,现在粮价上升了,机械化程度提高后,种地成本也在下降,所以收益仍然不错,“即使现在种地不赚钱,我也安心,毕竟没让这些土地抛荒。”

  不过,朱锦荣还是有隐隐的担忧,因为目前种地的多是和他差不多岁数的老人,他雇用的帮手也是老人。“我估计自己还能忙几年,希望儿子能来接班。”朱锦荣的儿子目前在启东滨海园区做生意,开了好几家门店。“你儿子的生意挺好,他不一定能看上这些土地。”印耀辉在一旁嘀咕道。

  外来的“启东农民”

  朱锦荣目前是启东接管农田最多的“种粮大户”,但更多的“种粮大户”,是外地人。来自连云港灌云县的潘广时便是其中一位,目前托管三个镇1000多亩地。

  “15年前我刚到启东时,有很多田地荒芜,只要帮村民交农业税,土地就可以给我种,而且收成全归我。”当时,潘广时夫妻带着刚出生的女儿,一家三口跑到启东“讨生活”,身无所长,只能靠种人家的地谋生,却从此站稳了脚跟。

  2000年,潘广时种了14亩的“老黄瓜”,当年就挣了11万元,后来借给堂兄做生意亏了,他更加坚信土地上的商机。40亩、100亩、200亩,潘广时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主要种麦子和大豆,一年两季,每亩每年赚500元左右。”潘广时显得有点小满足,乐呵呵地说,“种田无忧无虑,没人管,图个自在。”

  前两年,潘广时花16万元租下南阳镇光明村废弃的村小,把它改造成自己的“根据地”——堆放各种农机、种子、化肥农药等,去年又花30万元建起厂房,用来存放4台烘干机。

  与朱锦荣相比,潘广时的规模还显得小了点。“现在我还要努力做大,做大了才有竞争力。”身强力壮的潘广时尽管只有初中文化,最近也张罗成立了一个松散型的农机合作社,30多人,多数是农机手,有活大家帮衬着干。

  拖拉机、收割机、旋耕机、开沟机、播种机……各种农机杂乱地停放在广场上、仓库里。“你雇了几个人?”“就我一个,这些机器我都能开。”不仅能开,潘广时还“懂”修理,因为“捣鼓捣鼓就行了”。在一间被当成临时客厅的校舍墙壁上,挂着各种农机钥匙,也许只有他才分得清每把钥匙的归属。

  “你呀,真该雇人帮帮你,最起码帮你管管台账,不要什么东西都是一笔糊涂账。”在光明村党总支书记包汤兵眼里,小潘很能干也很辛苦,因为是外地人,对本地人客气宽容,显然有时候容易吃亏。去年年底,见小潘实在忙不过来,包汤兵就组织村干部帮他与村民定租赁合同、发放租金。添置烘干机时,同样是包汤兵与电力公司协调增容事宜。

  “如果他们不来种地,这片地真有可能荒了。”包汤兵说,光明村全村近4000亩地,小潘一个人就托管了660亩。“年轻人不会种地,也不愿意种地,以后的地啊,还真得指望小潘他们种下去。”56岁的包汤兵说,再过10年,他种不动了,肯定要把土地托管出去。

  在潘广时所租的村小后面,有一家手套厂,吸纳了附近很多三五十岁的农村妇女,她们的承包田,基本上托管给外地人了。“在她们眼里,种地低人一等,宁可进工厂拿一份并不丰厚的工资,也不愿意种地。”74岁的包汉冲,目前还种着4亩地,他的两个女儿都嫁到了邻村,女婿常年外出打工,女儿们便赋闲在家,这地,却是不会种的。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5年时政热点:启东抛荒的耕地就这样被“托管”起来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3  共3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