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时政热点 > 2016年国考时政:捕鱼难糊口 社保不沾边 14万长江渔民愁生计

2016年国考时政:捕鱼难糊口 社保不沾边 14万长江渔民愁生计

2015-09-08 09:47  |  半月谈  |  责编:钟鸿松 点击收藏

  无地可捕:航运发展撞击渔民生存空间

  近年来,长江航道整治步伐加快,长江黄金水道日益繁忙,船舶数量增长迅速,去年长江货运量再创新高,已达20.6亿吨,稳居世界内河货运量头把交椅。然而,航运的繁忙却大大挤压了渔民作业空间,一些地方渔民“无地可捕”。

  去年11月份,湖北省秭归县茅坪镇银杏沱村40余户渔民用小渔船将近2公里长的江岸封锁20余天,原本停靠此处的数十艘滚装货船无法正常停靠。长期在此捕鱼捞虾的银杏沱村渔民望家忠介绍,近些年坝上滚装业务发展很快,滚装运输船越来越大,几十艘大船挤满了渔民传统作业水域,尤其是大船在江边层层排开,渔船进出十分困难。渔民要么见缝插针撒几把网,要么只能到支汊小河捞虾。

  半年之后,记者再次踏访银杏沱村,50岁的陈洪元刚从江里把被大船撞翻掉到水里的发动机捞了起来。刘家雄、陈洪元等渔民反映,大船的停靠经常导致渔船被撞坏、渔网被刮走,渔民损失动辄数千元甚至上万元,还常因为事故发生在夜晚而无法确定肇事船只。

  秭归县农业局副局长郑明说,按三峡工程管理相关规定,渔民不能在银杏沱库区水域作业,但这里的渔民大多是三峡移民,没田没地也没有其他生活来源,渔政部门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白水港村渔民刘泽雄指着江里的货船、采砂船、工程船对记者说,这是我们传统的作业区域,都被大船占了,只能去几十公里外的宜昌打。长江石首段九曲回肠,历来是藏鱼肥鱼之地,但由于航运的发展,渔民捕捞区域已不足传统作业区域的1/10,捕捞旺季渔民只能在只有两三公里的江段轮流撒网、昼夜不停地作业。

  多位渔民反映,近年来荆江航道整治频繁,很多江段江底都是石头,网挂到石头上就废了。刘泽雄说:“我们一片网就是1000多元,整治航道的地方都不敢下网;另外,航道整治后水流、水情、底栖生物等都有变化,原来了然于胸的鱼情现在都摸不准了,对打鱼影响较大。”

  “江豚应该好好保护,我们渔民也要有活路”

  近些年,长江沿线建立了一大批江豚、珍稀鱼类、湿地保护区以及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为保育长江生态、减缓渔业资源衰退趋势起到了较好的作用。与此同时,生态保护与渔民生存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湖北省洪湖市有1个国家级江豚保护区、3个国家级种质资源保护区,还有著名的洪湖湿地。但长江干线300多户渔民以及洪湖湖区的三四千户渔民生活却十分艰难。洪湖市水产局副局长周殿明说,过去围网养鱼,洪湖里的渔民一年能赚10万多元甚至更多,现在保护洪湖湿地,围网都拆除了,保护区也不让打鱼了,给渔民每人分了20亩的水面,但水质越来越差,效益也越来越差,仅能勉强维持温饱。

  长江石首段有天鹅洲白鳍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本在长江天鹅洲故道世代打鱼为生的100多户渔民只能转产安置,平均每人只分到了三四分地,此外没有其他任何补贴和政策,为此渔民开始挤占保护区滩涂资源。

  洪湖、石首等地多位渔民表示:保护江豚、麋鹿我们都能理解,但渔民也要有活路。现在不让我们打鱼,因为生态保护把我们的饭碗给砸了,让我们怎么过日子?

  沿江重化、水泥等高污染企业林立,偷排偷放的污水也给渔民带来困扰。洪湖市螺山镇长江捕捞村渔民周良说,原来江南江北都能打鱼,现在对岸的湖南临湘靠江建了个大型化工园,污水排到江里,鱼大片大片地死,打上来的鱼有一股药味。

  恢复生态,转产转业

  记者采访中,沿江渔政干部和专家学者反映,无论是改善渔民生活、实现全面小康,还是支撑长江经济带建设,亦或拯救长江渔业资源、保育长江生态,让长江沿线14万渔民转产安置都势在必行。

6月26日,渔民在长江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永安洲段放流鱼苗

  6月26日,渔民在长江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永安洲段放流鱼苗

  渔民有期盼,形势有需要

  “现在靠水吃水已经吃不饱了,国家干脆全面禁渔,让我们断了江里的念想,转行干别的算了。”渔船、渔网等渔具在家里闲置了一个冬天,靠做苦力、打杂工贴补家用的湖北省宜都市白水港村渔民鲁必华盼着国家赶紧出台转产安置政策,让自家的生活有所起色。

  记者近期在沿江多个县市调研发现,多数渔民有转产转业的需求和愿望,不少人已主动上岸自然转产,还在打鱼的几乎都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白水港村党支部副书记沈明新说,村里绝大多数渔民春节以后都没出去,现在还在外面打鱼的只有几户。“60%以上的渔民都是季节性地打三四个月,打鱼半年以上的只有40%左右。”

  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2014年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长江中下游近88%的渔民愿意转产,90%以上的渔民在40岁以上;受访的99位渔民中,仅有2位渔民的子女在继续从事捕捞业,由于渔民群体已老龄化,长江全面禁渔的阻力也将日趋减小。

  中国水产科学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危起伟称,一方面长江航运的发展和各类保护区的建设让渔民“无地可捕”,长江渔业资源逐年衰退让渔民“无鱼可捕”;另一方面,渔民作业、酷捕滥捞也影响了长江航运和渔业保护;让沿江渔民转产转业、上岸安置迫在眉睫。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曹文宣认为,如连续10年禁渔,让渔民转产上岸,长江四大家鱼会有两个多世代的繁衍,鱼类资源量将倍增,而且个体增大;经济鱼类丰富起来,一些珍稀鱼类将有充足食物,长江生态系统就会逐渐恢复。且长江捕捞量不到水产总量的1%,捕捞渔业退出长江,不会影响我国渔业的持续发展。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6年国考时政:捕鱼难糊口 社保不沾边 14万长江渔民愁生计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34  共4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