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络上谁最红?不是哪路明星,也不是哪路草根,而是距今1000多年的“诗圣”杜甫。
3月伊始,一组名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微博上流传,在这些再创作的图片里,杜甫时而手扛机枪,时而挥刀斩西瓜,时而身骑哈雷摩托,时而肩扛一桶水……
记者采访获悉,这场网络风潮并非偶然,其背后是专业的公关团队策划的。
网络杜甫不断穿越确实很忙
据悉,这组图片的原图来源于语文课本的一张插图,这张插图是人教版高二《语文》课本里《登高》一诗的插图,图中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着风略抬起头,面带忧郁。
但经过网友涂鸦,杜甫身世凄苦、忧国忧民的形象完全被颠覆了。起初在微博上流传的几张图片中,杜甫只是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抗重型机枪、弹吉他、骑摩托、 拿着iPhone自拍、骑着自行车去购物等等。但经网络传播后,不断有网友加入到涂鸦队伍中,在网友笔下,杜甫俨然成了“万金油”,什么事都可以干:变身篮球高手上演灌篮绝技,变身时尚潮人听iPod,甚至变身成网游主人公战斗……各种形象数都数不过来,不少网友感叹:“杜甫也太忙了!”
“杜甫很忙”走红网络后,辛弃疾、李白等文化名人也“中枪”了。这些涂鸦作品中,网友还设计了台词,演出了一段段搞笑的剧目。有网友给杜甫和辛弃疾设计的拍照段子,在微博上得到了上万次的转载量。
谁也不会想到已经仙去千余年的大诗人杜甫会成为当今的网络红人。“杜甫很忙”的系列图片在博得网友一笑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少争议。有的人认为这是对杜甫的不尊重,是对传统文化的亵渎;而有的人则表示无伤大雅,只是娱乐一下,没必要上纲上线。
反对者青年人的恶搞不应被纵容
除了微博,80后、90后聚集的SNS社交平台人人网上对“杜甫很忙”的讨论也非常热烈。
从上周末开始,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封面部记者钱贺进的文章《从“杜甫很忙”看当代青年》在人人网上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截至昨日下午六点,该文被网友分享14000多次,阅读80000多次。
“我的态度很明确,反对这种恶搞。”昨日,钱贺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这是小孩子的涂鸦之作,倒没有什么,但是微博上却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还赞其有才,我就不能容忍了。”
“恶搞杜甫,我觉得是对文化的不尊重。”钱贺进坦言,他的这些言论也许不够宽容,撂倒了一批人,“网上支持我的观点的人很多,当然拍砖的也大有人在。”
“有人说我不懂小孩子的创新,我是个没有童年的人。”钱贺进告诉记者,其实他小时候也会对课本上的人物进行涂鸦,“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干过这种事,所以我觉得这不是所谓的创新,小孩子这样做本没有什么,但是青年人这样有意恶搞是不应该被纵容的。”
真相背后是营销团队的策划
对于“杜甫很忙”持宽容态度的有之,持反对态度的也不少,谁也不能说服谁。中青报的一篇社论《“杜甫很忙”风靡互联网:一场快闪式网络狂欢》则是从网络传播的角度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文章说:“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影。”作者的这种猜想对吗?
据网友透露,这场网络风潮的背后是专业的公关团队策划的,国内著名的营销人士薛永昱便是策划者。
记者通过QQ联系上了薛永昱。他承认这是他的团队所为。薛永昱坦言,“杜甫很忙”这组图片大部分都是出自团队成员之手。“这是我们帮一个博物馆做的策划,想引起更多人对那家博物馆的关注。”对于博物馆的具体名称,薛永昱说不方便透露。
对于有人说这是对杜甫的不尊重,薛永昱说,没必要那么上纲上线,“就是娱乐一下,这让大家都记起了杜甫,回忆起初、高中时代,没什么不好。”
“我想这也不会入‘学者’的眼吧,如果有学者出来反对,那是他们在炒作。”
各方态度
杜甫故里:可借此宣传扩大知名度
记者电话联系了成都杜甫草堂的宣传营销部,接电话的工作人员并不愿意接受采访,他们告诉记者,他们的观点都在其官方微博上发布了。
记者打开新浪微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官方微博,发现3月26日21点52分和21点53分,对于此事杜甫草堂发了两条微博:“现阶段的一种时尚, 一种潮流。我们打开网页,看到的是:‘孩子们的顽劣天性、无邪童真,枯燥课业带来的繁重压力,祖国未来活跃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调皮的孩子,无奈的杜甫,‘南村群童’再次调侃诗圣,公若在世,何处?拄杖一叹,宛然一笑而已。”
宛然一笑之后,杜甫草堂又说:“但这是童心吗?这是幽默吗?这就是潮流吗?这值得鼓励吗?这已丧失了对人格最起码的尊重,何况是对这样一位被尊为‘中华民族脊梁’的伟大诗人?包容有尺度,娱乐有底线,世界文化名人值得世界的尊重和礼遇,‘杜甫很忙’值得我们思考和反省……”
杜甫故里河南巩义对此事的态度又如何呢?杜甫故里布展工作已接近尾声,很快就将开馆迎宾。巩义市文广新局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可以借着这股网络势头,“联合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回应此事,扩大杜甫故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杜甫研究专家:他本就有调侃精神
程韬光,河南省杜甫研究会副主席、学者,其力作《诗圣杜甫》获去年茅盾文学奖提名。他对“杜甫很忙”的看法颇为开放。
“昨天,接到国内外一些杜甫专家学者电话,问我的看法。我上网一看,不由得笑起来:孩子们太有才了!甚至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扩大杜甫在现在学生中的了解度,以及让成年人回味杜甫的生平文章,都有种剑走偏锋的积极作用。”
程韬光说,实际上,历史上的杜甫就有种自我戏谑、调侃的精神。
如他回忆童年的诗句: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其顽皮形象,跃然纸上。
又譬如,他流寓秦川时,写的诗《空囊》苦涩而又幽默:“翠柏苦犹食,明霞高可餐。世人共鲁莽,吾道属艰难。不爨(cuan)井晨冻,无衣床夜寒。囊空恐羞涩,留得一钱看。”诗人在诗中说,世人以胡做乱为苟得富贵,自己因直道而行只宜艰难穷困相属,活该到了断炊、无衣的地步。聊以自慰的是,还有一个小钱为我看守着钱袋子呢。
也许,正因杜甫于贫饥之中意兴不减、诙谐风趣的性情,方可支撑其精神,从而顽强地走向一处又一处的人生风雨!
但他强调,对于杜甫不能过于“恶搞”。(郑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