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华图网校 > 其他(不用) > 考试资讯 >
广东招考1824名公务员 大四学生倾巢报考
2009-10-14 11:09  广州日报 点击: 载入中...

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将从明日开始接受网上报名。记者昨日采访了解到,广东不少大四学生都打算报名国考,纷纷赶着办理网银(公考需网上付费报名)。不过,今年七成人员要求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门槛”,让不少雄心勃勃的备考者叫苦不迭。

排队办网银准备报名

昨日下午,建设银行来到广东商学院设摊,免费为学生办理网银,以便报名国考时网上付费。从广商学生办理该服务的拥挤情况,足以一窥学生报考公务员的踊跃情况。

午饭时间刚过,摊点前慢慢排起了长龙。人太多了,直到下午3时许建行撤摊退场,广商财政(税务)专业的大四学生小房仍未办成网银。他说:“我只能等下周二再来办了。”

据建行服务人员介绍,昨天150个免费名额都已办满,下周二才能再提供另外150个名额。

大四学生“倾巢”报国考

小房告诉记者:“我们宿舍四个同学都报考公务员,我们班里报考的也接近100%,很多同学还会报公考辅导班。”小房从老师那里得到过消息,得知近几年财税学院95%以上的学生都报考过公务员,而每个班都有十多人能考上。另外,广商新闻专业大四学生小佳表示,她班里至少也将有过半同学报考。

广东其他高校情况相似。如华工大会计专业大四学生小唐称,她班里约有六成同学表示会参加国考;广东工业大学自动化三班的小张则称:“买书准备的有一二十人。”

花万元上“公考保过班”

准备报名国考的学生那么多,这个巨大商机肯定不会被放过。

先说“教材”——报考公务员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套公务员用书,有的还有两三套。还有培训班——培训班可谓五花八门,“基础班”、“提高班”、“冲刺班”,还有最高级别的“VIP保过班”。据介绍,读“VIP保过班”要一万多元,不过最后若通不过笔试,可获退90%的费用。

广商财政(税务)专业小文介绍,国庆期间,她班里有20多人放弃休假报读公务员培训班,她的室友小非上过两天的“申论培训班”,花费480元;室友小旗读了5天的“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课程”,花了1000多元。

团以下退伍兵算“基层经历”

(记者 潘芝珍)此次国家公务员考试计划招录1.5万人,七成人员要求有基层工作经历,这一条件让准毕业生叫苦不迭,同时还困惑不已:什么经历才算“基层工作经历”?

广州大学法学专业大四学生小邓从今年初就开始准备公务员考试了,他认为,这一新规定让他的选择范围窄多了。也有部分受访学生表示没所谓,因为对他们来说,“参加国考只当练笔”。

公务员饭碗还吸引了不少企业白领、乡镇事业单位职工,对于“基层工作经历”,他们更多的是困惑。

“我毕业后在保险公司上过班,后来到了银行。这些经历算不算基层?”毕业两年多的小许忐忑不安地问遍了老同学、老同事,没有一个人能回答,反而还引起了老同学们的新问题:当过兵的、读过研的、还有毕业后在基层实习过的……算不算“基层工作经历”?

记者专门就此查询得知,在2009年中央公务员考试中,基层工作经历是指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是指具有在县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等基层和生产一线及农村工作的经历。曾在军队团和相当团以下单位工作过,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报考中央机关的人员,在地(市)直属机关工作过,也可视为基层工作经历。

两年以上期限如何计算?据介绍,规定中的“两年”的计算方法是:截止到2010年7月,报考人员在基层工作的累计时间为两年。

广东738职位招1824人

昨日,2010中央机关国家公务员招考职位表已在人保部官方网站公布(http://www.mohrss.gov.cn)。中央机关及市属单位明年将招录公务员1.5万余人,比去年多出约2000人。其中用于招录具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计划数也较去年多了两成。

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广东省相关单位此次准备了738个职位供1824人上岗,税务和海关等部门仍是招录人数较多的国家机关单位。

本次招考全部采取网络报名的方式进行,报名时间为2009年10月15日至24日。公共科目笔试将于今年11月29日在全国各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直辖市和部分较大的城市同时举行。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再次郑重声明,本次考试不指定考试辅导用书,不举办也不委托任何机构举办考试辅导培训班。

