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事业单位综合备考:网民微信圈集资调研
如果说“股评家”网络直播是传统非法证券咨询穿上了新的“马甲”,那另一种名为“众筹调研”的活动则可谓新奇。
2016事业单位综合备考:网民微信圈集资调研
记者调查发现,一家网站通过其微信公众号,正在开展一种名为“众筹调研”的服务。所谓“众筹调研”,是指由某不特定个人在这一微信公众号上发起一个项目,经其简单审核后上线。网友可支付一定费用参与该项目,支付费用后得到一只股票代码。当参与网友达到发起人设定的下限后,发起人上传一篇关于前述个股的所谓“研究报告”,供参与集资的网友阅读。
该机构对此类业务的监管风险并非一无所知。在众筹项目页面尾部,该机构用小字提示众筹研报不构成任何买入和卖出的投资建议,不对支持者的任何投资决策和投资结果负责。但如此提示,更像是自我免责而非审核标准。
由于绝大多数众筹项目发起者并非专业人士,他们并不具备区分研究报告和投资建议的能力。在记者购买的一份调研报告中,一位匿名网友以“某个股即将成为借壳标的”这种传言性质明显的理由进行推荐,疾呼“手要快,莫追高”,却在三行之外强调“不构成投资建议”。变脸如此之快,令人啼笑皆非。
为了深入了解此类项目从发起到成形的全部流程,记者以某私募投资研究人员身份在该平台发起项目后,很快接到其工作人员电话。该工作人员简单询问记者虚构的工作经历后,未做任何核查即将记者发起的项目上线,并表示可以使用笔名作为发起人名称。
“报告不需要有估值模型,无论什么表现形式都可以,图表、文字均可;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政策传闻或消息传闻,只要言之有理,把你推荐买入的逻辑说清楚就好了。”网站工作人员如此“指导”记者撰写调研报告。
既未获得证券咨询从业资格,也不在某持牌机构供职的记者,没有前往上市公司调研,仅根据网络信息与个人判断撰写“研究报告”后,也很快得到审核通过。
据与记者联系的该网站工作人员透露,该服务去年四季度上线,至今已成功发起数百个项目,每次集资规模少则500元,多则上千元。筹集资金初期由网站与发起人平分,若发起人多次成功并获得网友青睐,则可以调高分红比例。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一些互联网社交平台逐渐成为非法证券咨询的温床。记者调查发现,此类非法证券咨询活动呈现传播范围大、资金流转隐蔽、监管职责不明晰等特点,亟待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