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卷(2)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知识点】亚里士多德的教育观点
【答案】D.
【解析】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按年龄进行分阶段教育。对儿童进行和谐教育的观点。
2.【知识点】20世纪后教育的特点
【答案】C.
【解析】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3.【知识点】教育的功能
【答案】B.
【解析】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人们把已有的文化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文化得以发展。体现了文化的创新功能。
4.【知识点】个体身心发展规律
【答案】A.
【解析】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5.【知识点】教育研究方法
【答案】A.
【解析】教育行动研究是指在教育情境中,由教育实践者(通常指教师)进行,目的是改善教育专业的实践,采取批判、自省、质疑的研究精神,借以实践其教育理想并获得专业成长与提升的一种研究。
6.【知识点】课程的类型
【答案】C.
【解析】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其《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
7.【知识点】课程改革
【答案】C.
【解析】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为目的,体现了直接经验在课程中的重要地位。
8.【知识点】教学原则
【答案】B.
【解析】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直接感知学习对象。夸美纽斯的观点正是直观性原则的体现。
9.【知识点】教学评价的分类
【答案】A.
【解析】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它主要依据教学目标和教材编制试题来测量学生的学业成绩。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不以评定学生之间的差异为目的。教师资格考试属于绝对性评价。
10.【知识点】德育过程
【答案】C.
【解析】道德意志是一个人自觉地调节行为,克服困难,以实现一定道德目的的心理过程。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人缺乏道德意志。
1 1.【知识点】德育方法
【答案】A.
【解析】榜样示范法是用榜样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优异成就来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方法。李可就是侯老师为其他学生树立的榜样。
12.【知识点】注意的分类
【答案】C.
【解析】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是由有意注意转化而来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既不同于一般的无意注意,即它仍然是自觉的,有目的的;又不同于一般的有意注意。即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或不需要明显的意志努力)。
13.【知识点】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答案】C.
【解析】迁移是指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题干中的现象是一种正迁移。
14.【知识点】变式
【答案】A.
【解析】变式指概念的正例(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具体变化,也就是通过保持概念的关键特征而变化那些非关键特征,从而构成的表现形式不同的例证。B项属于比较;C项属于反例:D项属于突出有关特征。
15.【知识点】学习策略
【答案】D.
【解析】明明在考试头一天对自己答题时间和检查时间都进行了计划,属于计划策略;第二天考试时明明察觉到自己做题速度太慢了,属于监控策略;明明加快了做题速度,属于调节策略。
16.【知识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C.
【解析】具体运算阶段的特点之一是思维运算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可以进行简单抽象思维。小梦必须借助布娃娃的具体形象才能进行判断,思维属于具体运算阶段。
17.【知识点】情感的分类
【答案】C.
【解析】美感是指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18.【知识点】气质类型
【答案】D.
【解析】题干中沫沫的各方面特征即为抑郁质气质类型的显着特征。
19.【知识点】心理健康问题
【答案】B.
【解析】网络成瘾是指中学生由于过度地和不当地使用网络而导致的一种难以抗拒再度使用网络的着迷状态。并影响其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0.【知识点】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
【答案】A.
【解析】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1.【知识点】教师专业素养
【答案】B.
【解析】条件性知识指的是教师所具有的教育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教育学基本理论、心理学基本理论、教育管理学、比较教育、教育改革与实验、现代教育技术知识等。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