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咨询 帮助中心 咨询电话 400-8989-766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账号密码登录将于2023年10月1日0点关闭,
关闭后将统一使用手机号+验证码的形式登录。
请尽快确保手机号可用于接收验证码
立即注册

欢迎登录华图在线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当前位置:华图在线 > 资料 > 申论 > 2014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城镇化的逻辑

2014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城镇化的逻辑

2013-11-18 14:38  |  上海公务员考试网  |  责编:黄金霞 点击收藏

  面对新一轮城镇化浪潮,我们应科学把握城镇化的逻辑,即到底是经济发展带动了城镇化,还是城镇化带动了经济发展。

  从经济学原理分析,正确的答案是经济发展带动了城镇化,典型案例就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润物细无声”的城镇化。随着经济发展,这些地区诞生了很多民营企业,而相当多的民营企业是农民创办的,需要大量的农民工,于是顺理成章地转移了很多农村富余劳动力。这些企业需要聚集地,于是就有了产业聚集、产业集群,以及伴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的特点,一是自然而然,由市场力量驱动,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二是有产业支持,有需求拉动,充满活力;三是遵循投入产出规律,效率较高。由于是市场配置资源,各种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另一种逻辑是由城镇化带动经济发展。这种认识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更普遍一些,主要是一些地方试图通过人为制造的城镇化带动经济发展。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城镇化通常表现为圈地、盖房子,赶农民进城上楼。这样的城镇化必须有两个方面的准备:一是城镇方面的准备,包括能不能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能不能提供相应的教育资源、社保资源、居住资源等;二是农民的准备,农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能不能融入城镇。如果这两个方面都没有准备好,那么,在地方政府行政力量推动下的没有产业支持、没有需求拉动的拔苗助长式的城镇化,就只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试图用这样的城镇化拉动经济发展,只能是一厢情愿,因为没有产业支持,进城农民收入没有保证,拿什么拉动需求、拉动经济发展呢?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乡土文明。多少年来,土地一直是给农民托底的保障,是社会稳定的保障。圈地、赶农民进城的城镇化,使农民无地可种,即使在城里找不到工作也退不回农村去了。表面上进城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但他们所有的生活资料都要用钱去买,生活费用更高了。

添加您的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免费领取专属学习礼包

2014上海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城镇化的逻辑

领取资料 咨询优惠

  12  共2页

咨询优惠

添加您的

专属公考咨询师

扫码领专属好礼
常见问题

有协议班吗?

一课时多长时间?

手机可以观看吗?

课程可以反复学习吗?

可以下载吗?

课程包含图书吗?

错过直播有回放吗?