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5年时政热点:一位人民调解员眼中的“法治乡村”

2015年时政热点:一位人民调解员眼中的“法治乡村”

2015-06-08 10:03  |  半月谈  |  责编:钟鸿松 点击收藏

  璋塘村70岁的村民阮继珍告诉记者,年轻人外出务工了,村里只有老老小小。自己从不看上面发放的普法宣传资料,一是不认字、看不懂,二是年纪大、眼神差。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杨慧芝提交了一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的建议,呼吁从根本上扭转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上面热、中间温、下面冷”的局面,强调法制宣传内容要坚持实用性,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手机等现代传媒。

  青原区司法局长欧阳春英对记者说,她很赞同杨慧芝的建议,目前区里正在探索把“新元素”引入农村普法。例如,在向村民发放宣传单的同时,一起发放印有法律知识图片的小扇子;鼓励农民剧团排演普法节目在各镇村巡回演出;开设手机客户端平台发送典型案例普法;推广农村“大喇叭”工程,通过与电信部门合作,使传统宣传方式与现代传播方式融合,均取得了较好的宣教效果。

  加强农村法治队伍建设补齐“短腿”

  杨慧芝年近6旬,擅长基层矛盾调解工作,总结出了“四心”“四法”传授推广,但法律知识不足和专业调解人员缺乏经常令她很苦恼,她向记者介绍了一起刚刚调解成功的纠纷。

  2015年初,田北村村民戴亨灿把一头公牛拴在自家门口,村民李文凤牵一头公牛路过戴家,两头牛架着牛角顶了起来。老戴和老李赶紧上前扯牛绳拉牛架,混乱中一不小心,老李自家的公牛一脚踩到了老李脚踝,把老李踩成了粉碎性骨折。

  老李治脚花了上万元,双方因为赔偿闹得不可开交,便找到了杨慧芝。“牛脚踩人脚”这事,可难倒了杨慧芝。她问了周围许多人都说不知咋办,她便跑到邻近的值夏镇法庭找到胡庭长,查阅了相关法律条文才弄清楚,动物打架伤人,双方都要负责。杨慧芝拿着法律条文来回做双方工作,最后老戴终于答应赔偿一半医药费,两家这才息事宁人,安心过年。

  回顾这些年的调解经历,杨慧芝深有感触地说:“基层小矛盾层出不穷,情况复杂,调解过程中经常遭遇法律难题。农村法律人才奇缺,人员队伍不稳,收入待遇较低,严重制约了‘法治乡村’发展进程。”

  杨慧芝说,以人民调解工作为例,作为农村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人民调解工作以国家法律法规和社会公德规范为依据,化解了大量基层矛盾,对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功不可没。然而,人民调解员仍然属于义务工作,工作全凭个人热情,没有任何经费、人员、编制保障。

  在新圩镇,人民调解工作由村书记、村主任、治保主任等负责,没有专人专职,属于兼职工作。近年来,青原区率先在全省实行“以案定补”,调解一起纠纷补贴相关人员50元至150元不等,但平摊到个人,微不足道。区里每年都会组织人民调解员进行一两次培训,但队伍整体专业水平低,无法承担复杂的矛盾调解。

  新圩镇党委书记刘洁说,杨大姐是镇里的宝,帮助镇里化解了大量基层矛盾,每个镇要是都有两个“杨慧芝”,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就有可能了。在乡镇,人民调解员是一个极好的普法和维稳平台,应该建立一支专业化的队伍,定岗、定员、定经费。

  青原区一名叫李海军的律师对记者说:“现在涉及婚姻、打架、欠债、交通事故的法律咨询非常多,我经常接到村民来电。其实农村的法律需求非常大,应当大力加强农村法治队伍建设,让更多专业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杨慧芝告诉记者,她现在名气大了,找她调解矛盾的人络绎不绝,连周边县市的人也经常跑过来,她比法官还累。她的最大心愿是政府出台制度保障,让基层涌现更多的“杨慧芝”,与她一起建设“法治乡村”的美好未来。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5年时政热点:一位人民调解员眼中的“法治乡村”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3  共3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