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时政热点:四方面发力完善农业创新生态系统
一个国家或产业的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创新,更需要形成积极的创新生态系统。目前农业发展中存在的诸多滞症,归根结底是因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有限,农业创新生态系统亟待完善。
2017年时政热点:四方面发力完善农业创新生态系统
进一步完善农业创新生态系统对我国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业产业综合竞争力、缩小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应优化农业创新生态链、提高创新系统的开放协同、鼓励中小农企科技创新、提高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能力,切实将农业创新生态构建好、完善好。
优化农业创新生态链
农业创新生态系统内有两条创新生态链——产业链和技术创新链,科技创新决定着这两条创新生态链的生命力。特别是当前,大数据时代要求人们不断变革与自然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将传统的“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和智慧”的思维路径转变为“从数据直接到价值”,科技创新力大幅增强,“智慧农业(7.200, 0.08, 1.12%)”等新事物应运而生。现阶段,“智慧农业”及其科技创新成果在美、荷、法等多个农业发达国家得到高水平运用,且已经形成了创新生态链。
在我国,以农业物联网科技为核心的创新生态链尚在构建中。2010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启动了一批农业物联网项目。比如,在小麦等主粮产业上运用物联网技术、采用智能化精确饲喂系统饲养家畜等,已成为我国农作物种植业、动物饲养业与国际接轨的重要路径。再如,多省市已经开始研发并应用农业物联网科技,构建农业物联网云平台、在花卉种植等多个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等。未来,应进一步鼓励科研院所、高校、农业龙头企业及电信运营商、信息技术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物联网项目建设,重点推进大田生产、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等领域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及产品应用研究,切实建立起多层级的农业创新生态链,并不断优化。
提升农业创新系统开放协同性
创新生态系统是一种协同机制,机制是否有效取决于创新主体间是否具有开放协同性。完善农业创新生态系统,需要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创新主体间的人才、物质、信息、技术的有效互动和交流。在此基础上,还应利用“互联网+”等科技力量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开放协同性。
应该看到,创新生态系统要求从简单的产品竞争向平台竞争转变,而“互联网+”本身就是一个广阔平台。美国现已依托“互联网+”构建了开放协同的农业创新网络。目前,我国的农业创新网络尚在建构中,但已迈出重要步伐。中国知网开发了CNKI智慧农民云平台,农业部科教司也正在打造国家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创新网络中的协调性将进一步提升。
下一步,政府应在加强农业云平台建设的同时,大力提高农业网站的质量及信息资源利用率。鼓励网站优化设计并提供增值服务;强化网站间战略合作,扩大与农企、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从而构建起覆盖全国的农业科技创新网络,多方位提高系统的开放协同性。
鼓励中小农企科技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由占据不同“生态位”且彼此相关的企业组成。在系统内,大型企业通常在资金获取、技术支持、人员培养、政策倾斜等方面占据优势,其“生态位”的位势较高,易于产生创新成果,而中小农机企业创新乏力。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中小企业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要载体要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应尽快出台资金、技术、人才等有针对性的政策促进中小农企“生态位”位势的提高。中小农企也应修炼创新内功,运用好大数据,推动产品向精确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形成持续创新的升级态势。
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创新能力
农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不断演化和自我超越的系统,这种演化及超越的完成依赖高素质的农业从业者。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初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分别占20%、3.4%、0.13%,没有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这些劳动力正向新型职业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转型。
目前,家庭农场主、合作社成员、专业大户及返乡创业人员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科技创新的原动力,迫切需要通过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和农业知识技能培训改善其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率先成为拥有互联网思维、掌握农业物联网应用技能的“智慧农民”。政府应加快构建稳定的政策支持体系,整合涉农培训资金和机构,形成培训合力;各地要根据区域特色及资源禀赋,设置专业和课程,采取“农学结合、弹性学制”的教学方式;同时积极研发在线课堂、互动课堂及认证考试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教育平台,努力实现技术教育与知识技能培训的移动化、智能化,促进广大农业从业者尽快成为懂科技、会经营、善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