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公考人生 > 社会新闻 >
华图公考专家于洪泽受访 首度分析疯狂公考热
2010-12-02 08:56  半月谈 点击: 载入中...

 


  11月26日,2011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工作正式结束,最终报名人数达到1415138人。这场年度“盛世”越来越像一场庞大而疯狂的“约会”,而他们的“意中人”最终只能接受百万大军中的少数“幸运儿”。其中最狂热的“追求者”们再次创下了历史上的报名-招录比记录――4961∶1!

  “国家能源局节能与科技处主任科员及以下”,这就是那个受到近五千人狂热追求的岗位。它也成为了这个冬天最新的“史上最火公职”。然而不出意外的话,它的记录将像那些前任“一样”,被下一年度公务员考试的疯狂“趋附者”们再一次刷新……

  这场犹如当年美国“淘金热”般的“疯潮”何时才会退去?

  考生自白:算算公务员考试的代价

  经过连续3年十多次考试后,来自古交的孟非(化名)至今还没有圆了公务员梦。孟非是省内一所高校2007年的毕业生,连续3年时间,他在和同学们合租的房子里,每天起床洗漱之后就是埋头苦读,无论是国家级、省级、还是县级公务员考试,他都报名参加过。而且除过在省内考之外,三年里他还参加过陕西、河南等省的公务员考试。

  孟非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一年参加公务员考试3至4次。每次考试报名费90元,交通费由于地点不同平均约300元,食宿费200元;3年一共报了四次辅导班,累计共12000元,外加资料费2000元;面试时的置装费1000元,请人面授面试技巧1000元;笔试通过后面试、政审、体检,往返交通、食宿等共计3000元。按每年3次考试算,三年下来,孟非为报考公务员净支2万余元,这还不包括他为考公务员留在太原的食宿费用。

  “我每个月包括吃饭、买衣服以及人际交往在内,花销在1500元左右,如果加上这部分花销又多了5万。”孟非说。

  和清晰的金钱账相比,经济系毕业的孟非还时常会盘算自己三年的机会成本账。“青年时代最好的三年时间都给了各地的公务员考场和培训班,”孟非回忆说,毕业当年他原本可以去一家合资企业上班,但在周围同学的“劝说”下,开始了漫长的“考公”路,三年时间他全职“考公”,为此失去了众多工作机会。同时,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原本相恋5年的女友也提出了分手。

  因为执着考公务员他认识了不少朋友,他发现在这个圈子里他的成本并不是最高的,一些辞职考、待业考、全班考等各种各样的极端类型,花销远比他高出许多……

  孙强(化名)终于成为了湖北省某乡镇政府的公务员。为了这个公务员身份,他足足苦熬了三年。

  2007年,孙强大学毕业,在就业潮流冲击下,孙强没有留在城市,来到了湖北省的一个乡村当了一名大学生村官。

  2007年初,中组部决定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并且在湖北、浙江等五省市,开展从村两委主职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的试点。孙强所在的县每年都有两三个公务员指标留给大学生村官和基层干部,对于那些多年在基层工作的农村干部来说,这是一个甚为难得的转正机会。

  2008年、2009年,孙强连续两次参加了公务员考试,但都没有成功。后通过熟人介绍,孙强找了一名老师进行面对面培训,“一堂课3000元”,主要培训笔试科目(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和面试两部分。几个月不定期地培训下来,孙强花掉了3万元。当然,“天价培训”也给孙强带来了回报。在第三次公务员考试中,他终于从上百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被正式录取为乡镇公务员。

  孙强大概算了一下为当公务员付出的成本:报名费约100元,体检费200多元,备考资料100元,交通费100元,为此买了一套西装和一双体能测试穿的跑鞋共500元……几项成本合计没超过1000元。但如果加上培训费用,数字一下子翻了几十倍。

  面对个人报考公务员的投入,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胡仙芝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绝大多数的考生来说,参加公考的投入和产出是不对称的;尤其是现在很多大学生、研究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准备考试,而结果是不可控的,因为关卡太多,环节过长,竞争风险极大。所以,虽然我支持学生参加国考,却不赞成他们在这条路上孤注一掷。因为确实有很多人,为了公考而失去了太多其他的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2012国家公务员笔试必看课程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优惠套餐A:全科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2011年公务员考试课程表
华图网校命中2011国家公务员考试真题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