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招考资讯 >公务员丨【历史上的今天】十月第六讲

公务员丨【历史上的今天】十月第六讲

2019-05-23 16:50  |  华图在线  |  责编:许岩 点击收藏

  第六讲 2018年10月24日,彭德怀元帅诞辰120周年

  【热点链接】

  彭德怀名清宗,后改德怀,字得华,号石穿,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抗日战争中发动百团大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胜利。

  朝鲜战争中,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与麦克阿瑟和李奇微对决,迫使联合国军撤退至北纬38度线以南。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第一任国防部部长,中共第六至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

  1950年7月31日,彭德怀被授予“朝鲜英雄”称号。

  【真题回顾】

  2018-陕西-3.“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这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对老一辈革命家( )的高度称赞。

  A.毛泽东

  B.邓小平

  C.周恩来

  D.彭德怀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时政。

  第二步,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说:“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

  因此,选择C选项。

  2017-国家-3.关于中国外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周恩来和陈毅都曾担任过外交部长

  B.委内瑞拉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

  C.“另起炉灶”是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

  D.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

  【答案】B

  【解析】第一步,题干考查中国外交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的拉美国家是1960年9月28日与中国建交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而非委内瑞拉。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周恩来为中国第一任外交部长,陈毅为中国的第二任外交部长。

  C项:“另起炉灶”这一说法在1949年初毛泽东的著作中多次出现。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在外交工作上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大决策。

  D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面对国际上的复杂情况,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简称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2015-四川-单选-5.下列革命根据地和主要创立者对应错误的是:

  A.海陆丰根据地——彭湃

  B.湘鄂西根据地——方志敏

  C.陕甘边根据地——刘志丹、习仲勋

  D.左右江根据地——邓小平、张云逸

  【答案】B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湘鄂西根据地由贺龙、周逸群等人创立,方志敏是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的创立者。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由彭湃等人创立,是中国第一个农村苏维埃政权。

  C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由习仲勋与刘志丹等人创立,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

  D项:左右江根据地由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等人创立,是中国西南边疆最早的革命根据地。

  【知识拓展】

  一、毛泽东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

  1.背景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2.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过的正确的理论思想和经验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等。

  3.地位确立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党的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性贡献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包含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

  毛泽东从近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状况出发,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主要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

  基本点:①正确认识中国社会各阶级,特别是资产阶级。②正确认识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加上党本身的建设,就成为中国革命的三个主要法宝。这就是中国共产党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并且创造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道路的基本依据。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主要标志。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思想。

  关于人民内部要在政治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在党与民主党派的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等一系列正确方针。

  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充分重视农业和轻工业,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关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等。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

  毛泽东系统地解决了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军队的问题。

  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原则,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提出和总结了一套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

  主要著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等。

  (4)关于政策和策略。

  毛泽东精辟地论证了革命斗争中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指出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主要著作:《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论政策》《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等。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

  主要著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

  (6)关于党的建设。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

  提出“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正确方针。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历史特点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

  (二)大事年表

  1.1923年6月,毛泽东在广州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委员、并担任中央局秘书。

  2.毛泽东1925年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3.毛泽东1925年重游橘子洲时作《沁园春·长沙》: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4.1927年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毛泽东同志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打出来的”的著名论断。

  5.1928年,毛泽东获悉黄洋界保卫战大捷后,诗兴骤起,挥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这首诗。

  6.1930年1月,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阐述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

  7.1930年5月,在江西寻乌作调查;同时撰写《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8.1935年1月出席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被增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实际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

  9.毛泽东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时作《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10.1937年11月12日,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作《上海太原失陷以后抗日战争的形势和任务》的报告,全面阐述了对统一战线和国共关系的意见。

  11.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作《论持久战》讲演。全面分析中日战争所处的时代和中日双方的基本特点,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阐述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战的总方针。

  12.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把党的建设形象地称为“伟大的工程”,即“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

  13.1940年1月,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纲领。

  14.1947年10月,起草《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5.1949年初毛泽东的著作中多次提到“另起炉灶”

  16.毛泽东1949年4月占领南京时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17.1958年5月5日至23日,主持召开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会议改变八大一次会议的有关结论,认为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仍然是国内主要矛盾。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18.毛泽东1959年6月到韶山时作《七律·到韶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19.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主席发出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

  二、邓小平

  (一)邓小平理论

  1.理论提出

  这一理论主要体现在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的各种讲话、报告与会议决议之中。

  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直接称为“邓小平理论”,该会议上邓小平理论被写入党章中,成为其指导思想之一。

  2.理论实质

  邓小平理论是一场以“实事求是”为精神实质的思想解放运动过程中产生或引用的旨在打破精神桎梏,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系列指导思想的总汇。

  3.历史背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4.主要内容

  1992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把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概括为:

  第一,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二,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第三,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主要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经济、政治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第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中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

  第六,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第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分三步走。

  第八,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

  第九,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

  (二)大事年表

  1.“三落三起”

  ①20世纪30年代初,邓小平因在中央苏区遭批斗,撤销职务,直到1935年遵义会议;

  ②第二次“落起”是邓小平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1973年邓小平日常工作得以恢复;

  ③1976-1977年,“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邓小平再次被打倒,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得以复出。

  2.1957年4月邓小平在《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搞建设》一文中指出:“搞建设这件事情比我们过去熟悉的搞革命那件事情来说要困难一些,至少不比搞革命容易”。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于1978年5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思想先导。

  4.1979年11月邓小平在《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一文中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重要论断。

  5.1980年5月邓小平在会见几内亚总统杜尔时强调:“根据我们自己的经验,讲社会主义,首先就要使生产力发展……”

  6.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的中央委员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此次讲话实际上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

  7.“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命题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的。

  8.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发表南方谈话时提出“三个有利于”。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等对外关系指导方针。

  三、周恩来

  1.1941年,皖南事变后,周恩来在《新华日报》上题词:“千古奇冤,江南一叶,同室操戈,相煎何急?”,用来揭露皖南事变的真相。

  2.自1949年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1949年至1958年间兼任外交部部长。

  3.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2018年是周恩来诞辰1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说:“这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

  四、陈毅

  1.陈毅,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新四军老战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十大元帅之一),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

  2.1958年2月起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陈毅在担任外交部长期间,中国与缅甸、尼泊尔、阿富汗等划分了边界。

  3.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第二个战役,以徐州为中心。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统一指挥。

  五、朱德

  1.朱德,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2.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唯一同时指挥过国、共军队的军事统帅。

  3.毛泽东同志称赞朱德同志是“人民的光荣”。

  【预测演练】

  【预测题 单选】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是: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D.市场经济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二步,1992年月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赴武昌、深圳、珠海和上海等地视察,沿途发表了重要谈话,后称为“南方谈话”。“南方谈话”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上述谈话指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只是资源配置的两种不同方式和经济运行的两种不同调节机制,不具有制度属性,是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因此,选择C选项。

  【预测题 单选】下列关于毛泽东思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A.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B.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

  C.群众路线就是立足中国实际,依靠群众抓好廉政建设

  D.实事求是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第二步,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B项错误。精髓是实事求是。A项错误。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有无群众观点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C项错误。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D项正确。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原则,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方针。

  因此,选择D选项。

标签: 公务员    时政热点    
11
{literal} {/liter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