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综合 > 2017事业单位综合备考:银行存款变保险诚何以信情何以堪

2017事业单位综合备考:银行存款变保险诚何以信情何以堪

2016-12-20 10:28  |  人民网  |  责编:华图在线 点击收藏

  本文是2017事业单位综合备考:银行存款变保险诚何以信情何以堪。近日,一篇“农民25万存款被划为保险只剩1元 妻子无钱治病去世”的文章引发舆论关注。

  2017事业单位综合备考:银行存款变保险诚何以信情何以堪

  文章称,2010年8月,50岁的农民士中(化名)和爱人一起来到所在地区的一家银行存入了25万元。在办理完手续后,银行工作人员还赠送他们一份“猫抓狗咬”保险,称如发生意外,可得到医药费等补偿。今年5月,士中的爱人因身患疾病急需用钱,但25万元存款在6年前就被自动划为分红型保险,银行账户里只剩1元。几经周折后,士中最终得到了29万4000元和7000余元的补偿。

  单纯从金额上看,与6年前存进银行的钱数相比,客户的确实现了本金的“保值增值”。但要看到,这种“存款变保险”后面隐藏的严重问题和巨大风险。银行擅作主张捆绑销售,且不明白告知甚至欺骗客户,不仅违反银行业规定,也侵犯了客户的知情权;银行偏离主业的歪风邪气,反让客户“无辜躺枪”,如没到期取出损失大,要提前正常取钱还要花费诸多心血去维权,侵害了客户的核心利益;而最令人心痛的,是士中“望钱欲穿”给妻子治病,却无奈有钱不能及时拿到,最终收获“钱来了,人没了”的苦痛。

  事实上,类似“存款变保险”的事例并不少见,某种程度上,甚至早已成了某些银行“躺着赚钱”的把戏。2007年,人民网就刊发热线新闻,安徽滁州市来安县一村民去农业银行储蓄所存钱,营业员却给他办了一份保险;2013年,媒体曝光河南正阳县有10多户农民的存款变成保险;2014年,山东媒体也报道了“两万‘存’三年,才知是保险”、“10万‘存’成保险,强退要损失三万多”等消息。可见,“存款变保险”的把戏,不仅在多地各类银行较为普遍地存在,而且长期以来,根本就没有得到禁绝。

  之所以出现“存款变保险”的乱象,原因也许多种多样。比如,一些存款人对金融产品和金融风险的防范辨别意识差、警惕性不足,对银行过于信任;又比如,一些金融机构出于天生的逐利本性,不顾服务成色和企业形象,屡屡突破职业规范底线,将存款和保险“捆绑销售”,并且未对存款人履行相应的告知和提醒义务;再如,一些银行故意趁着信息不对称、监管有盲区等因素,玩弄“障眼法”和“腾挪法”,对存款人利诱忽悠,将金融风险转嫁到“上帝”身上。毫无疑问,在现实里,后两种原因更为普遍。症状是银行偏离主业、不顾节操地逐利、不遵纪守法违规运作,表象是一些银行窗口工作人员内外勾结、坑蒙拐骗、欺上瞒下的乱象,再加上监管力量的不够强硬和全覆盖,类似乱象就野蛮生长。

  摸准病灶,才能精准下药。回望这几年的舆论场,不少代表委员都曾对狠刹“存款变保险”提出建议,遗憾的是,出于种种原因,起色并不太大。就在年初的全国“两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表示,今年年底前,银监会要求主要的、有条件的商业银行要全面推开理财产品“双录”(销售过程录音录像同步监控)。目前,距离年底仅剩半月,各地主管部门理应主动扛起责任,打起十二分精神,真正将规定要求抓实抓细,把规范和制度落实到每一个银行从业者的头上。

  当然,狠刹银行业乱象,不能仅仅依赖于“双录”。最根本的,是要高度保障客户权益,畅通客户投诉渠道,并加强日常监管和问责的制度力量。只要在执法巡查和举报受理中发现一起违规案例,就要严肃处理杀一儆百。以高压态势才能倒逼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从内部培训、职业管理、规范操作等环节提升服务品质。所谓外部监管治标,内部“醒悟”治本。只有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良心发现”,“知耻而后勇”,存款变保险等金融乱象的禁绝才能事半功倍。

  一句话,无论哪个时候,银行都要干干净净挣钱、诚实守信经营、全心全意服务。尤其是在金融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倘若再企图靠那些歪门邪道、小坑小骗的伎俩赚钱,就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遭到客户的诟病与抛弃。

  以上是2017事业单位综合备考:银行存款变保险诚何以信情何以堪的全部内容。更多备考信息请关注2017年事业单位考试频道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7事业单位综合备考:银行存款变保险诚何以信情何以堪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