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热点:“用工荒”面临三碰头 亟待分类纾解(2)
其次,中西部崛起快与东部产业转型慢并存,导致一线劳工供需矛盾扩大。王新宝告诉记者,绍兴市往年在中西部一些省份设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现在已经不愿合作。“当地政府说,你们以后别来了,我们本地要用这些工人。”他说的这些省份,主要包括中部地区的河南、安徽、江西等地,云贵川的出工情况好一些,而绍兴今年打算把企业招工的“大篷车”开到更远的甘肃、广西去。浙江省经信委的产业转移调研显示,这个省的产业转移呈现东扩、西进、北上的“三箭齐发”局面,对市场、劳动力成本或土地条件敏感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纷纷向中西部转移。浙江省工商局调查显示,全省1124家外迁企业中,从事加工制造业的占总数的68.1%。
而另一方面,东部沿海的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并非朝夕之功。浙江贤盛轻纺有限公司总经理吕勇说,5年前他的公司有1000多名员工,年产值1亿多元,现在产值达到2.5亿元,工人却减少了800多人,只需200多个人就够了。“我们把能用机器替代的岗位都换成机器了,但人还是不够,尤其是一线的普通工人。”
第三,劳动力向服务业流动而导致制造业“招工难”加剧。近年来,包括浙江在内的东部沿海地区纷纷提出要提高三产的增加值。根据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前三季度,浙江省服务业增加值达到9992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比GDP高0.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44.2%,略低于二产增加值(11684亿元)。浙江省还提出今年服务业投资增长力保13%,超过工业投资增长1个百分点。
绍兴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副局长朱永潮说:“现在80、90后的小青年,不愿意干枯燥的工厂活,更何况搞三产赚的还比二产多。”去年底这个局开展的企业用工情况调研发现,从用工结构看,45岁以下的青壮年务工者占比较高,达到75%;46岁及以上年龄的务工者占比25%,但稳定性较高。“随着国家提倡进一步发展服务业,我们有必要提前预警,注意引导劳动力的合理分流,避免一大批高不成、低不就的待业人群出现。”
宜分类纾解用工矛盾
针对今春“用工荒”面临制造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结构调整、劳动力流向、劳动力分布等三方面的矛盾,一些企业和基层官员呼吁,应针对不同情况,分类纾解沿海地区的用工矛盾。
第一,政府应坚定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王新宝说,绍兴近年来狠抓产业转型升级,理论上应该减少用工人数,但随着实体经济呈现良性扩张,制造业企业纷纷扩大投资规模、增加产能,实际上用工人数还是相应紧缺。不过资质好的企业,用工情况也会好。因此需要坚定信心投实业,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巩固良好的发展局面。
第二,切实减免企业负担。当前一些企业仍在反映赋税过重,致使企业想改善工人工资待遇而力不从心。杭州一名想通过企业上市做大做强但又怕被税务核查的企业家坦言:“公司有25%的产品是不开发票的,企业靠偷税生存,心里很困惑。”
第三,引导媒体少炒作“用工荒”,多宣传用工好的企业。不少企业家和基层官员说,媒体连篇累牍报道“用工荒”,让一些务工者产生浮躁心理,纷纷要求抬高身价,在当前经济环境下将进一步加重企业负担。应当积极引导舆论,在尊重劳动者各项权益的基础上,呼吁他们理性看待就业市场,与企业共渡难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