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西太原理工大学博士后招聘简章
山西备考交流QQ群:203543301
太原理工大学前身是创立于1902年的国立山西大学堂西学专斋,是我国最早成立的三所国立大学之一。经过百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学校已经建设成为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学府,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也是国家中部地区重点建设的五所高校之一。目前,学校共设11个博士后流动站,分别为化学工程与技术、矿业工程、力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利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技术和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校先后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省、市重点科研课题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与众多国内外知名研究院所成立了工程研究开发中心。近年来,学校从海内外引进大批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在许多学科领域已形成科研特色和创新优势,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学校现热忱欢迎海内外优秀博士毕业生来校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入站待遇
1.博士后薪酬:全职博士后工资每人每月8000元,住房补贴每人每月1000元。
2.科研启动金:入站后学校提供科研启动金2万元。在站期间获得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后,学校额外资助配套科研经费(面上资助2万元,特别资助4万元)。
3.全职博士后医疗保险每人每年按20万元保险赔偿金额投保,子女可入托校幼儿园或就读子弟小学。
4.科研奖励:在站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可按照《太原理工大学科技工作奖励办法》参照在岗教师执行。
5.出站待遇:出站考核优秀且符合我校人才引进条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可优先选择留校工作。
二、申请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水平,品行端正,身体健康,无不良记录。
2.已获得博士学位(尚未取得博士学位证明的需要提供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证明材料),年龄在40周岁以下。
3.对科学研究有浓厚兴趣,具有敬业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4.具备全脱产在本站从事全职博士后研究工作的条件。
三、申请材料
申请进站的博士后研究人员,请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1.登陆中国博士后网站http://www.chinapostdoctor.org.cn/Program/Main.html在线填写并提交入站申请,生成《博士后申请表》后打印2份。
2.身份证复印件、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博士学位证书复印件各2份(尚未取得博士学位证明的需要提供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证明材料)。
3.两位本学科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专家的推荐信各2份,其中含申请人博士生导师。
4.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术部门考核表2份(中国博士后网站下载)
5.太原理工大学博士后进站申请表(附件1)2份。
6.个人思想鉴定表2份。
四、招聘原则
按照公平、公开、公正和择优录用的原则,对申请进站的博士后科研人员采用资格审查、学术交流及面试等方式进行择优录取。
五、研究方向与招收人数
博士后流动站 |
学科方向 |
招聘人数 |
化学工程与技术 |
化学工程 |
不限 |
化学工艺 |
不限 |
|
生物化工 |
不限 |
|
应用化学 |
不限 |
|
工业催化 |
不限 |
|
矿业工程 |
采矿工程 |
不限 |
矿物加工工程 |
不限 |
|
安全技术与工程 |
不限 |
|
地下工程 |
不限 |
|
煤矿机电工程 |
不限 |
|
力学 |
固体力学 |
不限 |
工程力学 |
不限 |
|
机械工程 |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
不限 |
机械电子工程 |
不限 |
|
机械设计与理论 |
不限 |
|
车辆工程 |
不限 |
|
矿山机械及其自动化 |
不限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物理化学 |
不限 |
材料学 |
不限 |
|
材料加工工程 |
不限 |
|
功能材料 |
不限 |
|
电气工程 |
电机与电器 |
不限 |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
不限 |
|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
不限 |
|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
不限 |
|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 |
不限 |
|
先进能源技术及控制工程 |
不限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不限 |
水利工程 |
水文学与水资源 |
不限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不限 |
|
水工结构工程 |
不限 |
|
水利水电工程 |
不限 |
|
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
不限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物理电子学 |
不限 |
电路与系统 |
不限 |
|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 |
不限 |
|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
不限 |
|
智能感知与控制 |
不限 |
|
环境科学与技术 |
环境工程 |
不限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安全科学与工程 |
不限 |
六、联系方式
通讯地址:山西省太原市迎泽西大街79号太原理工大学人事处
邮编:030024
联系人:赵大可,史慧贤
电话:0351-6018191
E-mail:zhaodake@tyut.edu.cn
shihuixian@tyut.edu.cn
二〇一四年四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