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欢迎登录

(单选题) 俗话说“无画不年”,每逢春节,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张贴年画,。一张张风格各异、内容多样的年画,承载的无不是中国人祈福纳祥、禳灾避害的愿景,表达了对年的美好________和追求。且不说年画的工艺、形式十分讲究,单是年画中记录的历史信息、社会百态、风物人情、时令习俗、神话传说、小说戏文等,便可谓________、应有尽有,有专家称其为“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图像志”。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遐想 多姿多彩
  • B. 憧憬 鸿篇巨制
  • C. 向往 洋洋大观
  • D. 期望 琳琅满目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根据“承载的无不是中国人祈福纳祥、禳灾避害的愿景,表达了对新年的美好________和追求”可知,“和”表并列,该空与“追求”语义相近,且与“愿景”相照应,应体现有所希冀之意。
    A项“遐想”指悠远地思索或想象,未体现有所希冀之意,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
    B项“憧憬”指向往;C项“向往”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D项“期望”指对未来的事物或人的前途有所希望和等待。三者置于文段均可体现有所希冀之意,符合文意,均保留。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单是年画中记录的历史信息、社会百态、风物人情、时令习俗、神话传说、小说戏文等,便可谓________、应有尽有,有专家称其为‘中国民间社会生活的图像志’”可知,顿号表并列,横线处与“应有尽有”语义倾向一致,且照应“图像志”,应体现年画中内容丰富之意。
    B项“鸿篇巨制”指规模宏大的著作,未体现内容丰富之意,排除B项。
    C项“洋洋大观”形容事物繁多,丰富多彩,可体现年画中内容很丰富之意,符合文意,保留。
    D项“琳琅满目”形容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与“年画内容”搭配不当,排除D项。
    因此,选择C选项。

  • 拓展

    多姿多彩:形容颜色形态多种多样。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逻辑填空 实词或成语辨析,语境分析,对应词句,话题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农耕时代在天寒地冻的冬季,农作物已冬藏,人也冬闲。以过年为中心的人们安享着一年劳动成果,并积储能量,协调关系,接春阳。“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除夕,是的高潮。中国人具有时间不断更的意识,年之将逝,即意味着年之到来。生命的诞生,也正可视为生命的延续。所以我们把除夕和年初一连在一起,把冬储和春连在一起,都属于过年。这段文字旨在讨论:
  • A. 春节与季节更替的关系
  • B. 春节与生命意识的关系
  • C. 春节与秋储冬藏的关系
  • D. 春节与农耕文明的关系
正确答案 B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在农耕时代,冬季是冬藏的季节,也是人们冬闲的季节,人们以过年为中心,安享成果,迎接春阳。而除夕,是辞旧迎新的高潮。随后指出中国人具有时间更新的意识,旧年将逝,意味着新年到来,而新生命的诞生,也正可视为旧生命的延续,所以过年是将除夕和年初一连在一起,是将冬储和迎春连在一起。而“冬储和迎春”代表着新生命与旧生命的延续,故文段重点是强调过年蕴含的生命意识。
    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对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B选项。

  • 拓展

    A项:文段未提及“季节更替”的内容,无中生有。C项:文段未提到“秋储”。D项,“农耕文明”范围太大,而文段主要对中国人的传统“意识”进行分析。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主旨概括

  • 来源

    2019年1116福建省事业单位第四次联考《综合基础知识》真题第50题、2019年1116福建省厦门市事业单位市、区联合招聘编内工作人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真题A第37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以前,年味是母亲亲手包的饺子,是一家人出动大扫除,是备好红纸请村里的老先生手写春联,也是拜年串门讨红包,一声恭喜,几句调侃。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选择提前到酒店预订年夜饭,大扫除可以请家政公司,春联能直接到年货市场上挑,压岁钱更是变为手机上的发红包、抢红包。________________,是传统年味的表达。传统节日的形式不会永远停留在昨日,而会与时间一起奔涌前行,它的文化内涵会借助崭的表现形式,演变成的节庆习俗。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厚重的文化内涵是节日的精髓,鲜活的时代表达让节日充满生命力。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是传统文化的演变
  • B. 这是辞旧迎新的创新方式
  • C. 这是年味与时代结合催生出的新面貌
  • D. 过年的形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正确答案 C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前通过古今对比介绍过年的很多方式习俗发生了变化,横线后指出传统节日会与时间一起奔涌前行,鲜活的时代表达让节日充满生命力。根据上下文语境可知,文段是在强调传统节日结合时代所发生的变化。
    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符合上述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 拓展

    A项、B项和D项:均未提及话题词“时代”,与文段话题不一致。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语句填空

