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课程 题库 资讯 师资
加微福利
APP 400-8989-766
search
公考题库 > 事业单位 > 职测-联考C类

(单选题)

中国人千百年来讲道德,却讲错了道德,只讲到独善其身的“乡愿”道德,却没讲到兼普天下的“狂捐”道德。结果是中国思想中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理论谁都会说,却很少人敢做,因为一做就倒霉。孔夫子攻击“乡愿”,但是千百年下来,人人是“乡愿”,并且以“乡愿”身份,骂“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少数人“人格有问题”。我们不要忘记:检定人格的第一标准,是看一个人有没有特立独行的、大无畏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人格”,而不是看他有没有匹夫匹妇的“小人格”。不确认出这种检定标准,中国人的道德不会有进步,中国人将永远在滑头的道德水平上做小市民,中国人永远不会做大丈夫。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检定人格的第一标准是看一个人有没有特立独行的“大人格”

B.中国人千百年来所讲的只是独善其身的槽头的“乡愿”道德

C.中国人千百年来缺乏的是“虽千万人,昔往矣”的“大人格”

D.只有确认检定人格的正确标准才能使中国人的道德产生进步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讲了中国人千百年来讲错了道德,很少有人具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人格”,接下来说明孔夫子和人们对人格的不同认识,然后提醒我们检定人格的第一标准,是看有没有“大人格”。最后一句总结观点,即不确认出检定人格的正确标准,中国人的道德就不会有进步。文段结构为“分—总”,强调的是确定检定人格标准对中国人道德提升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知识点:意图判断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事业单位 职测-联考C类
华图在线app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