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在2019年甘肃省考中得高分,做到速度与准确度兼得?
俗谚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言语考试中,很多同学也会面临类似的问题:作答言语题目时,读得快的时候会漏掉一些重要信息,导致答案选择错误;慢慢地读,准确率是上去了,但是时间又不够——真是让人头痛啊。那么在即将到来的甘肃省考中,能不能“鱼与熊掌兼得”,既能保证准确度又能保证速度呢?下面小编就给马上要参加甘肃省考的小伙伴们支几招。
第一招:“话题一致直接秒”
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什么叫话题?话题指的是谈话的中心、主题。那么,怎么去寻找文段的话题呢?很简单,找文段主旨句中的关键信息即可。既然知道了话题是什么以及如何去寻找话题,那话题对我们做题有什么帮助呢?一句话概括——正确答案的话题要与文段话题保持一致,不一致的直接排除。所以,只要找准话题,直接观察选项中的话题一致情况,完全可以做到快速秒杀,又准又快,是不是很厉害的一招呢?
下面通过例题让我们感受一下“话题一致”的魅力。
【例1】近年来,对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代文化的综合比较研究,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中国与中南半岛各国边境接壤最长的是云南省,所以各国学者注意的焦点,往往也就集中在云南一隅。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云南的确有很多文化因素与东南亚的考古发现有相似之处,反映出这两个相邻的地区在古代的关系异常密切。不过我们在全面审查此种关系的来龙去脉时,却发现东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某些因素,其发源地或表现得很集中的地区,并不是云南,而是四川。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古代四川、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关系密切
B.各国学者日益关注东南亚古文化研究
C.古代东南亚文化的发源地可能是四川
D.东南亚古文化研究需要开启新的视角
【答案】C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对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古代文化的综合比较研究日益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接着介绍由于中国云南省与中南半岛各国边境接壤最长,所以云南是各国学者的研究焦点。最后通过“不过……却”转折,引出文段的主旨句,即东南亚古文化中明显受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某些因素的发源地不是云南,而是四川。找到主旨句,提取主旨句中的关键词,即四川。
第二步,对比选项。只有C项是与话题保持一致,是正确答案。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云南”为否定的内容,话题不一致。B项和D项:均未提及话题“四川”。
第二招:“背景例子原因要快读”
考试时间有限,言语文字又比较多。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去理解文段内容是考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常言道:“欲速则不达”,这话没错,但是放在言语作答中就难免有点不合适了,如果真的要一个一个字地读,恐怕时间就不够了,甚至会扰乱思路,不知道哪句话才是重点。因此,我们并不反对“欲速则不达”这句话,而是想强调一点,读的确需要读,但是要有技巧地读,做到详略得当。像是背景铺垫、举例论证、原因解释这些辅证,他们的作用是用来论证观点的,本身不重要,因此可以略读,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突出重点,可谓“一举两得”。
先来认识一下这些辅证的标志词。
背景铺垫:随着......的变化 / 提高 / 下降 / 紧缺 / 发展 / 日益突出等;近年来、改革开放以来、目前、日前、当下等。
举例论证:显性标志:比如、例如、以……为例、就是一个例证等;隐性标志:年份、人名、地名、数字、事件、阐明个体特征等。
原因解释:① 因为、由于、理由是、原因是;② 无明显标志词,内容方面是对观点的原因解释。
根据这些标志,就可以判断出背景、例子和原因解释,然后快速阅读即可,并且围绕背景、例子和原因解释的选项为干扰选项,直接排除即可。
通过下面的真题来练习一下。
