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招考资讯 >2019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公共场合的公民文明何以不再“欠费”?

2019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公共场合的公民文明何以不再“欠费”?

2019-03-26 16:49  |  华图在线  |  责编:何妍 点击收藏

  公共场合的公民文明何以不再“欠费”?

  一、热点概况

  2018年8月21日,在济南开往北京的G334次列车上,一名男子在女乘客上车前,先坐在了属于女乘客的座位上,女乘客上车后,继续“霸座”,并拒绝与乘务人员沟通,称“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

  2018年8月22日晚,当事男子孙先生回应:称自己当时态度不太好,现在对自己的行为很后悔,并向女乘客表示道歉。2018年8月23日,济南铁路局方面称,涉事男乘客的行为属于道德问题,不构成违法行为。2018年8月24日,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公司表示,孙某被处治安罚款200元,并在一定期限内被限制购票乘坐火车。

  2018年10月28日10时08分,重庆市万州区一公交车在万州长江二桥桥面与小轿车发生碰撞后,坠入江中。

  2018年10月29日14时20分,经公安机关走访调查并综合接报警情况,初步核实失联人员15人(含公交车驾驶员1人);10月31日0时50分,黑匣子打捞出水并交给当地公安部门;10月31日23时28分,重庆万州长江二桥坠江公交车被打捞出水;11月1日15时,已找到13名遇难者遗体,身份已全部确认,仍有2人失联。

  2018年11月2日,公交车坠江原因公布,据车内黑匣子监控视频显示,系乘客与司机激烈争执互殴致车辆失控。

  2018年10月29日上午,北京一辆678路公交车行至南三环外环,驶出洋桥西公交站时,车内乘客邓某(女,57岁,本市人)称自己坐过站,要求司机停车。因车辆已驶出公交站,司机拒绝了邓某要求。

  邓某突然用手提的整箱牛奶击砸司机手部,公交车司机躲闪中车偏离正常行驶方向,紧急刹车后,仍与左侧车道一辆正常行驶的小轿车发生剐蹭。

  目前,嫌疑人邓某因涉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丰台公安分局依法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工作中。

  二、主流观点

  @人民日报:高铁霸座、马路“碰瓷”、遛狗不牵绳还打人…为什么规则会被无视?很大原因在于违反规则的“代价”不高。在不文明行为随时可被“现场直播”的今天,每个人都需要培养一点尊重规则、敬畏规则的“镜头感”。无论技术怎样进步、社会如何发展,规则都是“基础设施”。

  @新华社:遭“链式曝光”,无疑是“高铁霸座男”付出的舆论代价,换个角度看,这也是网民以“破鼓万人捶”的方式给他敲响的警钟——“我劝你善良”,免得中了自己扣动扳机的“舆论评判之枪”。

  @机智大夫:辱骂司机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一车人的生命都掌握在他的手里?用手机攻击司机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他稍微一不注意就会酿成事故?拿自己的性命不当一回事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会牵连到他人?你要死要活是你的事情,请不要拉上别人替你垫背,你的愤怒、你的愚蠢都是你咎由自取,别人不能为你的错误买单!愚蠢不可怕,可怕的是因为一个人的愚蠢害了整车人。

  三、深度分析

  社会在高速发展,文明礼貌的价值观虽已成为主流,但是由于价值观的多元,每个个体对于自身和他人的认知,以及公共空间中自己应有的表现差异却十分明显。在特定场合,这样的区别会让人产生不同的言行举止,特别是当这样的行为被媒体放大时,就容易引起很多人的讨论。

  四、面试模拟

  在高铁列车上,一名男子挤占了其他乘客的座位,并拒绝女乘客归还座位的要求。此事经媒体曝光后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有网友称之为“高铁霸座哥”。对于这样行为,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近年来,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屡见报端,而这样的现象可能也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从中国式过马路、不文明排队,到景区到处被刻满“XX到此一游”的现象,以及题目中提到的高铁霸座行为。更有甚者,重庆公交司机由于和乘客发生了争执,导致车辆失控掉入江中,最终造成十几人死亡的惨剧。对于这些现象,我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第一,社会整体素质的进步难掩一部分人自身素质的缺失。曾经有人对公共文明做出了这样的定义: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有些人虽然物质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仍然以自我为中心,即便是在公共场合,都认为自己的利益是第一位的,并没有顾及其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例如,有的人在吃自助餐的时候一味地抢抢抢,而没有考虑自己实际的用餐量,最后导致大量的食物被浪费;有的人在过马路的时候,为了一时便利,将自己置身于车水马龙的危险之中,曾经有人这么评价这种行为:“闯红灯成功了就快了几十秒,失败了就快了一辈子”;还有的人在景区乱写乱画,甚至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对基本的社会文明进行赤裸裸的挑衅……这些行为在我们呼吁公共文明的今天显得尤为刺耳。所以,我们每个人应该认识到自身权利的边界,自己的合法权益需要维护,但是也要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我们的言行举止彰显的不仅仅是自己的素质,也影响到了社会大众的利益。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人和朋友,当我们在面对他们的时候总是充满了爱心和善待,我们也应该在面对其他人的时候有同样的心态,古语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我们自己能够种下文明的种子,别人也会善待之、呵护之,让文明的参天大树荫蔽每一个社会成员。

  第二,规则的缺失和监管的不到位,让不文明的行为在公共空间肆意生长。公共领域的文明事实上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成熟,但是正如树木的成长需要裁剪,公共空间的行为也需要规章制度的约束。正如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后,很多人在乘坐公交车时都会主动劝阻其他乘客和驾驶员的争吵,避免悲剧重演。甚至还有乘客因为公交车司机吵架被其他乘客赶下车的情况。然而,仅靠个人的自觉和散落于每个人心中的正义感难以从根本上保证良好的公共文明环境,这时候就需要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和日常监管的执行。苍蝇不叮无缝的鸡蛋,规章制度的完善一方面能够明确每个人在公共空间的权利义务,让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另一方面也让我们处罚违规行为更加有法可依,为执法者赋能,避免执法者的尴尬。除此之外,很多时候我们已经明确了在特定场合每个人应该遵守的规则,但是由于缺乏监管,这些规则在遇到挑战的时候,却难以形成有效的制约。例如高铁霸座事件,在遇到霸座男说自己无法起身不能归还座位时,列车员和乘警也不能直接将其带离,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让规则失去了震慑力。常言道: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应该进一步做到让规则更有生命力,更有约束力,让这些规则长“牙齿”,就像火炉效应那样,让所有人知道,制度不容违背,“火炉”不能触及;一旦有人触及“火炉”,必须无一例外,都要受到“烫伤”的严厉惩处。

  当然,从近十年的社会发展来看,公共场所的文明礼貌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共识,文明自律成为了新的风尚被大家推崇,也就是这样的主流价值观让我们对于一些不文明行为觉得格外刺耳。某种程度上来说,舆论的关注、主流民意的“指责”,形成了这个社会积极向上的推动力。我们在面对不文明行为的时候,应当勇于挺身而出,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利益,让这样的不文明行为受到所有人的谴责,营造人人讲礼、个个文明的社会氛围,让我们公民的素质不再“欠费”!

11
{literal} {/lit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