2010国考这些改变要注意

肯定变

工作经验很重要

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要求: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用于招录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应达到70%以上;对招考人数较多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各种项目计划的部门,拿出一定职位招考适当数量的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项目的人员;对招考职位所需要的基层工作经历进行重新界定。

有关人士表示,此项新规定将确保高素质的、有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进入重要国家机关或者直属机构。要求基层工作经历的趋势一年比一年明显,体现了工作经验对于做好行政工作的重要性,也再次强调了公务员选拔对于综合能力的要求。

调剂职位更公平

招考方案中规定,面试人员名单将由计算机自动生成对社会公布;将在网上统一公布调剂职位,并面向社会统一调剂,使符合调剂资格的考生能够公平参与调剂。此外,各招录机关均设置咨询电话,为考生报考提供便利。

虚报材料会出局

记者注意到,为确保考试的公平公正,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和国家公务员局正在制定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办法。考生报考时提供虚假报考申请材料的,一经查实,即取消报考资格;对伪造、变造有关证件、材料、信息,骗取考试资格的,以及在笔试、面试和体检中作弊的,视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

此外,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联合相关执法部门,对利用无线电设备及网络作弊的考生和相关人员进行严肃查处。

也许变

行测试题顺序有变?

据有关培训机构专家介绍,从此次公布的报考条件中,明显感觉到面试有改变。“具针对性,就是要在全局的基础上,加大对岗位特定内容的考察。”一位专家表示,“招考方案对面试考官小组组成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所有考官都应受到专门的培训。”

据悉,本次国考的另一大变化是调整了行测顺序,而此变化据说是为了考察考生应变素质而设定的。有相关专家透露,本次行测考察的内容顺序,从上一次考试的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判断推理、数理关系、资料分析,变为本次的言语理解与表达、数理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常识判断。

该专家分析称,若考察2008年的行测顺序,得出的结论很明显:2009年行测的内容可看作是文理分开,学员比较适应,而今年再次变成文理交叉,相信对于许多考生来说,这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当然不利中也存在有利的一面,一是使考生有了一个心理适应的过程,不会因开头题目过难而放弃,二是不会为常识判断耽误过多时间。

申论分为两类试卷?

据悉,本次申论试题将分为两类,其一是测试考生理解阅读能力,并要求在答案中体现其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测试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将这些观点简明畅达地表述出来。

而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和行政执法类职位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并能使用精炼文字,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据分析,申论试题的变化,主要是考察应试者梳理资料、理解问题、中观思路、微观执行的理解能力,并可在此基础顺利操作。

记者就此向广东省人事厅有关人员求证,并未得到确切回复。

【考生备忘录】

报名时间:2009年10月15日8∶00开始,至2009年10月25日0∶00结束。

报名网址:http://bm2010.scs.gov.cn。也可以通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址(http://mohrss.gov.cn)和国家公务员局网站(http://www.scs.gov.cn)上的相关链接登录网上报名系统。

报名方式:在上述时间内,报考者可以在网上下载报名表格,提交报名信息进行报名。

资格查询:10月15日至10月26日期间,登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查询是否通过了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报考其他职位。10月15日8∶00至10月25日0∶00期间,报考申请尚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可以改报其他职位。

10月25日0∶00至10月26日18∶00期间,报考申请未审查或未通过资格审查的,不能再改报其他职位。

报名序号:10月28日8∶00后登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查询报名序号。报名序号请务必牢记。

确认缴费:11月2日9∶00至11月7日16∶00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或所选考区考试机构网站进行网上报名确认及缴费。未按期参加报名确认并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考试。

印准考证:11月23日9∶00至11月28日16∶00期间,登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网站、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或所在考区考试机构网站下载打印准考证。

进行考试:11月29日上午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14:00-16:30申论。

结果查询:2010年1月上旬登录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国家公务员局网站查询。对部分基层艰苦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特殊职位等,最低合格分数线将予以政策倾斜。

发表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

表情:
匿名

最新评论

一周资讯排行
本月资讯排行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意见反馈 | 合作加盟 | 媒体关注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网址导航
Copyright©2006-2010 htexam.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华图网校 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38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