【例2】从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阶段的流行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的镜像。“抗美援朝,大跃进,大炼钢铁,上山下乡,样板戏”等从政治、经济、文化角度反映建国初到文革结束的时代特征。“下海,商品经济,摸着石头过河,特区"等词语的出现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思想的大转变。进入90年代后,“ok!酷,粉丝”等外来词汇的音译或直接使用充分体现了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郁闷,杯具,给力,蓝瘦香菇”则表达了人们复杂多元的情绪倾向。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社会结构调整提供了流行语的发展空间
B.流行语往往是可变的,流行是短暂的,影响面是广泛的
C.流行语既是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逃避和猎奇的强烈表现
D.流行语是时代价值观的表征,反映着社会群体的普遍心态
【答案】D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提出观点“从新中国成立后各个历史阶段的流行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时代的镜像”,之后以不同的流行语为例进行举例论证。主旨句为首句,即介绍流行语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强调社会结构对流行语的促进作用,与原文主旨表述不符。B项:强调流行语可变、短暂,影响广泛等特征,文段主旨无关。 C项:阐述流行语内容的特点,追求真善美,逃避和猎奇,与文段主旨无关。
【例3】自然资源核算的对象,主要是矿产、森林、耕地和水资源等。挪威和加拿大等林业发达的国家,会更重视森林资源的核算。我国则主要强调森林、耕地和水资源的核算。这是因为矿产和化石能源固然重要,但其市场化程度也非常高。然而,森林、耕地和水资源的性质完全不同。它们向人类提供的“产品”,如粮食、木材和水产等,只是其贡献的一部分,更重要的还是其提供的生态服务,如承载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所有这些生态服务都是不能进口的。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我国为什么选择特定自然资源为主要核算对象
B.正确选择自然资源核算对生态文明建设很重要
C.不同国家对自然资源核算对象的选择各有偏重
D.矿产和化石能源与其他资源在性质上存在不同
【答案】A
【解析】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介绍了自然资源核算的对象是什么,然后提出和发达国家更重视森林资源的核算相比,我国更重视森林、耕地和水资源的核算,然后进行原因解释。文段为“分—总—分”结构,文段的主旨句为第二句话,主要介绍了我国选择森林、耕地和水资源进行核算的原因。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生态文明建设”文段没有论述。C项:“不同国家”主体错误,文段主体是“我国”。D项:“矿石和化石能源”不是强调的重点,文段强调的重点是森林、耕地和水资源的核算。
第三招:“有舍有得、不要纠结”
这个第三招呢,不是具体的做题技巧,而是对考生的提醒。
这首先要提醒考生的是考试时间有限,题目有难有易,不要在一道题上耽误太多的时间。如果看到一道题,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有明确的思路或者作答的方向,说明这道题对考生而言不是难题,可以做出来;但是倘若看到一道题一时半会儿没有头绪(比如像语句排序题、逻辑填空题等),说明这道题不是“你的菜”,千万不要跟他死磕,不要抱着“非要做出来”的想法,否则既会耽误时间,导致后面的题目作答时间紧张或者干脆就没有作答时间,又会扰乱自己的正常思维,导致思路混乱,影响作答的效率,可谓是“得不偿失”啊。因此要注意“有舍有得”,舍得舍得,有舍才会有得,先跳过去那些没有思路的题,去作答其他有思路的题目,等全部题目作答完毕,再回来做之前跳过去的题目,这样既能保证在有限时间内作答最有把握的题,确保得分,又能始终保持清晰的作答思路,对考生而言再好不过了。
其次需要提醒的是改答案的问题。之前碰到很多小伙伴有一个相同的疑虑:“第一次答案选对了,但是后来又改错了,怎么办啊”?如果你也有这样的问题,那么就要注意小编接下来的提醒了。言语虽然是文字阅读的形式,但是他也是客观题作答,是需要根据文段的内容来进行客观的选择的题目。因此在作答言语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摆脱主观想象,不要被自己的思路牵着鼻子走,而是要把自己当成“客观作答的机器人”跟着文段内容走,文段怎么说就怎么理解,照着文段的内容去选择答案。除非真的是因为粗心选错了答案,否则就不要轻易改答案。这点要切记。
最后,考试的号角即将吹响,愿小伙伴们用好招式,成功上岸!
【华图在线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