  • 来源

    模拟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众和执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与中国人“逢年过节喜庆应该放鞭炮”的社会习俗是不一致的。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燃放烟花爆竹是“”,是“热热闹闹过年”的重要标志。甚至在很多人的意识中,会有“如果不放鞭炮,怎么算过年”这样的意识。所以许多人看到别人违反法规放鞭炮、点烟花,不仅不鄙视他,而且还会觉得挺高兴,乐观其成,无形中减弱了执行的惩罚效果。下列论断最符合上文观点的是:
  • A. 在法律和社会风俗不一致时法律的实施效果不会太好
  • B. 法律实施效果的好坏完全由法律本身所决定
  • C. 凡是违反社会习惯的法律法规都应当被废除
  • D. 法律法规在制定时应当征求民众和执法者意见
正确答案 A
  • 视频解析
    免费试看
  •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文段最后一句“无形中减弱了执行的惩罚效果”,符合原文。B项对应文段第一句“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众和执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不是“完全由法律本身决定”,属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C项“凡是……被废除”过于绝对,属于偷换语气,与原文不符。D项对应“法律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是由民众和执法者对违法行为的态度决定的”,而不是“制定时征求民众和执法者意见”,属于曲解文意,与原文不符。
    因此,选择A选项。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片段阅读 细节理解

  • 来源

    2018年0324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30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人民警察宣誓有利于激发公安民警的归属感和荣誉感,增强公安民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列情形不符合有关规定的是:
  • A. 新入职公安民警在培训结业仪式上宣誓
  • B. 地震抢险救援突击队民警在出发前宣誓
  • C. 公安民警在警察节庆祝活动上现场宣誓
  • D. 公安民警在春节辞旧迎新茶话会上宣誓
正确答案 D
  •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2021年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19条第(一)项规定,人民警察宣誓仪式的基本要求:(一)宣誓场地应当庄重、严肃,一般应悬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国人民警察警旗。D项茶话会不符合庄重、严肃的场地要求。
    因此,选择D选项。

  • 拓展

    根据2021年版《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第18条规定,公安民警新入职时应当进行宣誓,举行荣誉仪式、执行重大任务、参加重大纪念、庆典等活动时,可以组织宣誓。ABC项符合《条令》的规定。

  • 考点

    基础知识 公安基础知识 公安队伍建设

  • 来源

    2024年多省联考公安专业科目试题 (网友回忆版)第2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复合题

除夜
唐·来鹄①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元日
宋·王安石②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③。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
①来鹄:唐朝诗人,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相传来鹄家宅在南昌东胡徐孺子亭边。家贫,工诗,曾自称“乡校小臣”,隐居山泽。师韩柳为文,举进士,屡试落第。
②王安石:宋代政治家、改革家、文学家,作此诗时身为宰相,正在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
③屠苏:药酒名。

(诗歌鉴赏)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 B. 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 C. 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 D. 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考点

    汉语言基础知识 阅读 诗歌鉴赏

  • 来源

    2019年7月13日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县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语文试题第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诗歌鉴赏) 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 解析

    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王诗中的“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 考点

    汉语言基础知识 阅读 诗歌鉴赏

  • 来源

    2019年7月13日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县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语文试题第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诗歌鉴赏) 下列对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来诗首句“事关休戚已成空”既交代了后面“愁”的所有原因,也奠定全诗愁苦的情感基调。
  • B. 王诗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既紧扣了诗的标题“元日”,又渲染了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
  • C. 王诗用白描手法,极力渲染喜气洋洋的节日气氛,同时又通过元日的习俗来寄托自己的思想。
  • D. 同为辞旧迎新,两首诗表现出的思想情感却不同。来诗愁苦,王诗喜悦,这与他们境遇有关。
正确答案 A
  • 解析

  • 考点

    汉语言基础知识 阅读 诗歌鉴赏

  • 来源

    2019年7月13日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县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语文真题第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诗歌鉴赏) 来诗的结句与王诗的承句都写到了“春风”,两句诗在处理景与情的关系时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 解析

    相同点:这两句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不同点:“又将憔悴见春风”是借乐景抒哀情,借新春之景——“春风”,来抒发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而王诗中的“春风送暖入屠苏”则是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写新年的第一天,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全家老小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的热闹场景,抒发了作者的自信和愉快之情。

  • 考点

    汉语言基础知识 阅读 诗歌鉴赏

  • 来源

    2019年7月13日江苏省泰州市泰兴县教师招聘考试中小学语文真题第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单选题)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根据某高校师生开展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时间用于上网聊天。
  • B. 为了提前完成所有工作,车间开展“生产能手”活动,三天内要求每名职工最少完成200个零件的加工工作。
  • C. 在绿色经济时代,农产品发展的方向是安全,无公害,无菌培养技术能够推动农业朝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广泛受益。
  • D. 不论古代抑或今天,不论宫廷还是民间,辞旧迎新都是中国人过年永恒的主题。
正确答案 D
  • 解析

