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5年时政热点:内地西藏班30年 藏族孩子的“梦工厂”

2015年时政热点:内地西藏班30年 藏族孩子的“梦工厂”

2015-07-06 10:07  |  半月谈  |  责编:钟鸿松 点击收藏

  在西藏民主改革之前,受教育是僧人、贵族和官员子弟等少数人的专利,像次平这样的农奴的孩子,是没有求学机会的。

  次平9岁时父亲去世,哥哥是聋哑人,弟弟患有小儿麻痹症,家中除了姐姐之外,再没年轻劳动力。年幼的他要负责放养15只羊,只能在农闲时到乡办小学读书。

  贫困和艰辛未能阻挡次平对知识的渴望。到内地读书的藏族朋友寄回的书信和照片,让他认识到了一个新奇的世界。1987年夏天,瞒着家人,次平参加了内地西藏班的招生考试。

  想去内地上学,要通过藏语文、汉语文和数学考试。次平考了全县第一名,被首次招生的北京西藏中学录取。

  在西藏,从1984年起,接受义务教育的农牧民子女,就享受包吃、包住、包学习的“三包”政策。除此之外,国家还为在内地班(校)就读的藏族学生免除了学费和食宿费。

  次平是村里100多户人家里第一个到北京读书的孩子。面对这份荣耀,他的母亲最终点了头。出发那天,村里人拿出青稞酒,献上哈达给他送行。

  外面的世界有太多惊奇。毕业于上海回民中学西藏班的仁增西绕还记得,飞机上发鸡蛋,他一口咬下去,才知道原来世上还有咸蛋。30年来,包括次平、仁增西绕在内的6万名西藏孩子,带着梦想,走出雪域高原。

  远方的课堂

  在车水马龙、楼宇林立的首都北京,北四环东路几座红白相间,宛如小布达拉宫的藏式建筑特别醒目。这就是西藏孩子向往的北京西藏中学。

  在次平考上北京西藏中学7年后,益西旦增也来到了这里,度过了1年预科和6年中学生活。从家乡到内地,十二三岁的孩子们要逐渐适应内地的气候、饮食和风俗习惯等。在北京西藏中学工作20多年的副校长张梅说,因为语言和文化不同,孩子们还闹出过不少笑话。

  一次,老师让学生把门带上(关上)。学生愣住了,误以为老师让他把门拆下来带走。还有的学生写作文夸老师:“在运动场上跑得像狗一样快。”

  更多的是温情和感动。每逢周末、年节,很多老师都会领上几名学生,要么带着他们去逛街,要么带着他们回家过节。

  跟其他民族的同学相比,益西旦增和藏族同学每周还要多上一门课——藏文。

  益西旦增坦言,到内地上学后学藏语的精力会少一些,但只要自己用心是没问题的。他和很多西藏的孩子,都能流利地讲藏、汉、英3种语言。

  来自拉萨中学的阿旺旦增,现在在北京西藏中学任藏语老师,讲授藏族传统、历史和诗歌。他认为,藏族老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不忘自己民族的文字和语言。

  如今,内地西藏班受到越来越多藏族家长的欢迎。北京西藏中学的招生规模也从最初的每年100名学生,增至目前的270名。

  据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统计,30年来,内地西藏班(校)为西藏培养输送中专以上急需人才3.2万余人,其中近半数为大学毕业生。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21个省市的普通中学、中等职业学校开办有130多个内地西藏班和内地中职班,共有在校生1.8万多人。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5年时政热点:内地西藏班30年 藏族孩子的“梦工厂”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3  共3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