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公务员时政热点:苏南农村长出“新集体经济”
——地处江阴长江村的临港经济开发区党群工作部副部长徐剑锋
一二三产可以融合发展
张家港市城郊的农联村通过整合土地、房产等资源,建设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和五金交电广场,发展成为既有农村特色又有现代风貌,集旅游、购物、休闲功能于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农村小镇。句容市戴庄村通过发展有机农业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收入达150万元,“统”和“分”相得益彰,走出了一条纯农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路子。
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开展集体统一服务,既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又为各类市场主体搭建了平台,有利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而振兴繁荣农村经济。
——江苏省农委副主任祝保平
抱团发展前景广
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企业的经营受到一定冲击,但我们这里的村级物业没有出现退租情况,村级收入不但未受影响,反而年年增收。个中原因,主要是我们针对本地产业和企业需求,不仅仅出租房子,还围绕市场打造紧密贴身的“解决方案”,从一开始就密切关注经营风险。
与整个吴江一样,汾湖高新区围绕“镇镇建平台、年年有项目”的统筹发展新思路,于2014年底组建镇级统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苏州市黎里农村投资有限公司,工商注册资本5000万元,其中19个村投资入股4100万元,镇级资产经营公司出资900万元。农投公司致力于发展村级经营性物业项目,确保稳定收益的同时,还把发展的红利分享给各个村集体。
——吴江汾湖高新区农村工作局农经科科长陈轶佩
搞农业也能壮大集体经济
不少人认为,搞农业难以壮大集体经济,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太仓市城厢镇东林村的生态循环农业,每个季节都吸引大批城里人前去观光,村集体收入接近2000万元,其中农业总收入占比近一半。以合作农场为载体的现代农业,正成为东林村富民强村的重要动力源。
通过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集体经济,让那些感叹城市化推进不到自己村的村干部们看到,只要肯动脑筋、不断拓宽农业新的功能,同样能走出一条新路。除了发展现代农业,苏南不少村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建设融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农家乐生态旅游项目,同样让集体经济焕发了生机。
——江苏省委农工办综合处调研员杨国嵘
先立规矩 再谋发展
“亿万富翁当村官”,这是我最不愿看到的“标签”。选择回家乡服务村民不是在投资,公司的业务跟村里没有任何关系,我也不是来扶贫的,而是在严格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好规矩坚决执行,一心一意谋发展,一切本着村庄发展的目标,一切沿着村民幸福的方向,这是山泉村几年来实现大变样的根本。
早就写过入党申请书,但一直没有机会被党组织接纳。回到村里在执行党的方针政策上取得了一定成绩,才继续申请入党。
——山泉村党支部书记李全兴
村党委是农村发展的引擎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村集体才有能力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村民切身利益问题,党群干群关系才能融洽,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才能不落空。
华西村、蒋巷村、长江村、永联村、梦兰村、山泉村等,一个个响当当的经济明星村,都有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做支撑。其中很多村的村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都是优秀的党务工作者、劳动模范。这些村的党政领导班子之所以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最关键的是他们始终坚持发展集体经济不动摇,工作开展有保障,服务群众有实力。
——江苏省委苏南农村的新集体经济专题调研组
“新集体经济”是个方向
苏南农村的蓬勃生机,与很多地方的村庄形成强烈对比,这与“新集体经济”给予前者的充沛活力分不开。从苏南实践看,发展“新集体经济”是个方向。
“新集体经济”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体现了多种所有制在农村协调发展的方向。与传统村级集体经济相比,“新集体经济”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与民营经济实现了公平竞争,互利共赢,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苏南众多集体经济强村,往往也是民营经济发达村。集体经济退出竞争领域,主要为民营企业提供不动产租赁服务,为民营经济投资创业拓展空间、搭建平台;民营经济为集体提供收入来源,其管理机制、竞争活力也推动集体经济转型发展。
“新集体经济”顺应百姓需求,体现了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的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强村是基础,富民是目的。苏南众多村庄在持续做大做强集体经济的同时,不断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增加村民股份分红,实现强村发展和富民兴业有机统一。
“新集体经济”适应农村实际,体现了填补农村公共服务缺口的发展方向。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需要大量的公共投入。在农村公共服务由公共财政保障短期内还难以实现的当下,一些村级组织“穷”得什么事也办不了;而“新集体经济”发展好的地方,农民收入、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农民幸福指数都较高。
“新集体经济”回应群众诉求,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治理、民主管理的发展方向。“新集体经济”发展好的村,几乎都有一个带头的能人,同时实施民主管理。建设新农村,既要靠能人,也必须靠民主。山泉村的村支书李全兴,把经营管理企业的才能和村民自治制度运用到发展“新集体经济”中,依靠村民自治,实现“民主促民生”,短短4年时间就让一个经济薄弱村变身先进村。
从更宏观的视角看,“新集体经济”绝非简单“靠山吃山”,其成长壮大,是一个主动而为,不断以改革创新释放新能量的过程。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我们需要的正是这种勇于改革、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干劲。
华图网校带你每天看时政,轻松阅读三分钟,期待您的关注华图网校,预祝您成“公”!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