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
部分政务微博成为“僵尸”,几个月不更新或“三分钟热度”;政务微博标志体系目前没有统一,命名、认证和定位存在混乱模糊现象,很多政务微博分不清部门工作人员职务、私人身份与机构职能等的区别;沿用传统的“宣传思维”,互动性不足,对网民诉求敷衍,或者干脆直接关闭评论和私信功能,陷入形式主义;言辞不当,出现“雷语”、“悍语”和“官话套话”;决策者重视程度不够;部门利益冲突推卸责任;部门联动机制不畅通;运行制度不规范。来源“政务微博年度报告”
■ 个案
“平安北京”刷屏 曾日掉千粉丝
昨日,获党政机构微博排行榜榜首的“平安北京”微博负责人、北京市公安局新闻中心科长赵峰详解“平安北京”的运作过程。
“忘形”丢粉丝
赵峰介绍,“平安北京”刚创立时,负责微博的8个人是从各警种挑选的、熟悉业务的人。
由于微博的发布需24小时值守,该团队排出“日晚班”,6个人负责日常的微博内容编排和发布,另外几人负责夜间值守,团队变为10人左右。
赵峰说,“平安北京”刚运营时,每天发布三四条微博,主要是解答网友咨询,也会着意挑选一些有助于互动的话题。有一次直播活动“有点儿忘形”,发了过多微博形成刷屏,结果一天损失1000多个粉丝。
为此,赵峰和微博团队的同事走访专家,在专家的建议下,每天按照10至15条的频率发微博,一直延续至今。
网上网下配合
赵峰称,随着“平安北京”运行成熟,渐渐形成一些类似品牌化的栏目,比如“平安北京直播间”,邀请一些专家级的民警为网友直播等。
同时,“平安北京”还组织一些网下活动,比如参观警营、警民座谈,以及为打工子弟捐赠图书等公益活动。
前台后台联动
据悉,“平安北京”曾要求对网友做到“件件回复”。赵峰坦言,当粉丝突破百万级别之后,逐一回复变得不甚现实。
“平安北京”把网友分为四类,一类是“打招呼”的;一类是遇到疑问需要解答的;一类是遇到具体事项需要办理的;另外是对警方有批评意见的粉丝。
目前,“平安北京”已建立“工作流转单”制度,“前台”“后台”联动。比如遇到网友的求助,微博团队(“前台”)将会通过“流转单”提交给相关的业务主管部门(“后台”),该部门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事件调查清楚,然后反馈到“前台”答复网友。据统计,目前“平安北京”已承办具体事项200多件,回复咨询3万多件。
- 华图网校推荐订阅
- 关注华图网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