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常识备考技巧:历史上的今天6月第四讲
二、古代著名的《武经七书》
《武经七书》是北宋朝廷作为官书颁行的兵法丛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军事教科书。它由《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六韬》《司马法》《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七部著名兵书汇编而成。宋朝以来一直作为武学必读的《武经七书》,集中了古代中国军事著作的精华,是中国军事理论殿堂里的瑰宝。奠定了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基础,对中国和世界发展近代、现代军事科学起了积极的作用。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一)《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兵书,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相传为春秋末吴国将军孙武所撰。它是世界公认的现存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全书共13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孙子兵法》把战争看做关系军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而加以认真研究。要求对战争持慎重态度。主张对敌对国家可能的进攻,必须做好准备,也就是对战争要有"有备无患"的思想。书中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也很重视和强调将帅的地位和作用。它的治军思想,在于文武兼施、刑赏并重。书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名言是科学的论断,揭示了正确指导战争的规律,至今仍是真理。在作战方针上,主张进攻、速胜,强调"兵责胜,不贵久"。在作战形式上,主张在野外机动作战,把攻城看做下策。要在野外机动作战中消灭敌人,就要善于调动敌人。在作战指导原则上,强调"致人而不致于人",争取主动,避免被动。
(二)《吴子兵法》
《吴子》是一部重要的兵家著作。由战国名将吴起著。是反映先秦时期中国军事思想的代表作之一,主要论述了战争观问题。该篇既反对持众好战,也反对重修德而废弛武备。
《图国》篇讲述"内修文德,外治武备"的战争论。《料敌》篇主要讲述如何判断敌情,因敌制胜的问题。《治兵》篇主要论述如何治军,指出战争的胜负不是取决与军队人数的多少,而是取决与军队是否法令严明,赏罚必信,打不散,拖不垮。《论将》篇主要论述将帅的重要和对将帅素质的要求,将帅为全军的统帅,必须刚柔兼备;将帅必须依靠金鼓,旗帜和禁令,刑罚来治军和指挥作战。《应变》篇阐述了在不同的情况下的应变之术和作战方法。《励士》篇主要讲述如何激励士气。
(三)《六韬》
《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成于战国时代,是中国先秦时期著名的黄老道家典籍《太公》的兵法部分。全书有六卷,分别《文韬》、《武韬》、《龙韬》、《虎韬》、《豹韬》、《犬韬》各为一卷,共六十一篇,近二万字。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大批竹简,其中就有《太公》的五十多枚,证明《太公》至少在西汉时已广泛流传了。《六韬》的内容十分广泛,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它的战略论和战术论。
《六韬》是一部集先秦黄老道家军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主张柔弱胜刚强、韬晦不露和安静玄默等,同时又引用"黄帝"之书,通过周文王、武王与吕望对话的形式,论述治国、治军和指导战争的理论、原则,被誉为是兵家权谋类的始祖。
(四)《三略》
又名《黄石公三略》,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黄石公的著作,是中国古代的一部著名兵书,与《六韬》齐名。此书侧重于从政治策略上阐明治国用兵的道理,共分上、中、下三略:《上略》主要通过对“设礼常,别奸雄,著成败”的分析,论述以“柔弱胜刚强”为指导、以收揽人心为中心,以“任贤擒敌”为宗旨的治国统军的战略思想及其实现的方法。《中略》主要通过“差德行,审权变”,论述君主驭将统众的谋略。《下略》主要内容是“陈道德,察安危,明贼贤之咎”。
据传黄石公是秦末汉初的五大隐士之一,排名第五。《史记.留侯世家》称其避秦世之乱,隐居东海下邳。其时张良因谋刺秦始皇不果,亡匿下邳,与下邳桥上遇到黄石公。黄石公三试张良后,授与《太公兵法》,临别时有言:“十三年后,在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公即我矣。”
三、三十六计中著名的计策
(一)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三十六计中相当精彩的一种智谋,它的精彩之处在于,以逆向思维的方式,以表面看来舍近求远的方法,绕开问题的表面现象,从事物的本源上去解决问题,从而取得一招致胜的神奇效果。
相关典故: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来借指用包抄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其撤兵的战术。
(二)以逸待劳
以逸待劳计是《三十六计》第四计,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相关典故:“猇亭之战又称夷陵之战,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蜀汉出军东吴,气势强劲,陆逊用以逸待劳的方法,一把火,烧毁蜀军七百里连营,蜀军大乱,章武二年(222年)八月在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蜀汉军伤亡惨重,慌忙撤退。陆逊创造了战争史上以少胜多、后发制人的著名战例。
【预测演练】
【预测题 单选】下列事件中,与孙膑无关的是:
A.田忌赛马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夷陵之战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战争与历史人物。
第二步,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猇亭[Xiāotíng],发生在三国时期,是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帝三个月后,刘为了给关羽报仇,挥兵攻打东吴孙权,气势强劲。孙权求和不成后,决定一面向曹魏称臣,避免两线作战,一面任命陆逊为总指挥率军应战。陆逊与刘备相持七八个月后,最终于夷陵一带打败蜀汉军。夷陵之战的惨败,是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又一次实力大损。
因此,选择D选项。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