    A项“绝大多数”和“都”语义矛盾,应去掉“都”;B项语序错误,应为“要求每名职工三天内”;C项“推动农民广泛受益。”搭配不当。故本题正确答案选D。

  • 考点

    言语理解与表达 语句表达 病句辨析

  • 来源

    2019年1026招商银行招聘笔试试题-言语第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复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题。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之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饨”。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那的唐慕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饨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饨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致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现代文阅读) 23说明文按说明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__1__说明文和__2__说明文。(4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 考点

  • 来源

    招教 笔试 初中 语文 2018 云南省 曲靖市 第23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现代文阅读)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1__,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2__。(4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 考点

  • 来源

    招教 笔试 初中 语文 2018 云南省 曲靖市 第24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现代文阅读) 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__1__的说明方法。(1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 考点

  • 来源

    招教 笔试 初中 语文 2018 云南省 曲靖市 第2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现代文阅读) 第③段中画线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5分)
  • 解析

    “至少”不能去掉,它强调“最少”,说明最晚在唐朝就出现了饺子,表示饺子出现的时间之早,去掉后表意不准确。

  • 考点

    汉语言基础知识 阅读 现代文阅读

  • 来源

    招教 笔试 初中 语文 2018 云南省 曲靖市 第2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现代文阅读) 根据文意,说说除夕夜吃饺子蕴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6分)
  • 解析

    除夕吃饺子蕴含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也表示新旧更迭,幸福团圆之意。
    “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是句末的总结句,所以答案应到前文去找。尾段此句前有“吃饺子、辞旧迎新”这样的语句,所以吃饺子的文化色彩之一就有了。另外文章的首段“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可知,春节吃饺子也北方人的传统习俗,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

  • 考点

    汉语言基础知识 阅读 现代文阅读

  • 来源

    招教 笔试 初中 语文 2018 云南省 曲靖市 第27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现代文阅读) 23说明文按说明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__1__说明文和__2__说明文。(4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 考点

  • 来源

    招教 笔试 初中 语文 2018 云南省 曲靖市 第23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现代文阅读)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1__,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2__。(4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 考点

  • 来源

    招教 笔试 初中 语文 2018 云南省 曲靖市 第24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现代文阅读) 第③段除了举例子之外,还采用了__1__的说明方法。(1分)
正确答案
  • 解析

  • 考点

  • 来源

    招教 笔试 初中 语文 2018 云南省 曲靖市 第25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现代文阅读) 第③段中画线的“至少”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5分)
  • 解析

    “至少”不能去掉,它强调“最少”,说明最晚在唐朝就出现了饺子,表示饺子出现的时间之早,去掉后表意不准确。

  • 考点

    汉语言基础知识 阅读 现代文阅读

  • 来源

    招教 笔试 初中 语文 2018 云南省 曲靖市 第26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现代文阅读) 根据文意,说说除夕夜吃饺子蕴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6分)
  • 解析

    除夕吃饺子蕴含了人们对新一年的美好期盼,也表示新旧更迭,幸福团圆之意。
    “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是句末的总结句,所以答案应到前文去找。尾段此句前有“吃饺子、辞旧迎新”这样的语句,所以吃饺子的文化色彩之一就有了。另外文章的首段“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可知,春节吃饺子也北方人的传统习俗,也是一种传统的文化。

  • 考点

    汉语言基础知识 阅读 现代文阅读

  • 来源

    招教 笔试 初中 语文 2018 云南省 曲靖市 第27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复合题

