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湖北长江大学“粮食作物产业化创新中心”联合招聘公告(2)
(三)PI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
共设22个PI方向,具体见表2,每个方向的具体研究内容见附件1。
表2 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PI方向
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实施框架(2014-2017) | |
目标: 研制完成适用于湖北未来10-30年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和小麦)产业化生产的关键技术,并实现大范围推广应用,明显提高湖北省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水平、效益和效率。 |
|
方向 | PI方向 |
Ⅰ 作物新品种选育 Ⅰ-1 作物强优势新品种选育 Ⅰ-2 面向产业和多用途的作物新品种选育 |
1、水稻强优势新品种选育(编号Ⅰ-1-1) 2、水稻多抗新品种选育(编号Ⅰ-1-2) 3、水稻专用特用品种选育(编号Ⅰ-2-1) 4、高山玉米强优势新品种选育(编号Ⅰ-1-3) 5、丘平玉米强优势、多用途新品种选育(编号Ⅰ-1-4) 6、小麦高产优质新品种选育(编号Ⅰ-2-2) 7、小麦耐湿、多抗、多用途新品种选育(编号Ⅰ-2-3) |
Ⅱ 作物种质资源创新 Ⅱ-1 产量关联种质资源创新 Ⅱ-2 非生物逆境关联种质资源创新 Ⅱ-3 品质关联种质资源创新 Ⅱ-4 种质资源创新方法 |
1、作物产量关联基因的挖掘及种植资源创新(编号Ⅱ-1-1) 2、作物非生物逆境关联基因的挖掘及种植资源创新(编号Ⅱ-2-1) 3、作物品质关联基因的挖掘及种植资源创新(编号Ⅱ-3-1) 4、作物种质资源创新方法及其在育种中的应用(编号Ⅱ-4-1) |
Ⅲ 作物高产高效安全生产 Ⅲ-1 节省劳力、高效利用资源的生产技术 Ⅲ-2 抗灾、减灾栽培技术 Ⅲ-3 提高品质、增加附加值和形成品牌的栽培技术 Ⅲ-4 作物安全生产技术 |
1、“稻-麦”两熟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编号Ⅲ-1-1) 2、作物节氮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编号Ⅲ-1-2) 3、“玉米-麦” 两熟全程机械化生产关键技术(编号Ⅲ-1-3) 4、作物抗灾减灾关键技术(编号Ⅲ-2-1) 5、高品质及高附加值水稻栽培技术(编号Ⅲ-3-1) 6、再生稻高产关键栽培技术(编号Ⅲ-3-2) 7、作物关键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编号Ⅲ-4-1) 8、无公害作物生产关键技术(编号Ⅲ-4-2) |
Ⅳ 作物产后技术与营农 Ⅳ-1 主要粮食作物规模化生产的产后环节关键技术 Ⅳ-2 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营农模式及其促进技术 |
1、湿润地区规模化谷物干燥新技术(编号Ⅳ-1-1) 2、主要谷物精加工新途径(编号Ⅳ-1-2) 3、湖北典型农区规模化营农模式及其促进技术(编号Ⅳ-2-1) |
1、个人简历。包括学习经历、工作经历,研究经历与成绩等。
2、相关证明材料。包括学历、学位、职称、“人才称号”等证书复印件;承担科研项目、科技成果获奖、发明专利授权等证明复印件;5篇重要创新性论文的全文复印件;重要专著封面、版权页和目录复印件;担任国际学术会议主席、特邀报告的邀请信、通知等复印件。
3、聘用后的工作计划和设想思路。竞聘PI及团队成员者需提交较详细的4年工作方案与研究目标(指标)。
4、现在任职证明(协同创新中心协同体内人员可免提供)。
5、推荐信。引进人才需同行推荐信3份。
四、招聘程序
1、应聘者提交材料(应聘协同创新中心PI及其团队成员的材料既可以以团队形式提供也可以个人形式单独提供);
2、学校或中心对应聘者材料审核后确定面试人选;
3、学校或中心组织面试和考核,确定聘任人选;
4、学校或中心正式聘任,与聘任人员签订聘任合同;
5、应聘材料提交时间:高层次人才引进可在任意时间提供材料,长期有效。主要粮食作物产业化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PI及其团队成员招聘提交应聘材料时间期限为:来自于协同体内单位的应聘者需于2014年10月24日前提交应聘材料;协同体外应聘者需于2014年11月4日前提交应聘材料。
五、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湖北省荆州市 长江大学西校区农学院
邮编:434025
联系电话:张文英13647166816(负责人才引进);危文亮18627825101(负责PI团队招聘)
E-mail:张文英wyzhang2006@gmail.com; 危文亮whwenliang@163.com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