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向来被很多同学称为玄学,玄之又玄、难以把握、无从下笔……不可否认,申论考察阅读理解、综合分析、提出和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等方面能力,而这些能力的界定比较主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申论之玄就不难理解了。加之,考试是在特定时空和场景下的竞争,这更加大了申论的难度。申论的最难题和易错题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耳畔。今年青海申论又有什么样的最难题和易错题呢?让笔者为大家细致梳理。
谈及最难题和易错题,今年青海A卷的文章写作可谓当之无愧。作文题干为:根据你对给定资料5中划线部分“有获得却无感”的认识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1)自选角度,利益明确;(2)练习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不超过1000字。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很多同学拿到试卷后,看到题干要求深入理解“有获得却无感”这句话,所以就是写民众没有获得感,其实不然。文章主题的确定,的确需要弄清关键句的具体内涵,但是绝对不能忽视材料梳理,否则,就会脱离材料文本,自由发挥。申论文章写作中心主旨是唯一的,如果自由发挥必然容易出现跑题现象。
而结合材料理解“有获得却无感”这句话,就是这篇文章的难点。材料5第一段提供的内容为,2019年更多民心所向、基层所盼的惠民政策密集推出,而且含金量十足。而第二段开头第一句话就说,这些民生政策是否抓得准、如何做得实,让群众有获得感是一项重大课题。第二段最后一句话说,民生政策不是宏大叙事,更关乎日常一餐一饭、一颦一笑;民生政策不应该高高在上,而应该始终保持触手可及、感同身受的温度。将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出,当前我国政府的确推出很多含金量十足的惠民政策,而且的确让民众获得了实惠,可是,这些惠民政策经常是宏大叙事,不接地气,难以落实;高高在上,仿佛是对民众的施舍,让民众感受不到其中的尊重之意。所以,惠民政策让民众“有获得”却“无获得感”。
材料5第三段提供的内容为,民生领域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补齐的短板,而这些短板的存在会抵消获得感、幸福感;民生政策的出台到获得群众认可,中间有很远的距离。细致审读第三段,民生领域短板和民生政策难以贯彻落实,也同样让民众“有获得”却“无获得感”。
难点的存在必然导致易错点。很多考生只写“没有获得感”,却没有涉及到政府惠民政策的密集出台,必然就无视民众的“获得”。这样的文章显然只写对了一半,对得分肯定会有影响。另外,因为很多考生未能把握“有获得却无感”这句话的两层内涵,在写作分论点时,必然有失偏颇。
此次青海B卷的大作文同样是这次考试的难点和易错点。B卷大作文主题为“深挖乡村内涵,实现乡村振兴”,很多考生拿到试卷一阵欣喜,准备果然没有白费,关于“乡村振兴”,之前备考过程中,已经准备了足够多的素材和范文。但是我们深入理解这句话,我们会发现,这句话分为两个部分,“深挖乡村内涵”和“实现乡村振兴”构成了条件关系,换言之,只有“深挖乡村内涵”才能“实现乡村振兴”,这句话的重心落在前半句“深挖乡村内涵”上。如果只是围绕“乡村振兴”来写,必然偏离题意,即使不能算作完全跑题,但是也偏离中心主旨,对得分有很大影响。难点决定了易错点,因为这个难点的存在,必然导致很多考生出现跑题的错误。
最后,华图在线预祝诸位考生都能在此次考试中摘取理想的成绩,一展平生所学,不负孤灯相伴;也欢迎大家继续关注华图在线,在这个平台以学会友,以学明志,以学自强,去眺望那东方冉冉升起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