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考时政:捕鱼难糊口 社保不沾边 14万长江渔民愁生计
5个子女葬不起老父亲,村里没一个大学生
调关镇42岁的渔民周德宏由于家里太穷,老婆在儿子两岁时就离开家庭了。他每年都要请一个人帮忙打鱼。收入本来就微薄,还要请人,周德宏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没钱修渔具,刚找朋友借了一两千元,每年这个时候都得借点钱周转。”
更让周德宏心里难以释怀的是,去年64岁的父亲突发疾病去世,兄弟姐妹5人竟然凑不起几万元的安葬费。石首市渔政局一位干部称,周德宏兄弟姐妹5个,都成家立业了,但因为都是渔民,当时每人凑了5000元还不够,又找他借了2万元救急,这才让老人入土为安。
眼下,正值长江中下游休渔期,洪湖市螺山镇长江捕捞村江边停靠着10多艘渔船,有的渔民在给船底刷漆,有的在整修船顶的篷布,有的在修理渔网,一派热闹的备渔景象。
看到记者来访,渔民郑伟清热情地拉着我们到他“家”做客。郑伟清一家三口的“家”就是江边停着的一条只有六七米长、一两米宽的小木船,四五个人进来,就没有下脚的地方。记者看到,除了1个电饭煲、1台收音机、2床破被子、1台煤气灶和一些碗筷,船上就几乎没有其他的东西。但郑伟清还是咬牙供儿子读上高中,为此还欠下两三万元的债务。他说:“我这辈子也就这样了,希望小孩能争气考个大学,换个活法,再也不要来江里受苦了。”
由于居无定所、家庭困难,渔民子弟上学难,教育水平普遍较低。郑伟清说,村里100多户渔民,与儿子一起读到高中的只有两人,还没有一个大学生,一般初中没毕业就辍学了。石首市天鹅洲长江故道渔民得益于1999年的灾后移民建镇政策,在岸上有了房子,又由于国家级保护区的建设分到了田地,但渔民子女教育问题依然突出,多数只读到初中。
“打鱼真是天下最辛苦的事,一年200多天在江上漂,一天24小时轮流打鱼,吃不好、睡不好,一年到头也捞不到几个钱,还个个落下胃病、风湿病。”洪湖渔民龚小仙说着说着,眼角慢慢湿润了。
“我们是被遗忘的一群人”
多地渔政部门反映,渔民因为生活相对封闭,是当地最穷、最弱势的群体之一,被排挤甚至被歧视。同时,由于渔民的非农身份,生活在农村的渔民往往成为农村低保、医保、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国家各种惠农政策的真空地带。这导致这部分人普遍缺乏获得感,上访现象相当普遍。
从事渔政相关工作30多年的宜都市水产局副局长刘哲西称,与越来越多的惠农政策形成鲜明对比,除了燃油补贴和禁渔期补贴,国家几乎没出台过惠渔政策,去年刚出了连家渔船安居工程的政策,每户补3万元,相对于动辄数十万元的购房款只是杯水车薪。
石首市水产局副局长谢进说,不少专业渔民居无定所,户口都没地方放,户口挂到地方了也被排挤,无法正常享受低保、社保、医保等相关政策。
宜都市白水港村65岁的渔民刘成兵对此心理很不平衡。他说,渔民上无片瓦、下无寸土,靠水吃水也吃不饱了,却没有享受到多少好政策;国家发展了,很多农民都富起来了,我们的日子为何越过越难?
石首市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张振华说:“我才上任两年,每年都有渔民集体来我这里上访,要求解决生计问题。我们很头疼,只能请求地方政府帮忙协调。”
无鱼可捕,无处可捕
近年来,“长江三鲜”、“四大家鱼”等主要经济鱼类加速萎缩,一些江段已“无鱼可捕”;而随着长江航运和沿江工业的发展,以及长江江豚、珍稀鱼类、水产种质基地、湿地保护等各类保护区的设置,渔民作业空间被不断挤压,一些渔民“无地可捕”。
在江西鄱阳湖都昌城西码头,一名渔民在整理收拾渔网
无鱼可捕:靠水吃水已吃不饱
记者今年3月下旬到湖北省宜都市白水港村五组房前屋后走访,随处可见倒置在地、盖着雨布的渔船。4月1日长江中下游全面禁渔,村里的渔民们却早早收起渔船渔具,停在江边的几艘渔船也卸掉了发动机,并没有趁着这几天没禁渔再多撒几网。
“我现在一年就趁禁渔期结束后打鱼三四个月,刚开禁时一天还能打个10多斤,到了11月后连柴油钱都赚不到,靠水吃水已经吃不饱了。”白水港村渔民鲁必华说。
在600多公里外的安徽安庆,余云保和大多数渔民一样,今年一个月的刀鱼捕捞季只捕到不到5公斤刀鱼,只有往年3天的量。“四网下去三网空,很多渔民都不下江了。”安庆市渔业部门数据显示,4月27日刀鱼捕捞第一天,安庆袁江村两条渔船的渔民共捕获6条刀鱼,每条刀鱼规格不足一两。安庆市农委相关负责人称,今年长江安庆段创下了刀鱼捕捞旺季尾数、个头、重量等多个历史新低,刀鱼产量不及去年的1成。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一组数据印证了“无刀鱼可捕”的担忧:1973年长江刀鱼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已不足百吨,2011年仅余12吨。而“长江三鲜”的另外两种,鲥鱼和河豚已10多年难觅踪迹。
为淡水养殖提供优质亲鱼的长江“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也在加速萎缩。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科研机构的长期监测数据表明,长江中的“四大家鱼”鱼苗出生量由上世纪50年代的300多亿尾降为不足1亿尾,宜昌江段“四大家鱼”的鱼苗径流量已下降到三峡蓄水前的2%至3%。
长江渔业资源逐年萎缩,渔民渔网的网眼随之越来越小、网越来越密。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曹文宣称,长江现有的渔业资源已经养不活那么多渔民了,无鱼可捕,一些渔民就采用电打鱼、迷魂阵等非法手段酷捕滥捞,严重破坏渔业生态,威胁江豚等食鱼“国宝”的生存,形成恶性循环。在长江中下游湖泊和江边大量存在的迷魂阵,网目仅为0.5毫米至1毫米;重庆江津段的渔船密度和作业强度,已超过其天然水域渔产潜力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