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务员时政热点:分级诊疗步入改革深水区
医联体:求“利益共享” 戒“自我割肉”
旨在推进大医院带动并衔接基层医疗、康复、护理服务体系的医联体建设,是分级诊疗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然而,一些受访的公立医院负责人坦言,由于在院际间考核、利润返还、收入分配、成本支出等方面缺乏制度设计,目前不少医联体建设形式大于内容,无法利益共享,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联系及结合的动力不足。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举例说,自牵头组建儿科医院联盟后,该院住院、手术的病人大幅降低表明:病人分流至异地或基层医疗机构表明分级诊疗效果初显,但财政补助未完全到位,物价体系亦未变化,公立医院收支失衡,亏损差额无从弥补,直接影响医务人员的收入水平,无异于“自我割肉”。
北京同仁医院原院长伍冀湘说:“医联体建立后,总院门诊量减小,与院方签订全职合同的医生若下基层服务,则应按兼职合同发放薪酬,差额由相关部门或基层医疗机构补足。这符合分级诊疗原则。”
对此,上述北京市卫生部门负责人认为,公立医院首先要突出公益性,对分级诊疗、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口支援、抗震救灾等上级委派的职能性任务,必须无条件执行,不谈利益。当然,不能回避,完成这些指令性任务确需资金保障,有时无法到位,即便如此,从全国范围看,北京市财政对医疗卫生的支持力度已非常大,这就是现状。
打造利益共同体,不能仅盯着“直接收入”,需换思路。上述北京市卫生部门负责人举例说,对心脑血管等常见病患者,大医院将其下转至社区医院康复治疗后,紧张的床位及时腾出,可接收更危重病患,病人压床现象缓解,接收患者人次增加,周转率提高,无论大医院还是社区医院,收入都能提升,“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共享”。
医联体建设是系统工程,之所以越往下推越难,关键在行政化的医疗服务供给与多元市场化医疗服务需求间的矛盾。受访专家认为,要真正把医联体做实,亟须在院际间考核、利润返还、收入分配、成本支出等方面做好制度设计,使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发展共同体。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