材料:
当下,科普很热,伪科普也很热。
一面是追着新冠跑、比疫情更难防的伪科学。诸如“吃大蒜可治新冠”“我家自来水阳了”等视频流传网络;诸如可抵御病毒、预防新冠的花式商品在网店热卖。它们中,有的打着“高科技”旗号,有的则是人们熟悉的“老面孔”。
一面是科普盛宴“出圈”,“好玩”的科学“圈粉”无数。在中科院联合抖音举办的2023跨年科学演讲中,诺贝尔奖得主、院士学者分享了大脑信号、航空航天、黑土地保护、电磁学等前沿科技,抖音直播间观看人次突破2500万。
科学热中真与假的对撞,反映的正是公众对科学知识的渴望。当人们信息获取的需求通过移动终端被大量释放后,科普方式就应及时“换挡升级”。在公众科普的语境中,更加立体、全面的体系正在被构建,更新潮、更便利的方式极大缓解了科普“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有在跨年晚会云集的平台中突围出的一场跨年科学演讲,以知识的普及辞旧迎新,显然是令人欣喜的现象。
不可否认,当下有效知识的供给依旧不足,这直接影响着人们对知识的获取。由于科学暂时无法满足人们的所有需要,伪科学便可乘虚而入。一些网络博主,为博眼球聘请所谓“专家”,编造“科学流言”,迎合公众猎奇心理;有的蓄意炒作,制造“健康焦虑”,让产品营销披上健康科普的外衣。这些依靠情感赢得信赖的虚假信息,又借助社交媒体的熟人效应,在公众舆论场如石子投湖般一圈一圈传播开去,让公众感觉更加混乱——即便同一个主题和话题,也可能看到各种不同甚至有些彼此矛盾的解读。
事实上,科学本身就是一种进程。在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中,科学家们往往会得到很多不同的结论,有些甚至是对立的。这些并不是“伪科学”,而是需要在不断地研究中去伪存真。这种学术观点之争并不是我们本篇文章讨论的内容。
很多虚假信息的传播,是大量依靠“俘获”受众情感,而并非以事实为基础。当然,在科学传播中,事实与情感并非截然对立,或者说不需要情感的力量。现在,半数以上的移动端用户具备一定教育背景,科普的受众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覆盖人群也已拓展到白领、大学生、企业管理者、人文学者等。他们排斥枯燥无味的灌输式科普、说教式科普,对有趣有料的科普,更加喜闻乐见。这种受众多元化、异质性的特点,决定着科普必须与时俱进,一方面专家得“懂行”,另一方面内容得“好玩”。
那么,作为非科技工作者该如何分辨这种信息呢?这很难,需要学校和社会同时发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尺度,并非一日之功。
在现阶段,科普首先能做的是丰富内涵——不仅仅是科学知识,还应该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现在社会上伪科学传播很快,恰恰表明当下公众的科学方法、思维、知识还没有那么高、那么好。以此次新冠疫情为镜,折射出的正是一些公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的现实。包括“冷核聚变”“基因编辑婴儿”等事件,一定程度上没能让公众更加理解科学,反而会让他们更加质疑科学。所以,如果希望通过科普培养公众的科学理性,让人们掌握科学方法,理解科学精神,那么就需要把科普从“解释科学是什么”转向“科学为什么”上。因为“科学的精髓是其方法”,如果只向公众讲解科学的成果和发现,而不讲解严格的科学方法,那么人们何以区分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
科学实验中的曲折有时比科学成果本身更吸引公众。科学就是在试错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科学往往是先设立假说,然后针对这些假说进行试验。科学在探寻真相的征途上探索着,踉踉跄跄地蹒跚前行。当一种假说被证伪时,假说的提出者当然会很沮丧,但是,这种证伪恰被认为是科学事业的精髓所在。
广大科技工作者在进行科普时,不妨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来讲述他们走过的路,陈述成果,也呈现探索曲折的过程;点明结论,也聊聊千百次试验运用的方法。只有在真诚沟通中传递科学精神的内核,提高人们对科学类流言的“免疫力”,才能让公众拥抱一个温暖而不是冷冰冰的科学。

(主观题) 概括分析伪科学形成的原因。(8分)
  • 解析

    1.移动终端释放了公众信息获取的多元需求,急需缓解科普“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且受众呈现出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覆盖人群范围广,排斥灌输式、说教式科普。
    2.当下科普无法满足需求,伪科学乘虚而入。
    3.网络博主价值观错误。为博眼球聘请“专家”,编造“科学流言”,迎合公众猎奇心理;蓄意炒作,制造“健康焦虑”;依靠情感赢得信赖,而并非以事实为基础。
    4.公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而现阶段科普内涵不丰富,缺乏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使公众无法分辨;且科普方式缺乏吸引力,未形成在真诚沟通中传递科学精神的内核。
    5.科学实验具有曲折性,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中会得到不同甚至对立的结论,需不断去伪存真。(289字)

  • 考点

    综合主观题 单一题 概括归纳

  • 来源

    2023年2月11日河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考生回忆版)第69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主观题) 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什么?(8分)
  • 解析

    这句话指的是文章讨论的重点不是科学学术观点的争论,而是当前伪科学虚假信息盛行的现象。当前公众对科学知识存在渴望,但由于科学暂时无法满足人们的所有需要,伪科学便乘虚而入,在公众舆论场中广泛传播,让公众感觉混乱。
    根据受众多元化、异质性的特点,为解决这种问题需做到科普的与时俱进,要丰富科普的内涵,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在真诚沟通中传递科学精神的内核,提高人们对科学类流言的辨别,从而让科普更有温度。(196字)

  • 考点

    综合主观题 单一题 综合分析 词句理解

  • 来源

    2023年2月11日河北省省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试卷(考生回忆版)第70题

展开解析
收藏 纠错
12
解析反馈
0/160

联系方式:

取消
提交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